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央視財經報導,日前,國務院出臺《關於創新政府配置資源方式的指導意見》出臺實施,其中明確提到“支持各地區在房地產稅、養老和醫療保障等方面探索創新”,引起全國人民的關注與熱議。在中央提出“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確定了房地產市場向著打擊投機、防止熱炒的方向推進。曾經被認為是降低房價的“利器”房地產產稅再次進入人們的視野。一時間,不少人開始著急了,2017年樓市難道是要變天了?
房產稅能否成降房價利器?
房地產稅作為最近一年大家討論地最為激烈的話題。普遍都認為房地產稅的出臺有利於控制房價,這個深得民心的觀點,讓百姓對房地產稅的期望也越來越高。我們通常對於房產稅能夠抑制房價上漲的解釋是:有了房地產稅,持有多套房的成本將大增,準備購買多套房子的投機者躑躅不前和已經擁有多套房的投機者倉皇拋售。這樣一來,相當於增加了供應減少了需求,而一項商品供應量增加需求減少勢必引發它降價。那麼,房地產稅究竟能不能夠抑制房價上漲呢?
在這個問題上,新供給經濟學研究院首任院長、首席經濟學家賈康則沒有樊綱般樂觀,賈康表示,如果說房產稅跟房價沒有關聯,這個觀點不成立,稅負在住房的保有環節從無變有,會影響、引導方方面面有關主體的經濟行為及選擇,進而影響房價。賈康指出,房地產稅必須和土地制度、住房制度、投融資制度一起綜合考慮。所以不能說房地產稅這一因素決定了房價。
而且,從經濟學的角度來說,影響商品的價格只有兩個根本因素:一是供求關係;二是貨幣供應。所謂供求關係,即某項商品需求多而供應少,則價格必定上漲;需求少而供應多,則價格必定下跌。所謂貨幣供應,即印了過多鈔票的時候,鈔票就不值錢,也就是通常所說的通貨膨脹,這個時候所有的商品都會不同程度地價格上漲。
那麼,開徵房地產稅,是影響供求關係還是影響貨幣供應呢?不用說,肯定不是貨幣供應,因為能夠影響貨幣供應的,其實只有央行的印鈔機。那房地產稅真的能夠象人們所期望那樣,能夠改變整個商品房市場的供求關係嗎?答案顯然是不能,因為新房、二手房和租房三大塊構成了整體房地產市場。在房產剛性需求佔據市場主導的今天,由於房地產稅的徵收而可能釋放出來的一點存量房產,真的不足以起到降低房價的作用。
2017年,房價會下降
2016年,全國多個城市房價出現快速上漲,隨後而來的便是多地出臺樓市調控政策,在中央提出“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的定位下,多地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將穩控房價作為調控目標。
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線城市和南京、合肥等二線城市近期都曾表態,要控制房價過快上漲,維護樓市健康穩定。比如,北京市副市長陳剛表示,2017年北京市樓市調控目標是保持平穩健康發展,房價環比不增長;深圳市則堅持綜合運用金融、土地、投資等手段,有效降低高房價對實體經濟的“擠壓”影響;南京市市長繆瑞林也表示,通過落實穩控房價措施,擴大供地規模,加強市場監管,穩定市場預期,保持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市場預期2017年樓市調控將不斷加碼,業內普遍表示,未來中國熱點城市房地產市場持續收緊將是大概率事件,經梳理發現,目前,北京、廣州、重慶、青島、杭州、大連、珠海、天津等城市房貸政策相繼收緊,北京、廣州、青島、大連、珠海等城市首套房的利率全面或部分調整為9折,其中,杭州部分銀行首套房利率已提升至95折,重慶首套房貸利率由8.5折利率優惠改為基準利率。未來隨著隨著調控力度的加大,樓市的監管將會更加嚴格,預計今年樓市或出現持續降溫和房價回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