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醫院,有時可以見到一些年輕的爸爸媽媽帶著孩子來諮詢:“我的寶寶都兩歲了,為什麼只會喊爸爸,問他什麼他都明白,就是不肯開口說話,只是用手比劃。”“我的寶寶平時看上去挺機靈的,聽力和智力測試都沒什麼問題,就是不怎麼會說話,只會叫爸爸媽媽爺爺奶奶。”
我們的語言是後天在生活實踐中反復學習和練習而獲得的一種與人們進行交流思想、表達心靈及情感的工具。
我們所說的發育遲緩是指在生長發育過程中出現速度放慢或是順序異常等現象。發病率在6%~8%之間。在正常的內外環境下兒童能夠正常發育,一切不利於兒童生長發育的因素均可不同程度地影響其發育,從而造成兒童的生長發育遲緩。
生長發育遲緩的表現
1.新生兒或3月內嬰兒易驚、啼哭不止;
2.哭聲尖銳,或呈尖叫,或無音調變化;
3.厭乳和睡眠困難,早期餵養困難,有流涎;對雜訊易驚,擁抱反射增強伴哭鬧;
4.在3月大時無站立表示或邁步者,握拳,4月仍拇指內收,手不張開,4-5月挺腰時頭仍搖擺不定,5月後見物體仍不會伸手去抓,生後4-6周仍不會笑,不認人,反應遲鈍;
5.肌肉鬆軟不能翻身,動作徐緩、僵硬,不喜歡洗澡,好打挺,雙側肢體運動不對稱;
6.過早發育,翻身呈反射性,不是節段性翻身,爬行意識差,無手支撐爬,無分離動作。多睡,無目的多動,注意力集中時間短。
發育遲緩的原因
生長遲緩的原因多種多樣,有的系自然過程,有的屬遺傳因素,有的則屬疾病,其中80%~90%的生長遲緩兒童屬於正常的生長變異,如家族性矮身材、體質性發育延遲以及低出生體重性矮小,這些與先天遺傳因素或宮內的發育不良有關,其生長速度基本正常,也不需要特殊治療。
對於這樣的孩子,家長仍應創造良好的後天外部條件,促進生長潛力最大限度地發揮。
另外一些原因則是屬於病態的,如染色體異常(唐氏綜合征、特納綜合征)、代謝性疾病、骨骼疾病(骨軟骨發育不全)、慢性疾病、慢性營養不良性疾病、內分泌疾病(如生長激素缺乏症、甲狀腺功能低下症)等引起的生長遲緩,對於這一部分因疾病原因引起的身材矮小,應去醫院進行檢查,找出生長緩慢的病因並進行治療。
如何治療兒童生長發育遲緩
首先通過病史、體格和化驗檢查,根據詳細的資料和化驗結果,綜合分析,判斷引起兒童矮小的原因,最後確定治療原則。原因不同,處理方法也不同:
1.營養不足:應合理營養、全面均衡飲食,培養良好的飲食習慣,促進食欲等;
2.全身疾病引起的矮小:應積極治療原發疾病;
3.家族性矮小和體質性生長發育遲緩:通過各種調養,充分發揮生長潛力,可酌情使用生長激素;
4.精神因素引起:改善生活環境,使兒童得到精神上的安慰和生活上的照顧 ;
5.先天性遺傳、代謝性疾病:根據情況進行特殊治療;
6.甲低、垂體性侏儒、先天性卵巢發育不全、小於胎齡兒、特發性矮小等應對症治療。
我們在平時在家說話的時候聲音不能過大,也不要使用暴力語言,否則容易對寶寶產生不良影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