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護理寶寶的過程中,有不少媽媽發現孩子睡覺特別容易出汗,即使周圍溫度適宜,不給寶寶蓋被子,孩子還是會滿頭大汗,這讓媽媽們憂心忡忡,是不是缺鈣的表現呢?
◆ 寶寶出汗多的原因有哪些?
大部分孩子睡覺時都會出汗,屬於生理性出汗,很正常,並非缺鈣。
孩子入睡後1-2個鐘頭大多都會出汗,很正常,這種出汗的表現在醫學上稱為“生理性出汗”:寶寶本身是沒有任何疾病,身體棒,發育正常,在睡覺的時候頭部和頸部極易出汗,但是到下半夜基本就會消退了,家長無需擔心。引起生理性出汗的原因也有很多,主要是以下幾點:
1.白天活動量大
有些寶寶非常頑皮,在白天活動量很大,因此產生不少熱量,但身體沒法將這些熱量完全散發出去,所以就堆積在體內。到了晚上,有的寶寶體溫甚至可以達到38°。而當寶寶就寢後,熱量也就逐漸降低,交感神經敏感性也慢慢減弱,此時身體就開始通過排汗來散發多餘的熱量,讓體溫恢復正常。
2.新陳代謝旺盛
小朋友的身體可比大人要活躍得多,尤其是新陳代謝非常旺盛,即使上了床,身體也不老實,如果是“興奮型”寶寶那麼就更容易出汗。
3.睡前食物影響
有的家長會給寶寶在睡前吃點小零食,比如熱巧克力,牛奶,麥乳精等,這些食品會讓孩子身體產熱,等到孩子入睡後,機體就會通過汗液來排熱。
4.環境太過悶熱
有的父母喜歡讓孩子蓋得嚴嚴實實,或者把門窗緊閉,導致室內痛風性差,尤其是在夏季,環境更加悶熱。而孩子本身神經發育系統不成熟,新陳代謝有旺盛,而身體還處於發育階段,如果環境太熱,就會對機體造成刺激,繼而通過出汗來使身體體溫達到平衡。
◆ 後半夜依然汗多 小心病理性出汗
倘若,寶寶不僅上半月汗多,到了後半夜也大汗淋漓,父母就要小心了,這可能是孩子生病的徵兆,最多見的就是結核病。結核病的患兒白天也容易出汗,晚上出汗就是人們常說的“盜汗”。除了汗多的現象外,這類患兒還有容易疲憊,身子無力,胃口差,發熱、體重較輕、咳嗽等症狀,建議儘早去醫院排查。
此外,由缺鈣引起的佝僂病確實有出汗的現象,不過媽媽們需要注意的是,佝僂病的出汗,多半是在孩子安靜狀態下發生的,而且是在入睡後的前半夜。此外,這類寶寶頭部由於經常出汗,所以被汗液刺激到後,小朋友就形成了在枕頭上不斷摩擦的“壞習慣”,繼而形成某一區域的脫髮,稱為“枕禿”。遇到這類情況,建議去醫院治療,及時補充VD和鈣,出汗和枕禿的情況便會逐漸消失。
而對於體質差引起的出汗,大多是在頭部、胸部、背部出現的大片汗液,這類寶寶很可能是營養跟不上或者父母餵養方式有問題,建議要調整護理方法,也可請中醫來幫忙。
◆ 寶寶睡覺汗多 該如何護理
對於生理性出汗的寶寶來說,可以通過以下方法來護理:
多多洗澡:寶寶的皮膚很嫩,如果任由汗液堆積在皮膚上,尤其是像脖子、腋窩等褶皺處,就容易起痱子,導致皮膚感染甚至是潰爛,危害健康。因此建議要經常給寶寶洗澡,做好清潔工作。
穿棉質內衣:寶寶的內衣一定要是全棉的,保證透氣,吸汗性好,這樣孩子穿得也舒服。
適當擦爽身粉:爽身粉有吸除多餘水分的功效,可以讓寶寶感覺更加舒適,乾爽自在,也可避免汗水對小朋友的刺激,減少衣服摩擦對寶寶的傷害。
調節室內溫度:室內環境溫度很重要,每天要堅持給房間通風,每次開窗20分鐘,多多換氣,避免房間悶熱。
衣服和被子的厚度:無論是寶寶的被子還是衣服,厚度都要跟父母的差不多。冬季天氣寒冷,不要盲目給孩子加厚“裝備”,否則只會讓孩子更加汗流浹背。
對於病理性出汗的寶寶,建議家長及時帶孩子去醫院就診,找出病因,及時治療,盜汗的現象便會停止。
寶寶睡覺出汗多並不一定是缺鈣,大多數寶寶都會出現生理性出汗,這種現象很正常,家長無需過度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