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稱,中國房地產市場已然過熱。近月來,一些城市的房價同比漲幅高達兩位數,而投資者尚未找到另一個收益上漲的市場。
美國《福布斯》雙週刊10月11日一期刊登題為《中國房地產泡沫終於如期而至》的文章稱,據中國國家統計局統計,全國70座大城市新建住房價格平均同比上漲9.2%,上海房價同比上漲了31.2%,二線城市廈門的房價一年來上漲了43.8%。針對這一情況,地方政府試圖通過調控措施抑制房價過度上漲。
最近,北京、深圳、蘇州及其他城市不同程度地提高了購房首付。廣東省的珠海和東莞市以及福建省的福州市都將購房限制在兩套以內。安徽省合肥市規定:登記備案後六個月內不得變更房價。天津、鄭州、成都、濟南、無錫、南昌、南寧、廣州、廈門和武漢也都出臺了冷卻房地產市場的措施,比如提高首付比例,減少居民購房套數。中國各大城市仍在出臺新的調控措施。
文章稱,有趣的是,此前連續數年,一旦房地產熱崩潰,政府就放寬限制,刺激住房市場。
從2014年9月起,央行放寬了二套房抵押貸款限制,降低了首付比例和抵押貸款利率。2015年8月,在華工作和生活的外國人以及外國公司在中國的分公司都可以購房。2015年9月,中國人民銀行繼續降低首次購房的首付比例,從30%降至25%。今年2月,第一套和第二套住房的首付比例再次降低至20%。
中國房地產大亨王健林曾暗示今天的房價上漲是一個“大泡沫”。他說意在冷卻市場活動的調控措施沒有什麼效果,野村首席經濟學家張志偉認為有證據表明土地拍賣存在泡沫。
文章稱,泡沫並不特別,也並非意料之外。隨著投資者尋找安全且可以賺到錢的投資管道,“泡沫”——或稱為資產價格上漲,比如房地產、股市或影子銀行市場——在中國經常發生。金融調控放寬時,資產價格就上漲,收緊時就下降,這既說明金融市場不夠健全,也反映了中國獨一無二的國家與市場混合型金融體制。
儲蓄者根本沒有可以賺錢的充分的管道進行投資:股票和債券市場並不始終如一地準確反映公司的風險與收益,房價可能被剝奪,諸如影子銀行部門的財富管理和信託產品這樣的投資產品不透明,並可能充滿風險——包括證券化了的不良貸款或其他不合格產品。
文章稱,之所以出現問題,也是因為中國為了應對經濟下滑採取了寬鬆的貨幣政策。過度的流動性,加上資產價位低,投資管道少而空泛,這些因素共同導致了各種融資泡沫。貨幣供應量(或稱M2)不斷增加,尤其是2008年和2009年發生全球金融危機之後。資金先是注入了為房地產部門和基礎設施投資進行融資的影子銀行部門,然後又湧入股市、公司債券市場,最後又回到房地產部門。所有這些資產價格泡沫都伴隨著相應暴跌,資產價格迅速下降,政府介入,出臺調控措施或注入資本,為暴跌的市場托底,這就是中國房地產市場今天的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