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總結】看微軟HoloLens的2016:佈局/挑戰/野心

OFweek可穿戴設備網訊 年終將至,關於 2016 年 VR/AR 的預測有的已經成真,有的偏離軌道。比如三大消費級 VR 頭顯的銷量預測一改再改,一次比一次低,直到接近現實的銷量。
黑五過去,年終特惠也即將結束,我們最後一次預測,全球 VR 設備(不包括移動 VR)的年度出貨量預計為 291 萬台,PSVR占至少一半的銷售為 150 萬台,Oculus Rift 和 HTC Vive 的出貨量分別為 65 萬和 46 萬,剩餘 3 萬為其他 PC VR 頭顯。
不管怎麼樣,我們對 VR 頭顯的基本情況心裡都有數了,但是對於 AR 的代表微軟 Hololens 卻知之甚少。自從開賣以來,微軟從未公佈過它的銷量,不管是開發者版還是企業商務版,我們只知道微軟在不斷開放國家銷售,和各行各業的龍頭老大合作逐步將這項新興科技滲透到人們的生活工作當中。
年底,隨著潛在競爭對手 Meta 2 的發貨,AR 領域的對比競爭提上了議程,可以預見,2017 年不止是 VR 的戰場,AR 的戰場將更加的精彩紛呈。
為此,筆者在今年的最後幾天為 HoloLens 做個總結,讓我們來看看這一年,微軟作為先行者,他的佈局、挑戰以及野心。
全球 9 個國家銷售,明年上半年登陸中國市場
HoloLens 在今年 3 月底發貨,首批用戶只有幾百個,之後每隔兩三個月,就再發一波貨。從它的出貨策略我們可以看出,受限於核心光學零元件,HoloLens 跟 Rift 一樣,產能很有限。
但最近因為供應商奇景光電(Himax)的財務狀況不理想,分析師指出是由於微軟縮減了對奇景光電的訂單數量,減少訂單是因為微軟很有可能正在開發 HoloLens 2.0 版本。
(備註:矽基液晶(LCoS)是小型化 AR 頭顯的關鍵技術之一。目前這項專利技術多掌握在國外公司手中,HoloLens 的供應商就是臺灣的奇景光電)
就筆者所知,第一代 Hololens 花費了微軟 9 年的時間研發,並且,HoloLens使用的“全息衍射波導光柵技術”(這是 AR 頭顯的光學核心)目前還面臨很多挑戰,要說明年就能見到 HoloLens 2.0 基本是不現實的。我認為,下一代 HoloLens 或者說消費級 AR 頭顯的出現至少在 5 年後。
微軟目前的當務之急是在 2017 年改善供貨和出貨量。從最初的美國、加拿大等國家發售,到HoloLens 首次進入亞洲,登陸日本市場,它已經在全球 9 個國家銷售了(美國、加拿大、英國、澳洲、法國、德國、愛爾蘭、紐西蘭、日本)。而且,它正在通過中國相關部門審批,預計在明年上半年登陸中國市場。
這些足以證明,HoloLens 的供貨量在不斷提升,而且會在全球不斷擴散。
筆者預測,明年的主流 AR 設備中,依然是 HoloLens 穩居第一,除非 Magic Leap 提前拿出了產品。關於已經發貨的 Meta 2,在內行人看來,它亮度低(90 度 Fov 帶來無法忽視的弊端),尺寸大,效果差,當然優勢也有,那就是非常便宜(949美元)。
兩者定位的都是開發者和企業級用戶,微軟已經將不差錢的大公司都籠絡了一遍,留給 Meta 的應該是一些中小型企業。根據網友的 Meta 2 評測,裡面的內容非常少且“無聊”,可見開發者這塊的人才資源和扶持力度是非常重要的。這對於一個初創企業來講,任重道遠。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