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每月姨媽痛?是你不懂得照顧自己!

痛經是女性十分常見的症狀,據統計,大約50%的女性有痛經,其中10%痛經嚴重。一般對於痛經發作時,通常能想到的就是吃點止痛藥,或者喝紅糖水、吃阿膠等,再不濟就是用上熱水袋。大眾對於痛經的誤區還不少。中醫認為,痛經有很多原因誘發,發作時止痛只是治標,應該找對病因後,再對症調理才是治本。

誤區一:痛的時候只用止痛藥

對於痛經發作時,疼痛難忍,西醫對於痛經主要是對症治療,以止痛、鎮靜、解痙為主,比如說用芬必得、顱痛定等止痛藥。廣東省中醫院婦科副主任醫師向東方說,中醫外治止痛的方法也有針刺治療,或針後加灸。腹針療法、平衡針針刺、吳茱萸炒粗鹽熱敷下腹部等。

但是,不能僅僅在疼痛發作時才想到止痛。向東方認為,在治療時機的選擇上應不局限于痛時止痛,而應該在經前5-7天即開始接受治療,針對少數嚴重、反復發作的痛經,可選擇應用短效避☆禁☆孕☆禁☆藥口服。對於膜樣痛經,可輔以孕激素治療,使內膜呈碎片狀排出,有助緩解痛經。

中醫十分重視非經期治療。向東方說,發作之時止痛治標,平時調理以治本。痛經的治療時間,一般主張連續3個月經週期。同時還要注重分析病因,如果因為貪食生冷或居住潮濕,則應戒食生冷或改善居住環境,經期禁房事、盆浴,不宜劇烈運動,避免過勞。如果氣血虧虛,或肝腎不足,當結合食補。

誤區二:經期多吃補氣血

痛經是不是因為身體虛,氣虛不足?不少人腦補了這些問題後,就開始給自己進補。向東方說,痛經的患者多因肝鬱氣滯、血行不暢所致,在經期濫用人參、黃芪、阿膠等補氣血、收斂固攝之品,可能導致經血下行不暢,加重痛經症狀。

另外,在飲食上,痛經的患者也應忌烙、煎、炸等烹調方法製作的食物:經過烙、煎、炸過的食物,火氣重而難以消化,對於脾胃虛弱、濕熱內蘊者尤不適宜,應儘量多採用蒸、煮、燴等烹製方法。同時,過飽過膩也會影響消化,消化不良同樣會引起腹脹、大便不通,大便不通可誘發和加重腹痛症狀。

一些特殊體質飲食尤需注意:氣血不足者忌食耗氣傷血類食物;寒凝血淤者忌食生冷寒涼類食物;濕熱內蘊者忌辛辣燥熱類食物。

誤區三:堅持自己調理或純中醫調治

對於痛經,有一些人長期自己用偏方調理或者只看中醫吃中草藥。向東方建議,痛經最好看專科治療,尤其是一些藥物、針灸治療難以緩解的痛經,或者逐漸加重的痛經,以及檢查發現子宮增大、附件包塊的痛經患者,尤其需注意與器質性☆禁☆病變引起的繼發性痛經相鑒別。

向東方說,在臨床常見引起繼發性痛經的疾病,有子宮腺肌症、盆腔子宮內膜異位症、殘角子宮畸形、處☆禁☆女☆禁☆膜閉鎖等,一旦明確痛經原因,即需針對病因治療,以免延誤病情。建議對痛經應分析既往病史、疼痛特點、腹部檢查、婦科檢查及盆腔B超檢查以鑒別診斷。

羊城晚報記者 張華 通訊員 吳遠團

--------------------

文|轉自羊城晚報嶺南大醫館

圖|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