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酒文化源遠流長,一直經受酒精考驗的中國人每年喝掉1000多萬噸白酒,所以也不知傷了多少肝、毀了多少胃、要了多少命……
但即使苦口婆心地勸戒也抵不過酒桌上軟硬兼施地勸酒,“酒”除了附著其上的意義,它本身也充滿了誘人的“香氣”。
白酒分很多種香型,也分高度、低度、高檔、低檔,但人們對於酒的品質有獨特的見解,比如顏色、掛杯、口味回甘等。而今天我要說的是:
白酒為什麼是甜的,尤其是為什麼幾塊錢一斤的散裝酒也能喝出高端酒的口味回甘。
白酒的甜味從何而來
在釀酒發酵的過程中,微生物會產生各種各樣的酸、醛、酮、醇、酯等各類有機質。這些成分中,乙醇毫無疑問含量最多,其他各種成分加起來也只占2%左右。
別小看這2%,目前已經鑒定出的香味物質超過300種,它們的細微差異賦予了不同白酒獨特的香味和口感。
這其中有甜味的物質挺多,比如丁酸、正戊酸、己酸乙酯、棕櫚酸乙酯、正己醇、乙醛等。但多元醇是最主要的甜味來源,比如丙三醇、丁二醇等,這是從理化角度評價白酒的重要指標。
加糖不行嗎
釀酒過程中,澱粉首先會糖化,類似做醪糟的過程,然後再逐步變成酒。傳統的在缸裡釀的黃酒、米酒,裡面是可以有糖分的,因此喝起來有甜味很正常。
但是白酒屬於蒸餾酒,糖分沒法蒸發,因此無法給白酒帶來甜味。那能不能加一點點糖呢?其實也不行。
首先是因為糖分可能會讓酒產生渾濁、沉澱,影響品質。更重要的是因為白酒的檢測指標中有“固形物”項目,比如1斤濃香型白酒的固形物不能超過0.25克。如果通過加糖來增加甜味,這個項目妥妥的不合格呀。
為何選擇甜味劑
過去酒企常常用丙三醇(俗稱甘油)和丁二醇增甜,但是前者口味不佳,後者價格較貴,因此廠家將目光投向了物美價廉的甜味劑。
例如阿斯巴甜和安賽蜜,它們比糖甜幾百倍,一斤酒只需要0.015克就能有很好的口感。
這也就幾分錢的成本,但口感立刻提升一個檔次,價格也水漲船高。而且甜味劑還能掩蓋發酵產生的不良氣味,讓酒的香氣更醇厚。由於用量極少,也不會影響固形物檢測。
白酒禁用甜味劑
按照國家標準的規定,白酒屬於發酵酒,是不能用甜味劑的,而且一直如此。
但有些企業為了牟利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甚至故意為之,行業內還有人將“白酒專用糖”當做新技術推廣。
直到2005年左右,湖南白酒偷加甜蜜素被媒體曝光,整個行業開始大力整頓。十多年過去了,雖然主動添加甜味劑的企業越來越少,但食藥總局的抽檢還是偶有違規情況,主要是一些小酒廠的產品。
甜味劑為何不合格
不合格的原因是多樣的,除了故意添加,也有一些是無心之失。
比如有一些小酒企自己不生產原酒或原酒不夠用,就會從外面買食用酒精勾兌,如果這些原料酒精已經摻過甜味劑,就容易造成產品不合格。
有些酒企雖然自己生產原酒,但需要勾兌香精改善口感,比如陳香劑、除苦劑、糟香劑、窖香劑或複合調酒劑等。如果這些香精裡摻入了甜味劑,也可能造成不合格。
有的企業除了生產白酒,還生產配製酒。按國家標準規定,配製酒是可以使用甜味劑的,這就可能帶來交叉污染的可能。雖說沒有主觀惡意,但不管怎麼說,這都是企業對自己的原料或設施把控不嚴造成的。
甜味劑本底值
甜蜜素、糖精、三氯蔗糖等甜味劑是人工合成的,自然界並不存在。
但有研究發現,即使嚴格控制原料和環境設施,最終的白酒產品依然能檢測到極微量的甜蜜素、糖精等甜味劑。
在排除了各種污染可能後,科學家猜測是微生物發酵產生了化學結構和甜味劑類似的物質,欺騙了檢測儀器。好在這種干擾並不足以影響白酒的合格判定,要不然又要出烏龍事件啦。
如何選擇靠譜產品
如何才能知道自己喝的白酒有沒有加甜味劑呢?
食藥總局2015年抽檢白酒3000批次,涉及全國30個省區市的1147家企業,其中甜味劑不合格的108批次,占抽檢樣品總數的3.6%,基本上都是小廠的產品。
所以對你來說很好辦呀
選擇知名品牌的產品就行了
不過呢,我要提醒大家,喝酒傷身是真理。
喝好酒就沒事?
想得美
喝純糧釀造的就沒事?
想得美
我酒量大,喝了不上頭
喝了不臉紅,喝了不醉就沒事?
想得美
最多只能說,少喝一點
害處不那麼明顯罷了
至於說為啥隔壁老王天天喝酒活了九十九...
也許他不喝酒能活二百五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