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手機>正文

萬事達推內置指紋識別信用卡:安全無敵?

曾經,我聽過一個段子:

郵局不努力,成就了順豐;商場不努力,成就了淘寶;銀行不努力,成就了支付寶;運營商不努力,成就了微信。

這告訴我們,如果你不夠努力革自己的命,很有可能就是被別人革命。今天,我更深刻地領會到了這個段子的意義。

我們可以看到,因為支付寶和微信的補貼大戰、螞蟻花唄和京東白條等線上消費金融業務的盛行,信用卡這種古老的工具、刷卡這個古老的行為,在90後的生活中已經越來越少了。

其實基於塑膠磁條的信用卡/借記卡,已經活了近 60 年,在中國他們大概要被推到沙灘上了,即便是在移動支付沒有中國發達的美國,在Apple Pay、Android Pay和Sumsung Pay等各種Pay的壓榨下,他們也岌岌可危。

據說為了應對這些新興支付方式的挑戰,萬事達卡(MasterCard)週四的時候表示,正在開發一款生物特徵信用卡。

指紋銀行卡的外觀、厚度與傳統銀行卡差不多,內置的指紋感測器很小,位於銀行卡右上角。卡片上也無需另外準備電池,通過現有終端取電就即可。

銀行卡插入可讀取晶片的支付終端後,後者會要求用戶提供指紋,驗證身份。感測器讀取使用者指紋後,將指紋資料發送到銀行卡的晶片中進行比較,判斷用戶身份,最終選擇完成或者終止支付活動。

對於C端消費者而言,相較於以前銀行卡或者信用卡支付,這種信用卡的好處是更方便也更安全,用戶無需在紙質支票上簽名或輸入密碼,只需把手指壓在銀行卡上即可證明自己的身份;指紋具有唯一性而且不容易被假冒,也比另外兩種驗證方式安全。

對於B端商戶而言,這種銀行卡不需要更新POS機,使用成本較低。這也有利於這種支付方式的普及。目前,這種銀行卡/信用卡已在南非兩地展開了試點,萬事達希望今年底前在全球範圍內推廣指紋銀行卡。

但是,我不得不吐槽的是,這樣的改變在一位中國一線城市用戶看來,真的是太不潮了。雞肋。

先不說,在註冊成本上,就很麻煩,雖然說不用商家更換設備,卻需要使用者更換銀行卡。使用者還需要先到銀行採集指紋,加密的指紋資料被存儲在銀行卡的晶片中。使用者可以存儲至多兩個指紋,但指紋必須是自己的指紋,不能存儲其他人的指紋。

我特別想知道萬事達卡憑什麼覺得這個時代用戶還願意專門去一趟銀行換卡?

其次,開發指紋識別和人臉識別等生物識別的驗證方式,不就為了實現寶寶去便利店買東西的時候,刷臉就能走嗎?也就是說,開發生物識別支付方式,很多時候就是想讓用戶不用總是要帶錢包或者銀行卡,現在居然只是在銀行卡上加入一個指紋識別。

36氪此前就已報導過,三星此前推出了一個非接觸式支付合作夥伴平臺(Contactless Companion Platform,CCP),跟瑞士的一家金融科技公司Smartlink、還有一家POS和支付科技提供商Ingenico合作,推出無接觸支付晶片,這個晶片植入到任何物件中。無論是手機、衣服、珠寶、眼鏡等奇葩物件,都可以實現揮一揮衣袖、或者點一點頭,就給錢了的效果。

三星的NFC主管Jörg Suchy也說:“我們這個平臺的魅力在於,可穿戴設備廠商不需要對他們設備作重大改變,就可以植入這項技術——這就是植入一個小晶片的事兒。”

如果說NFC還需要依靠晶片這種硬體和專用設備的話,在中國的支付寶和微信,用的則是掃一掃就OK的二維碼支付,不需要依靠任何特殊硬體,只需要你有一台帶攝像頭的連網手機——使用門檻超級低。而且,馬雲爸爸的支付寶早就開發了刷臉支付,人家都已經打算今年在一些便利店落地這種方式了。

這就好比,火星人都應發明了遠端武器消滅地球了,地球人還在想怎麼飛出大氣層一樣。當電子支付都已經用二維碼、NFC和生物識別等僅依靠手機、或者聯手機都不需要的方式來給錢,萬事達卡居然還停留在給自己的銀行卡加指紋識別的級別。萬事達卡應該革自己的命,想出一種不需要帶任何實體卡,就能實現支付的方式,才有可能反敗為勝。

就連中國的銀聯,都相繼推出了雲閃付和二維碼標準;前段時間,交通銀行也推出了手機信用卡,從開卡到用卡的過程,都不需要到網點辦理。萬事達卡居然還在想著升級實體信用卡,果然歪果仁的腦回路,可能跟我們不一樣。

作者: 盧曉明

(發佈/韋康)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