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先存錢後消費?旅遊市場破局提質仗難打

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準的提高,越來越多人利用閒暇時刻去度假,促使了我國旅遊業的快速發展,也為旅企以及相關行業領域帶來了巨大的機遇。但是就在近期多家購票平臺被曝“幫你消費” 自動勾選附加收費服務後,日前海濤旅行社因未能如約退還旅遊押金,部分消費者在北京海濤國際旅行社股份有限公司旗艦店門口,發生了集體維權討還資金事件。

另外,一些旅遊平臺上的海濤旅遊的產品也發生了變化。據瞭解,4月19日下午,飛豬平臺中海濤旅遊旗艦店產品已經全部下架,攜程網站上海濤旅遊供應的產品全部顯示已售完和即時計價,且無法購買;窮游網則是上周下線了海濤旅遊的產品;螞蜂窩是4月18日將海濤旅遊產品做了下線處理;途牛已經於去年停掉了海濤旅遊產品的銷售。不過此事也再次引發輿論對於“先存款後旅遊”這種模式的質疑。在業內人士看來,海濤旅遊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擠兌潮”,根源還是在於其“先交錢再旅遊”的旅遊金融模式。

“先預付後消費”旅遊模式

事實上,隨著人們消費需求的提升,先享受後付款的消費習慣也在悄然形成。不僅僅是線下旅行社推行“先預付後消費”的方式,各大線上旅遊網站、互聯網金融平臺等也紛紛趁機推出旅遊分期產品。如在去年,去哪兒網其與量化派金融平臺共同推出“拿去花”旅遊分期計畫,並產生近一百萬筆“先出行後付款”的訂單,累計向使用者評估額度竟達數十億元。不難看出,旅遊行業分期遊越來越受青睞,可是對於這種“先旅遊後付款”的新模式,有人拍手叫好,也有人顧慮重重。某國際旅行社旗艦店工作人員曾透露,“先旅遊後付款”模式需要旅行社有強大的資金支持,而且難以控制風險。也不難得知,海濤旅行社遭遇此次事件也並不是沒有道理的。

“坑”還是不挖的好

而且在智慧手機和旅遊APP的普及下,人們出遊意願可謂是一年比一年高。在某旅遊線上平臺日前發佈的《2017中國旅遊者意願調查報告》顯示,中國百姓消費升級,旅遊超過購房、買車等成為消費的首選必需品,98%的受訪者今年有出遊意願。旅遊成為國民消費的重要支出,五成以上的人計畫全年旅遊花費在年收入的10%以上,超過七成的人旅遊預算超萬元。在這巨大的紅利面前,不少平臺以及旅遊社為了眼前的利益,卻“挖坑”給客戶跳,這種行為是不可取的,不僅損害了消費者的知情權、自主選擇權、公平交易權,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對公司信譽度帶來較大的影響。與其用這種方法,不如立足長遠目標,用優質產品與服務吸引客戶,留給使用者一個好印象。

遊客出遊平臺旅企的選定是對其的信任,而且每一個人都希望自己的旅途是快樂的,是有品質以及保障的,這時就需要平臺及旅企加強自我管理模式,通過對使用者負責,進一步旅遊市場潛力的釋放。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