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咪讀呀 今天學點親子溝通技巧】
最近一位媽媽跟我說:果真孩子到了兩歲很可怕,都不知道怎麼跟他說話了。那天,孩子生病了,死活不肯吃藥。這位媽媽告訴娃:你要是不吃藥,病就不能好,咱兩今天就不能出門去看小火車樂園了。可是,正巧孩子生病了,脾氣倔驢一樣。媽媽話音剛落,孩子就撒潑打滾,最終,真的就沒有出門了。
這樣的情況其實能發生在育兒之路的各個細節上。但是很多這樣的矛盾,其實是可以避免的。假設我們是孩子,如果媽媽對我們這樣說:
“你快點吃,不吃咱就不出門!”我們是不是很躥火?為什麼媽媽要這樣威脅我?我偏不!於是我們很可能會說,我就不吃藥,看你把我怎麼辦!
但是,如果媽媽換一種方式對我們說:
“來,我們把藥吃了,吃完了就能去看大火車了!”我們會覺得,吃藥是件小事,馬上就能見到小火車了!於是我們能爽快地完成這個“任務”。
為何兩種說法,效果天壤之別呢?親愛的媽媽們,孩子雖然小,但是他們精著呢。和他們鬥智鬥勇,必須掌握溝通的技巧。
◆推薦理由◆本書作者清晰簡潔地創造了一套操作方法,給出了實現這六個方面的30種技巧,輔以大量的常見場景和問題加以說明,並配有相應的練習題,讓父母可以把這些技巧爛熟於心,靈活運用,隨時應付各種情況,做到遊刃有餘。
【孩子的思維是線性的】
這裡必須提到孩子是怎麼思考的?一兩歲的孩子,他思考問題很單位,是純線性的。比如,你問孩子:今天是星期幾?他能答出是星期六。但是你要是問:明天的明天是星期幾?他很可能就暈菜了。他沒有推理的能力,所以之前的那種說話方式,效果就會差很多。
第一種說法:媽媽用大人的思維陳述事實:你生病了,要吃藥。不然不准出門。可是,孩子的邏輯不會倒退:要吃藥,是因為我還病著,病著的孩子不能出門。相反,如果你說:吃藥,就可以出門。孩子的線性思維:對,我一會要出門。先吃藥,再出門。沒毛病!
小編提示:家長可以多帶孩子去戶外玩些戶外遊戲,不僅能強身健體,還可以幫助寶貝開發大腦哦。
◆推薦理由◆德國Hape蝴蝶推推樂,兒童學步階段玩具,翅膀會扇動,啟蒙和促進兒童的健康成長與發展,採用高品質的環保材料和德國製造工藝標準,寶寶最棒的玩樂小夥伴。
所以,今天要介紹給諸位媽媽這個句式,真是非常好用!屢試不爽,“一……就”。這樣孩子容易明白先後順序,會更聽話哦。
練習下:你一吃完飯,我們就出去遛彎。(替代“你不吃完飯,我們不出門”)
你喝兩口白開水,我們就可以講故事了。(替代“你不喝水,我們不講故事”)
你一把玩具收拾好,我們就馬上吃蛋糕。(替代“你不收玩具,我們就不吃蛋糕了”)
◆推薦理由◆超萌超可愛, 360度旋轉, 多功能圍嘴,多種顏色可選,造型萌萌噠,寶貝吃飯“神器”再也不用擔心寶貝一吃飯就弄一身啦。
相信大家很快就明白了,那種“如果……就……”的句式,會讓孩子有種被威脅的感覺。因為這種說法沒有給孩子選擇的權利,更何況他不懂得倒推,無法去選擇。所以一聽到這種命令、威脅似的說法,他就想要挑戰你的權威。所以他會竭盡全力打滾、哭鬧、撒潑,畢竟他是孩子,所以我們得從自己的語言中去順應他的思維理解。
◆推薦理由◆威爾貝魯 盒裝棉柔巾。精選優質新疆棉,天然溫和無刺激,安全不致敏 。水刺無紡布工藝,柔軟細膩。幹濕兩用 清潔更便利,媽媽寶寶用都可以。
另外,當和孩子發生抵觸的時候,父母別亂扣帽子。別看孩子年紀小,一歲以內的孩子已經有自己的小情緒了。一歲多的孩子,懂得“記仇”。兩三歲的孩子開始“撒謊”,最常見簡單的是你問剛才誰放pp了,他會說“媽媽放的”!(其實根本不是)甚至,兩歲以後,孩子的自尊心很強,說話不留意,很可能就傷害到他們了。
所以,要把孩子當成人一樣去看待。溝通的前提,一定是尊重。
覺得文章不錯,記得點贊哦!
來源:媽咪讀呀,本文已獲得授權
*凡本號注明“來源:XXX(非本號),本文已獲得授權”的所有作品,版權為原作者所有,我方已獲原作者授權,有權轉載使用的其作品,請勿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違反上述聲明者,原作者方有權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有關版權及相關問題請聯繫旺旺:小蝸城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