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發佈《關於改進個人銀行帳戶服務加強帳戶管理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通知》為銀行帳戶體系界定了清晰的分類管理和動態管理指引。中國電子銀行網邀請部分銀行專家對《通知》進行獨家解讀!
中國銀行網路金融部副總經理董俊峰 2015年12月25日,央行發佈人民幣銀行結算帳戶管理新規,將原有的銀行結算帳戶從開立管道、功能、限額等維度分為三級,針對每一級帳戶體系界定了清晰的分類管理和動態管理指引。
個人理解,其核心監管理念是三個,一是加強並如何坐實銀行帳戶實名制有關身份核實的要求,滿足合規和金融安全保障訴求;二是在網路支付場景日益豐富的情況下,給銀行線上開戶提供一個可操作的標準,與支付機構的支付帳戶體現監管對等;三是提供了代理開戶的實施規範,突出了銀行金融服務的普惠性和人本理念。筆者想嘗試從消費者、銀行和監管三個角度,對此次監管新規出臺後的影響做一些粗淺的個人解讀。
第一,對消費者的影響:銀行帳戶服務將更加體現普惠和人性化。
一是拓展出一類全新的銀行帳戶,並增加了此類銀行帳戶的開戶管道。除了銀行櫃檯之外,消費者可以在電子管道開立有一定功能和金額限定的銀行帳戶。客戶可以基於之前在銀行開立的人民幣結算帳戶,在網上銀行和手機銀行等電子管道開立第三級帳戶,用於限定金融的消費、繳費支付,但不能用於現金交易。
二是可以代理開立個人銀行帳戶,並確定了明確的代理開戶流程和規則。對於行動不便或者無民事行為能力、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客戶,新規規定了一系列規則,可以由銀行上門服務,或由授權人委託直系親屬或者法定代理人,持委託書或其他法律文本到銀行代理開戶。這一相對人性化的規定,大大提升了這一特定人群的金融服務需求滿足程度。
三是網銀和手機銀行等電子管道,未來可能走向限定額度內免費服務的趨勢。新規鼓勵銀行因管道運營成本的不同,而採取財務差異化的收費策略,銀行可以自行調整網銀和手機銀行免費服務的限額。
第二,對銀行的影響:加強帳戶分類管理,提升客戶服務體驗
一是新規要求開戶銀行坐實銀行帳戶開立的實名制要求。尤其是線上上開戶時,檢驗客戶身份的工具要加強交叉驗證的強度,同時有條件的銀行可以應用生物識別技術作為輔助手段。銀行還被要求建立客戶的帳戶資料庫,提高客戶、帳戶資訊的資料管理和甄別能力。
二是新規要求銀行要針對不同管道開立的帳戶實現分類管理。這是較之以往,最大的變化之處。新規分別規定了通過銀行櫃面、自助機具和電子銀行等不同管道開戶的帳戶類型,以及不同帳戶類型所對應的功能範圍、交易限額等風險管理屬性。比如,基於電子銀行開立的第三類帳戶,銀行只能提供限定金額的轉帳、消費和繳費支付服務,不能存取現金,單日累計交易金融不超過1000元等。
三是新規規定銀行要配合履行其他銀行線上開立帳戶時的跨行鑒權義務。比如,當客戶憑藉之前在甲銀行所開立的借記卡,到乙銀行的網上銀行去申請乙銀行的一個第三類帳戶時,乙銀行會通過央行小額支付系統提供的“批量客戶帳戶資訊查詢報文”,向甲銀行申請客戶的實名鑒權。新規規定,甲銀行有義務在少於7個工作日內回應這一查詢報文。
四是新規對銀行的帳戶服務體驗提升創造了空間。比如,規定在銀行已核驗存款人身份資訊的前提下,客戶在某家銀行已有結算帳戶的情況下,再申請開立相同功能的帳戶時,銀行可以自主確定簡易的開戶流程。
五是新規要求銀行加強分類帳戶的內部管理。比如帳戶分類管理和實名制交叉檢驗的各項業務流程、規章制度和內部培訓,不同管道、不同帳戶、不同功能項下的交易風險等級確定,以及不同風險等級交易所對應的限額管理和認證工具使用管理。
第三,監管部門的立場:順應網路支付需求,規範帳戶實名制和分類管理
一是要求銀行在履行帳戶實名制認證的前提下,可以線上開立網路屬性的帳戶。
二是鼓勵銀行在帳戶分類管理的情況下,不斷跟蹤和應用新技術,提升客戶體驗。
三是鼓勵銀行從投入產出角度評估,推出低成本管道下一定限額的帳戶免費服務。
四是要求銀行合理確定為單一客戶開戶的帳戶數量,不鼓勵無序競爭和盲目開戶。
五是鼓勵銀行探索通過風險基金或者商業保險等建立銀行帳戶的風險補償機制。
綜上所述,隨著個人銀行帳戶新規的出臺,在消費者眼裡,銀行帳戶這個原來只能線上下通過面簽開立的實體帳戶概念開始互聯網化,銀行帳戶進入2.0時代。線上開立的銀行帳戶,與之前非銀行支付機構線上開立的支付帳戶,未來會同時出現在市場上。而基於線上開立的銀行帳戶,在其使用管道、功能、限額受一定管制的情況下,如何能夠創新出更多網路化的服務,應用於互聯網場景,我們拭目以待。 銀行帳戶2.0時代,對銀行來說,既是機遇,也是挑戰。
(內容來自及時雨小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