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
莖很短,常被葉鞘所包。葉片稍肉質,常3-4枚或更多,上面綠色,背面紫色,橢圓形,長圓形或鐮刀狀長圓形,長10-20釐米,寬3-6釐米,先端銳尖或鈍,基部楔形或有時歪斜,具短而寬的鞘。
花序側生於莖的基部,長達50釐米,不分枝或有時分枝;花序柄綠色,粗4-5毫米,被數枚鱗片狀鞘;花序軸紫綠色,多少回折狀,常具數朵由基部向頂端逐朵開放的花;花苞片卵狀三角形,長3-5毫米;花梗連同子房綠色,纖細,長2.5-4.5釐米;花白色,美麗,花期長;中萼片近橢圓形,長2.5-3釐米,寬1.4-1.7釐米,先端鈍,基部稍收狹,具網狀脈;側萼片歪卵形,長2.6-3.5釐米,寬1.4-2.2釐米,先端鈍,基部收狹並貼生在蕊柱足上,具網狀脈;花瓣菱狀圓形,長2.7-3.4釐米,寬2.4-3.8釐米,先端圓形,基部收狹呈短爪,具網狀脈;唇瓣3裂,基部具長約7-9毫米的爪;側裂片直立,倒卵形,長2釐米,先端圓形或銳尖,基部收狹,具紅色斑點或細條紋,在兩側裂片之間和中裂片基部相交處具1枚黃色肉突;中裂片似菱形,長1.5-2.8釐米,寬1.4-1.7釐米,先端漸狹並且具2條長8-18毫米的卷鬚,基部楔形;蕊柱粗壯,長約1釐米,具寬的蕊柱足;花粉團2個,近球形,每個劈裂為不等大的2爿。花期4-6月。
生長習性

蝴蝶蘭是在1750年發現的,迄今已發現七十多個原生種,大多數產于潮濕的亞洲地區,自然分佈于阿隆姆、緬甸、印度洋各島、馬來半島、南洋群島、菲律賓以至臺灣等低緯度熱帶海島。台東的武森永一帶森林及綠島所產的蝴蝶蘭最著名。但由於森林砍伐與採集過度,資源明顯減少。 在中國臺灣(恒春半島、蘭嶼、台東) 和泰國、菲律賓、馬來西亞、印尼等地都有分佈。其中以臺灣出產最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