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沒有廣告只有我們對美食的理解與探索
“蘇軾算是和豬肉杠上了。
蘇軾特別愛吃豬肉,也會做豬肉。東坡先生和豬肉的感情甚好,以至於只要蘇東坡的名字後加上一個豬肉部位名稱,就可以成為一道地方名菜。
於是也就有了接下來的疑問。
為什麼東坡肘子是川菜,而東坡肉是杭幫菜呢?
每次推味君和四川朋友說"東坡肉確實是杭幫菜"時,他們都是一臉的不開心:“蘇軾明明是四川眉山人,他燒出的肉怎麼能是杭幫菜呢?它就應該和東坡肘子那樣,是一道正宗的川菜!”
其實蘇軾是四川人沒錯,東坡肘子是川菜也沒錯。但是“東坡肉是杭幫菜”,這個說法除了四川人不答應,湖北人也不答應……
美食的地域之爭往往都是很激烈的,畢竟大家都希望自己家的東西最好吃,好吃的東西都在自己家。
東坡肘子、東坡肉這些東坡牌豬肉到底是哪家的?如何分清楚?
我們需要將故事從頭再講一遍……
宋神宗熙寧十年(1077年)四月,蘇軾赴任徐州知州。剛上任三個月,黃河在他們那決了口,蘇軾就一身卒之,率領衛兵和全城老百姓共同抗洪築堤保家園,經歷了七十多天的艱苦奮戰,終於保住了徐州城。
百姓們開心就送給這位父母官好多肉,蘇軾又推辭不掉,只好收下和家人一起將這肉做成紅燒肉,再回贈給百姓們。百姓們吃了都覺得這肉肥而不膩,香酥美味,就慢慢流傳了下來,也成就了一道徐州名菜“回贈肉”。
(徐州回贈肉)
然後到了元豐三年(西元1080年)二月一日,蘇軾被貶到黃州(現今湖北黃岡),他自己開荒種地,把自己圈的地叫做東坡,自己就是“東坡居士”。被貶了沒啥事幹,蘇東坡就繼續研究他的愛好——豬肉。
自己做紅燒肉吃,還寫下了《豬肉頌》:“淨洗鐺,少著水,柴頭罨煙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時他自美。黃州好豬肉,價賤如泥土。富者不肯吃,貧者不解煮。早晨起來打兩碗,飽得自家君莫管。”
在黃州時蘇東坡所制的紅燒肉,基本上就是“東坡肉”的形狀了。
等到了宋哲宗元祐四年(1089年)一月三日,蘇軾到杭州任知州。還是相同的故事,不變的情節。元祐5年太湖氾濫,莊稼大片被淹,由於蘇軾及早採取有效措施,使浙西一帶的人民度過了最困難的時期。(蘇軾治水好把式!)杭州的老百姓都很感謝他,並且聽聞他在徐州、黃州都愛吃豬肉。於是到過年的時候大家都抬著豬肉給他拜年……
沒辦法,蘇軾又只好收下,做成肉方再分送出去(那些送肉的善良老百姓們,你們確定不是來折騰蘇軾的嗎?)大家吃完蘇東坡做的肉方後,紛紛表示“味道好極了!”,還把蘇東坡送來的肉都親切的稱之為“東坡肉”,從此名聲大噪。
所以一句話說“東坡肉”,在徐州創制,在黃州提升,在杭州聞名!
而關於“東坡肘子”的來歷,推味君沒有查到確切的資料,只找到了一段“疑似東坡肘子來歷“的小故事。
這個小故事是這樣講的:
(東坡肘子)
生於四川眉山的蘇東坡特別喜歡吃豬肉,妻子王弗就總是給他燉肘子吃,有一次燉肘子王弗沒看好鍋,肘子焦黃粘鍋,她就趕緊加進去各種調料配料,想著能遮遮焦味,結果肘子一做出來,帶著點焦味味道出奇的好,蘇東坡就特別興奮,自己反復炮製,整理做法,然後在自己的親戚朋友圈大力推薦,這道“東坡肘子”也就得以傳世。
其實在推味君看來這個故事就是杜撰的,一點就可以證明:
蘇軾的結髮妻子王弗紅顏薄命死的早,16歲嫁給蘇軾,27歲就去世了,而她去世的時候是1065年,那時候蘇軾還沒自稱“東坡居士”,那這道肘子自然也就稱不上“東坡肘子”。
故事雖為杜撰,但也並不妨礙“東坡肘子”是一道正宗的川菜,畢竟它還是蘇軾的家鄉人四川眉山人所制的菜。
歷史有時候並沒有什麼結論,因為史料的原因,使得很多問題都不能讓後來的人去做出一個肯定的判斷。
我們選擇去相信王弗發明了東坡肘子,蘇東坡創造出了“東坡肉”,于我們今時之生活,可也說得上是一種浪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