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見到親戚大人時,我都不愛叫人,甚至是自己的親姑姑或者親舅舅等,時常會被父母說內向,有時候私底下也會被說成“沒禮貌”,這樣的情況不在少數,甚至因此被訓哭過,有時候也挺難過的,隨著年紀的增長,慢慢學會開口叫人,可能是從小到大的教訓,以至於每次見到大人會條件反射性的叫人。
一個孩子在路上忙著玩手上的玩具,孩子媽媽碰腳一個熟人,媽媽第一反應是乾淨寒暄幾句,而孩子還沉浸在自己的玩具裡,一時沒反應過來,沒有張口叫人,就被打上了“沒禮貌”的標籤,孩子心裡肯定是特別無辜,還帶有一股怒火,媽媽明明都沒聽我解釋,就這麼誤解我了。
其實,很多父母帶孩子去外面時,為了自己的面子,或是為了展現自己的家教成果,會選擇做一些過於謙虛的行為,這樣做反而會給孩子的心理帶來一定程度上的傷害,站在外人的眼光來審視自己的孩子,把自己的孩子處於最卑微的地位上看待,是屬於不明智的做法。
一、逼迫孩子打招呼
雖然見到長輩打招呼是很應該的事情,但是孩子面對陌生人,產生出害怕的心情,以至於沒反應過來,父母就立刻強迫著叫人,喊晚了就會說沒禮貌或者內向之類的話。久而久之,孩子真的會變得孤僻,尤其是處於意識形成時期,會更加反感打招呼。
在教育孩子這條路上,很多父母都是摸索著前進,難免會遇到各種難題,也會遇到很多矛盾和棘手的問題,俗話說“溝通是信任的橋樑”,讓孩子認同父母的做法,要找一個和孩子正確溝通的方法,不能是罵罵咧咧,這樣會更容易引起反感情緒,慢慢觀察孩子的性格,從書中借鑒好的辦法,有利於改善父母和孩子間的關係。
小時候我記得爸爸有一個長相很凶的朋友,每次見到他我都特別害怕,實在是面惡,以至於長達十年的時間裡,我都沒怎麼叫過這個叔叔,尤其是我讀小學和初中時,偶爾來我家做客,都特別害怕打招呼,有時見到父母的其他朋友,也不敢打招呼了,身上背負著不愛打招呼這個標籤後,心裡會很抵觸,逐漸反感打招呼。
父母為了教育孩子喜歡說一些難聽的話,以為這樣就能讓孩子意識到自己的錯,其實並不是每個孩子都吃這一套,不要隨便給孩子添上標籤,遇到沒有及時打招呼這樣的事,先去詢問原因,瞭解了孩子的想法後,再用正確的辦法處理事情,不要茫然的教訓,只有瞭解了孩子的想法後,才能對症下藥,找到合適的辦法解決。
很多孩子會帶有叛逆情緒,有時候父母說的話根本不聽,反而越是這樣說越是反著來,這樣可不行,讓孩子早點接觸教育,對於三觀的形成很有必要,早教機裡面豐富的內容,不僅能學習知識,還能學會正確的做事方法,孩子也聽得進去,更容易接受。
二、為了面子害了孩子
有的父母和孩子開玩笑,會說:“你媽媽喜歡妹妹,不喜歡你了。”這樣的話的確很常聽到,有時父母就站在一邊看孩子的反應,孩子害怕媽媽被搶走,就被嚇哭了,媽媽這時還會跟著外人一起笑,因為父母的不懂拒絕,雖然面子保住了,但是卻傷了孩子的心。
孩子怕媽媽的愛被奪走了,才會突然大哭,尤其是面對二胎政策的開放,很多孩子都會有弟弟妹妹,以後發生上述的對話肯定會變多,可以提前給孩子打預防針,讓孩子學會和他人主動一起玩耍,這款磁片玩具,擁有多種的數位幾何形狀,對孩子的早教認知有著促進作用,還能學會與他人相處。
過家家的玩具是一項需要多人協作玩耍的,一個人獨立玩耍不免有些無聊,所以需要一個小夥伴一起玩耍,這樣才能樂在其中,盡情感受玩耍的樂趣,模擬的場景可以提高孩子對事物的認知能力,多種顏色的拼接可以促進孩子對視覺的發育,辨別對顏色的認知能力。
三、過度謙虛
雖然謙虛是一種美德,但是過度謙虛就有點虛偽了,經常能聽到學校的父母會誇獎誰家的孩子學習好,這是就會謙虛的回答:“哪有!只是這次考得好而已,以前也不穩定。”孩子聽到了會傷到自尊心,因為只有孩子自己知道,這背後付出了多少時間學習,做了多少道題,上了多少補習班,回家做作業做到深夜,適當的接受別人的誇讚,也是對孩子的一種肯定。
隨著年紀的增長,課業也會越來越繁重,除了課本上的基礎知識,還需要很多資料書,才能應對不同題目的變化,為孩子準備一個書桌,能夠擺放平時的資料書,有時為了開闊眼界,也能看點課外書籍,和朋友們聊天時,談資也會豐富起來,大家也可以認識到不同的知識。
社會的競爭越來越大,很多孩子連晚上和週末都要上補習班,回到家裡還要做作業,經常都會熬到深夜,在書桌上放置一盞檯燈,照亮書桌上的作業,呵護孩子的視力,多檔調光的設計,滿足不同的光度需求,燈體還能上下左右調節,想照哪兒就照哪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