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後私處的護理和保養是很多新媽媽們關係的問題,甚至不少孕媽把私處的“安危”作為決定是否順產的依據。原因是擔心順產後,私處的肌肉不能保持緊致從而影響生活。
而且生產時,大部分准媽都要過“會陰側切”這關,在私處來一刀可不是開玩笑的!術後可能發生的疼痛、感染都讓媽媽心生恐懼。所以好好瞭解會陰側切的重要性和術後的護理要點,對於媽媽們來說非常重要。
會陰側切術的必要性
即使寶寶很小,也沒人能保證你的私處能有足夠的彈性而不撕裂。側切其實是為了避免有可能出現的、更大的傷害。
由於會陰部的組織原本就很細薄,分娩時,胎頭在產道進展時會產生擠壓作用;如果讓會陰自然裂傷,傷口處可能會像炸開般,很不規則,也很難縫合,甚至可能因為靠近肛門而併發感染;雖然會陰部的傷口會自然癒合,這個卻有可能造成日後陰☆禁☆道鬆弛、感染的原因之一。
目前的自然產的初產婦,約99%以上會採取會陰切開的方式,除了讓會陰傷口有完整的形狀,易於縫合;可讓產程縮短,避免胎兒在產道時間過久而導致胎兒窘迫現象,幫助胎兒順利娩出。
會陰側切的疼痛,那是什麼樣的痛?
會陰切開前一般都會做局部麻醉,所以切開時和傷口縫合時並不會感覺很疼。即使沒有麻醉,可以很負責任地告訴你,醫生剪了你也不知道!
因為那種痛相比生孩子,那都不是事兒!但是當麻醉作用消失後,由於會陰區神經較豐富,敏感性高,便會感到傷口疼痛,一般產後第一天最痛,可以服用去痛片減輕疼痛。24小時後,疼痛會逐漸減輕。
如果傷口水腫,可能是縫線繃緊導致的疼痛。可用95%酒精紗布濕敷傷口,同時抬高臀部,以利於水腫消退。
如果傷口周圍淤血,呈紫色、腫硬,痛不可碰。應拆開傷口,清除積血,縫紮出血點,重新縫合傷口後,疼痛便可減輕。
如果傷口感染,有紅、腫、痛、熱和全身發熱症狀,疼痛呈搏動性。應使用抗生素進行消炎。若傷口有膿液,應抽取膿液,或切開排膿。
傷口拆線前傷口會有不適的感覺,尤其是坐位時,或大小便時可能還會感到傷口刺痛,拆線後一般都會好轉,對疼痛敏感的可以適當服用止痛藥。
產後的外☆禁☆陰感染問題
外☆禁☆陰部在生理上有其特殊的地位,它的前面是尿道,後面是肛門,中間是陰☆禁☆道,局部皮膚常被尿液、陰☆禁☆道分泌物浸潤,很容易感染。
尤其是產後3周內,子宮要排除惡露,陰☆禁☆道、宮頸、外☆禁☆陰及子宮內創面未癒合,外☆禁☆陰及肛門周圍常有血跡穢濁,加上使用衛生巾常與皮膚摩擦,又不透氣,易使局部皮膚發紅、發熱、腫脹,而產後機體抵抗力下降,容易發生細菌感染。外☆禁☆陰炎症如果在急性期未及時治療,可轉為慢性生殖道炎症。
月子期外☆禁☆陰護理方法
1.一旦外☆禁☆陰發生了紅、腫、痛、癢的症狀,我們就可選用中藥:用苦參20克,土茯苓30克,野菊花20克,把這些藥材洗淨煎水去渣以後,我們就進行淋洗或坐浴。
2.如果我們的局部皮膚炎症明顯,而且傷口疼痛有逐漸加重的趨勢的話,去碰那裡有硬結,或者有膿性分泌物及發熱,那就是傷口有感染的跡象了,有這樣的情況那我們就應及時去醫院就診了。
3.為避免傷口發生血腫,在最初的幾天睡覺時最好採用右側臥,這樣不僅可以促使傷口內的血及時流出,不至於形成血腫,還能防止惡露中的子宮內膜碎片流入傷口。
產後4天傷口的癒合比較牢固,並且此時惡露難以流人傷口,產婦就可以左右兩側換著睡覺了。
4.及時排便,產婦有便秘時,大便不要太過用力,解便時要先收斂會陰部和臀部肌肉,這樣可以避免傷口裂開導致感染。
在便後用新潔爾滅消毒棉擦拭沖洗外☆禁☆陰,切忌從後往前擦,要注意從前往後擦,擦完後再用溫水沖洗。避免做下蹲、用力等動作,尤其是在拆線後頭2—3天。
5.我們需要保持外☆禁☆陰皮膚清潔,惡露未淨應該要勤換衛生巾,勤換內褲,我們需要儘量使用那些棉質的衛生巾和內褲,也需要保持我們的外☆禁☆陰部乾燥和透氣;總之我們的清潔是非常重要的!
其實我們的陰☆禁☆道本身有一定的修復功能,在產後出現的擴張現象在產後3個月即可恢復;但畢竟是經過擠壓撕裂,陰☆禁☆道中的肌肉受到損傷,所以陰☆禁☆道彈性的恢復需要更長的時間。
我們個人的身體情況及分娩的過程不同,體質恢復也不盡相同,有很多人因為休息不當、過於勞累,儘管通過鍛煉,陰☆禁☆道的恢復也不盡人意,進而影響到性☆禁☆生☆禁☆活時,應速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