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吃食的不同階段反映出浮標的魚訊是不同的。而魚訊的感應會直接影響到浮漂的反應,如何才能從浮漂的浮沉動作辨別魚訊的感應,這是值得垂釣者專心研究的問題。
*【排水加粗漂尾浮漂,修長的漂身,在水中阻力更小;長身長尾長腳在垂釣時,又可增加拋甩弧度,達到了靈敏度高的要求。】
我們都知道浮標是反映魚兒吃食時動作的媒介,除浮標的自身語言(翻身站立、勻速下降、到位、返彈、靜止)之外的任何動作,包括緩升、急降、晃動、移位、下落時的超時停頓……等等。這些“反常”的動作都有可能提杆中魚,從浮漂的一舉一動中,判斷何時才是揚竿拉線釣魚的適當時候。這些有異於浮標自身語言的動作,我們習慣性的稱之為浮標的魚訊語言。我們也正是根據這些浮標的魚訊語言來進行垂釣的。瞭解了浮標的魚訊語言,那麼這些魚訊語言又是怎麼來的呢?答案其實很簡單,是魚吃食時的動作在浮標上的具體體現。魚又是怎麼吃食的呢?為了簡單化,我把魚吃食的過程分為4個階段,並逐一定義了名字。下面就讓我們來瞭解下吧。
*【中通排水設計,大幅度提高浮漂靈敏,通過浮漂排水過程,保證浮漂語言靈敏、清晰、準確】 1、魚觸碰、試探餌團的階段,我稱之為“探口”。在這個階段中,有些魚習慣先吞進去但又馬上吐出來,再吞再吐,反復多次。如鯽、老、滑魚等。而有些魚習慣先用鰭或嘴觸、拱動餌團,並圍著餌團遊動。如:鯉、草等。
2、就是魚在認為安全的情況下一口將餌吞入嘴中,我稱之為“吞口”(這個階段時間很短暫)。
3、就是魚吃餌後的抬頭或轉身階段,我稱之為“走口”。
4、就是魚吃食、轉身(抬頭)後的遊開階段,我稱之為“老口”。
這4個階段貫穿魚吃食的全過程,即連續又不完整。之所欲說它“不完整”是因為:當魚處於饑餓狀態、覓食欲望很強的情況下,見餌就吃,不再小心翼翼的試探是否安全,其“探口”階段就不存在了。再有就是,魚在覓食的過程中突然受到驚嚇,也會馬上放棄覓食,多好的美味也留不住它逃走的現實。這也就是為什麼我們在中魚後要馬上領魚出窩的原因。
*【本品入水後呈現上下霧化,立體誘魚的效果,達到聚魚快,留魚久的效果,可根據實際情況加入散炮增加餌料縱向霧化的效果】魚吃食的這4個階段,與浮標的魚訊語言之間有著怎樣的聯繫?它又是怎樣通過浮標來具體體現的呢?這裡就涉及到一個比較敏感的問題——如何調整浮標。
*【雷焱凱作精作典藏系列,納米浮漂,競技混養塘釣庫釣多漂型適應各釣況,漂尾亮而醒目,漂身細膩沉降穩定,靈敏度高,碳素漂腳彈性佳防爆頂。】
在垂釣時,要懂得如何調整浮漂,而且要從調整浮漂的情景、動態去瞭解浮漂在水面的動作,以此來辨別出魚訊感應的反應,我們也正是通過調整浮標來認知魚類的覓食過程,從而達到和實現釣獲的目的。說到調標,我比較認可浮標的“剩餘浮力”之說,即調目越小剩餘浮力就越小,剩餘浮力越小越靈敏,也就是說浮標越接近于調平水越靈,反之則為調遲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