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知道“糖”不是個好東西:肥胖的罪魁禍首,相當一部分慢性☆禁☆病的幫兇。
但甜品銷量始終堅挺。
我們能抵抗和承受一切:生老病死,聚散離別。唯獨無法抗拒誘惑。
糖能刺激大腦分泌多巴胺,產生歡愉與滿足;釋放血清素,抵抗抑鬱。
在這個最壞的年代,糖是為數不多的、人人都可以得到的小確幸。
尤其是當糖化身藝術品,將形而上的探索變成味蕾的狂歡。這是撒旦和天使,同時向你發出的邀約。
✦ 當甜品遇上“可食藝術” ✦
從太空站眺望浩瀚宇宙,絢爛奪目:黑莓慕斯和開心果霜淇淋組成的行星,巧克力隕石,芝士蛋糕流星群。
上面這盤“行星時空甜點”,來自日本東京“森美術館”的特別策劃。為了紀念日本的“宇宙之日”,美術館的咖啡館“The Sun”推出了特別功能表,在甜品中大玩“可食藝術”(edible art)。
這一杯是“時空行星百匯”▲▲▲提拉米蘇與柚子口味的霜淇淋,被設計成了漂浮於無垠宇宙裡的孤獨行星。果凍、藍莓醬、芝士與砂糖交錯,組成閃耀的銀河系。同時滿足了視覺和味覺,沒有人能拒絕這樣一份甜品。
實際上,在世界甜品殿堂中,日本甜品從來都是這般“通感”的存在,即便是小小的銅鑼燒,也要設計成萌萌噠的卡通造型。這種對“色香味”的極高要求由來已久,傳統甜點“和果子”,就是最原始的“五感藝術”。
✦ 亞洲甜品女王的藝術之旅 ✦
不過,能讓日本人也為之瘋狂的甜品設計,卻並非來自日本。
去年,被譽為“亞洲甜品女王”的Janice Wong在東京開設甜點酒吧“JANICE WONG DESSERT BAR”。
同時也是畫家的她,將抽象藝術巧妙地融入甜品之中。出品讓日本人也歎為觀止——
“完美中有殘缺,殘缺中亦有完美”是Janice的世界觀。在她的作品裡,可以看到大片的留白,充滿禪意。
尤為值得一提的是四季“京都花園”系列。以當地食材製作的甜品,在同一個主題設計下呈現出了不同的山水意象,讓人印象深刻。
畢業于巴黎藍帶廚藝學校的Janice,在扎實的基本功上,也有自己大膽的開拓。法國料理講究酒與佳餚的搭配,她則開創“酒與甜品”的聯姻,引領了新加坡的美食風潮。
在這家開設於日本的甜品酒吧,Janice同樣不乏革命性的融合實驗。以“京都花園”飲品為例,Janice選擇了梅酒焙茶雞尾酒,將甜品所用到的橙花香烘托得淋漓盡致。
深諳甜品之道的人,很難不被這杯飲品中的智慧折服。它的主要食材為日本清酒和茗茶——和歐美飯後甜品是為了以“重甜”刺激大腦、維持進食的歡愉反應不同,日本料理的飯後甜點,是為了在品茶之前清除口腔中的味道、恢復味蕾,所以甜度較低。將茶和酒結合,Janice在日本傳統之中,完美融入了自己的理念和創意。
你能看出這些是巧克力嗎?
也是在去年,Janice馬不停蹄,與本地餐廳Cobo House合作,將自己的藝術理念和甜品帶去了香港。
除了可以品嘗到Janice的招牌甜品外,香港店的出品亦融入了本地風格——
單份甜品港幣約110-150元。
✦ Cobo House by 2am:dessertbar
地址:香港西環石塘咀南裡8-12號(港鐵香港大學站B2出口)
電話:2656 3088
營業時間
週一至五:12:00-15:00;18:00-00:00
星期六、日及公眾假期:12:00-00:00
之所以想在這個時候發這樣一篇幾乎“純糖”的推送,一是因為廣州新近也開了一家意圖主攻“可食藝術”的甜品店,路過的時候被造型設計小驚豔了一下。是的,它們都是可以吃的正兒八經的甜品。
口味和意境雖然無法和亞洲甜品女王的作品比肩,但在廣州能有這樣的出品,已經非常滿足~(打聽地址的同學請自行搜索,店家把紙質標籤放在每一份甜品上的做法也是用心良苦啊)
二來,年底焦慮症忽然發作。好像除了來一份甜品,並沒有其他方法可以緩解。注意,是吃一份,而不是暴食甜品。
暫時放下營養得失、胖瘦計較。生活那麼難,讓甜品賜予我們多巴胺和血清素,讓藝術給我們獲得感知的能力和勇氣——去戰勝原本不可戰勝的一切。
年底了。緊繃了一年的你,值得並應該,嘗一口生活的甜頭。
部分圖片by網路 | 圖/文:doufu
新食范兒出品,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