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怎麼會生出你這樣的孩子!”
“那我可以選擇沒有你這樣的父母嗎?”
總在埋怨自己孩子不夠懂事、不夠聰明的時候,有沒有想過也許你並不是他們所希望的完美父母?甚至如果可能的話,他們寧願不要你們這樣的父母?
對於父母和孩子來說,親子配對是完全隨機的誰都不能自主選擇。但作為父母可以塑造孩子的成長環境,可以選擇在自己能力範圍之內給孩子什麼不給孩子什麼。孩子基本是完全被動的一方,在長大之前不管願不願意都只能生活在父母給的環境之中,無論束縛還是自由,無論貧窮還是富貴。
當下我們無法快速改變自己的經濟能力,為孩子提供更好的物質生活,但我們可以在精神方面努力,給予他盡可能完美的童年,也教育孩子成為一個精神富足的人。
在親子關係中,大多數父母都以高高在上的姿態滿嘴說愛卻對孩子毫不尊重。本著“我走過的橋比你走過的路都多”的經驗之談大事小情都替孩子做決定。獨立是需要從小培養的品格,放手不是等到孩子18歲才放手,這時候反而你放手了,他卻不能好好生活了。如果親子關係充滿愛與自由,孩子怎麼會不願意和父母親近呢?
與孩子親近後的第二步是瞭解。不管父母的知識結構如何、不管家庭的生活境遇如何,學會“聽孩子說”是一項很重要的技能。孩子雖小,但給足時間他完全可以表達自己的意願,學會傾聽是直達孩子內心的一條捷徑。一旦孩子養成凡事都與你分享的習慣,還會發愁“他腦袋裡整天都在想什麼嗎?
完全平等的親子關係並不存在,歸根結底我們是孩子的父母而不是他們的朋友。和孩子興趣保持一致,凡事都滿足他的願望就可以成為他的好朋友,這樣卻對他今後的發展有害無利。朋友身份體現在對孩子的尊重上,父母身份則意味著你能在孩子犯錯、迷茫時給予指正和幫助。
不論貧富,能做到這些的父母,一定是給孩子100次機會也不願意放棄的父母。
關山老師,一個有愛的兒科醫師,專注孕產、嬰幼兒護理、親子成長,科學接地氣的育兒知識分享。合作請聯繫旺旺:關山談育兒。
有關育兒、早教問題寶媽們可以留言評論哦,關山老師會給予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