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9日,百度完全沒有預兆地在上海車展上開放了自己的自動駕駛技術。這個專案叫做阿波羅計畫。簡單來說,阿波羅計畫是百度把所有跟智慧駕駛相關的技術打包,然後用阿波羅計畫的名義,逐步地對外開放。這樣,想做自動駕駛的車企、供應商和創業者都能用全部或者一部分百度的技術,來做自己想做的自動駕駛系統。
陸奇上任不過3個月,百度自動駕駛有關的兩個事業部合併才1個多月,新計畫來得如此突然。隨後,一篇誇張煽情的《百度扔下原子彈 炸掉全球無人駕駛數百億美金研發投入》引起了一波朋友圈刷屏。很顯然,大部分人還是很錯誤地理解了阿波羅計畫,或者說“開放平臺”的意思,因此對百度此次舉措的效果產生不切實際的期望。
新智駕
通過雷鋒網祖傳的資料採擷技術
整理了你可能百度不到的一些資訊:
一、 百度自動駕駛技術是不是免費了?
阿波羅計畫的官方表達沒有“免費”二字,陸奇在接受採訪時,也沒有提到“免費”。他用了一個更準確的詞——商業化,“商業化是一個多維度的整體。阿波羅計畫四個部分,軟體平臺、硬體平臺、感知能力、核心服務,這些部分都有商業化的機會。”
阿波羅計畫開放出來的技術是兩部分:開原始程式碼,以及API、SDK等等。開原始程式碼免費,其他哪些是免費,哪些是收費的?這可能得等到7月份,在那時候百度會開放實現難度比較低一些的封閉場地自動駕駛技術。相信現在雷鋒網回答不了你,百度也回答不了你,問Siri問小冰也不行。
二、車企和大公司慌了嗎?
百度做自動駕駛的投入在國內基本上是最大的,但百度的自動駕駛技術不是全球最好的。專注汽車行業近130年的戴姆勒集團董事局主席菜車博士Dieter Zetsche在汽車行業幹了快40年,Dieter Zetsche今年承認說Google的自動駕駛技術是最好的。戴姆勒集團開發自動駕駛技術有20年以上的歷史。自動駕駛是一個高門檻、長週期、重資金、重人才,但一定能實現且市場巨大的事。在這個遊戲裡面,最大的玩家是車廠、一級供應商及晶片廠等有長期巨大投入、積累和沉澱的超級巨頭們,包括百度在內的互聯網公司目前只能扮演著攪局者的角色。
Navigant新近的這份自動駕駛榜單
很有意思,按照 “誰能用自動駕駛技術賺到錢誰贏”的原則,百度剛好排在了最後一位。所以榜單上的企業都不用著急,至於車企,百度的技術落地最終還是要靠車企,除非百度哪一天開始造車了。
三、自動駕駛創業公司們會不會死?
肯定不會,但拿新一輪融資的時候,他們肯定會被問到:如果百度開放了你這個技術,你還能比百度做得好嗎?這是創業者面臨的選擇,尤其是草根創業者,
你是要站在百度這邊,還是站在百度的另一邊。
國內一位自動駕駛領域的的創業者向雷鋒網新智駕表示,這次百度拋出一個互聯網打法的開放平臺,目標其實並不是一般科技公司或者創業公司,而是去嘗試攪動真正的玩家們、超級巨頭們的局,雖然此舉必然會誤傷一大批創業公司,但不管百度開放與否,市場留給這些公司的機會視窗已經越來越小。
理想狀態下,百度想做自動駕駛上的作業系統,但誰也不知道一個新的作業系統到底會是Android還是Blackberry OS。自動駕駛汽車的盤子遠比手機大,自動駕駛系統也遠比手機作業系統複雜太多,環節更多、機會更多、麻煩更多。
我們今天看Android為什麼會成功?技術產品、裝機量、開發者數量都是綁在一起的。
四、誰會先受到百度的影響?
按照百度的時間表:他們會先開放封閉環境的自動駕駛技術,今年底在開放城市簡單路況的自動駕駛技術,至少在3年後,才是高速公路和普通城市道路上的自動駕駛技術。由易到難,相應地一些積累不深的ADAS公司、園區自動駕駛技術公司首當其衝。
不過百度之前大部分開發投入是放在高度自動駕駛(ADU/L4)上,目標是高度和完全自動駕駛,還沒有公佈過封閉環境下自動駕駛技術做得怎樣。
五、最重要的還沒說
所有人現在都知道了,誰要想把自動駕駛技術做到最好,需要盡可能多的資料。但並不等於誰有最多的資料,誰就能把自動駕駛技術做得最好。資料是不斷接近最優演算法的路徑,資料+演算法才是未來的真金白銀。
百度通過跟車企、供應商和創業公司的合作,百度和創業公司都能獲得比以前更多的資料和演算法,車企要分享自己手裡的資料,但能得到比以前更好的演算法,這是百度能拉住所有人一起玩的邏輯。但到底,之後百度跟車企、供應商和創業公司的資料具體怎麼分享,也是一個百度不出來的問題。
從技術開放的時間軸可以看出,陸奇來了之後,合併了兩個自動駕駛有關的兩個事業部,在內部讓原來想同步商業落地的L3、L4業務暫緩,商業落地讓L3先行,並且向L4分享合作帶來的技術收益和商業收益。
而在外部,自動駕駛技術本來是車企、供應商、互聯網大公司和創業公司的混戰,百度最容易拉攏基礎技術薄弱的車企,也容易拉攏基礎技術薄弱的創業公司,而能否就此撬動自動駕駛行業。陸奇在找的答案是,開放自動駕駛技術,百度能不能幫到自己?本質上是百度能不能幫到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