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天為什麼下雨? 我為什麼要吃飯? 爸爸為什麼要上班?
突然有一天(2歲半左右),孩子開始問“為什麼”了。
起初,你還會暗自高興,愛提問題多好呀,說明寶寶好奇心旺盛。多問幾個“為什麼”,不僅能增長知識,還能促進語言發展。問吧問吧,媽媽一定好好回答。
後來,你就有點招架不住了。寶寶只要一開始提問,就會沒完沒了地一直問下去。
媽媽,我為什麼要喝牛奶?
因為牛奶對身體好呀。
為什麼牛奶對身體好?
因為牛奶有營養呀。
那為什麼爸爸不喝?
因為爸爸是大人,不需要長身體了。
那為什麼我沒長大?
我天,為什麼你有那麼多的為什麼?求小主放過啊。面對小傢伙的十萬個“為什麼”,敷衍吧,怕打擊他的積極性,認真回答吧,又覺得壓力山大。
那麼問題來了,寶寶的“為什麼”,我們真的要照單全收?
NO!NO!NO!
這3類問題,你有權選擇不回答!
1、 “月亮為什麼會變形狀?”——寶寶好奇心爆棚,陪他一起找答案
寶寶提問題,最常見的情況當然是想知道答案啦。世界如此神奇,小傢伙好奇心爆棚,什麼都想問。爸爸媽媽又一副無所不知的樣子,活生生一本移動的百科全書,不問他們問誰?
“天上為什麼有雲朵?”“下過雨為什麼有彩虹?”“月亮為什麼會變形狀?”
通常寶寶問這些問題時,我們都會直接告訴他們答案。雖然這沒錯,但是不是沒勁了點?有時費勁解釋了半天,寶寶還聽不懂,真是對牛彈琴。
其實我們可以故弄玄虛一下,“哇,這個問題問得真好,你覺得是為什麼呢?”寶寶可能會想一想,然後給出一個不靠譜的答案,但起碼能讓他養成愛思考的好習慣嘛。
我們還可以和寶寶一起找答案。特別是當我們自己也不知道答案時(好多知識都已經還給老師了好嘛)。
有一個3歲的寶寶問媽媽,“月亮為什麼會變形狀?”這位媽媽沒有直接告訴寶寶答案,而是在查了資料後,給寶寶買了一本日曆。然後每晚和寶寶一起觀察、做記錄。
她還利用一些小道具(包括檯燈、不同大小的球),給寶寶演示月亮變化的過程,是不是很有意思呢?
寶寶大一點,我們還可以帶他去圖書館,或者上網查資料。和爸爸媽媽一起找答案,不僅有趣,還能培養寶寶主動思考的習慣,教會他們解決問題的方法,這才是我們能給寶寶最寶貴的財富,比知識重要1萬倍。
2、 “媽媽為什麼要上班?”——寶寶在說不願意,理解比解釋更有效
每天早上出門時,寶寶都會特別不舍,不停地追問:“媽媽為什麼要上班?”
也許你會這樣解釋:“媽媽要去上班,才能掙錢給寶寶買好吃的,好玩的呀。”但這麼說一般都沒用,因為人家根本就不想知道答案。寶寶的潛臺詞其實是在說:“我不要媽媽去上班,在家陪我好不好!”
怎麼回答才能讓寶寶滿意呢?你可以幫他說出想說的話,“寶寶不想媽媽去上班是嗎?媽媽不在家,寶寶會想媽媽,媽媽也一直在想寶寶呢。”
但是接下來,請不要說什麼你也不想去上班的鬼話(雖然你是這麼想的,但是你又做不到),這樣只會讓寶寶覺得上班是件不怎麼開心的事。
你可以說,“媽媽喜歡自己的工作,每天都能做很多有意思的事,幫助不同的人。”這樣就能給寶寶傳達一種積極、正面的思維方式。
另外,你還可以偶爾在下班回家時給寶寶帶件小禮物。這樣做也能減輕寶寶的分離焦慮,讓他對你上班這件事有一些小期待。
3、 “為什麼,為什麼,為什麼?”—— 沒誠意的“為什麼”,寶貝是在求關注
有些寶寶平時挺乖的,問題也不多,可只要家裡一來客人,就會突然變成“問題”兒童,不停地跑來打斷你們的談話,問你各種奇怪的問題。
“媽媽,我為什麼不能出去玩?”“因為家裡來客人了呀。”“為什麼家裡要來客人?”“因為我和阿姨是朋友,所以邀請她來玩呀。”“為什麼你和阿姨是朋友?”“……”
這種時候,媽媽們內心一定很崩潰吧。但要是認真,你就輸了!因為寶寶不是在提問題,而是在努力求關注呢。
想結束寶寶無休止的“為什麼”?你可以先試試給他機會做選擇。“寶寶,你是想待在這裡玩會兒積木,還是讓爸爸陪你讀繪本呢?”給寶寶一定的決定權,可以增加他合作的意願哦。
要是寶寶不買帳,你還可以愉快而平靜地告訴他,“媽媽很想認真回答你的問題,可是現在我必須要陪客人,這是禮貌。所以寶寶自己玩會兒吧,媽媽相信你可以做的很好!”
然後給他一些他最喜歡的“玩具”,比如一些安全的鍋碗瓢盆。或者給他佈置一些小任務,和爸爸一起給客人們準備點心。這樣寶寶就不會一直黏著你了。
寶寶愛問“為什麼”,常常讓媽媽們又愛又恨。雖然知道好奇是一種優秀的品質,我們應該要好好保護。可碰到寶寶打破砂鍋問到底,問不倒你不甘休時,真的是讓為娘“不知耐心為何物,只想我兒消停會”啊。
其實沒誰規定我們要知無不言,言無不盡啊。有時反問一句,“你覺得是為什麼呢?”,或者當寶寶問同樣的問題時,回他一下,“要不你再想想?”不僅能成功偷懶,還能鼓勵寶寶多思考呢。養娃嘛,開心最重要,常學學偷懶的藝術,你也可以很輕鬆(一般人我不告訴她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