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尋找街頭的記憶-竹蒸籠

小時候,在街頭巷尾還能見到一些手藝人挑著簡單的工具箱,邊走邊吆喝,如磨剪刀的、箍桶的、還有修傘的、挑著蒸籠的等,漸漸的,隨著社會的發展這些手藝人消失在人們的視線裡。


民間有句老古話“荒年餓不死手藝人”,說的是每一行的手藝人憑著自己的手藝夠維持生計,養家糊口。一般手藝人憑藉著一雙勤勞的手,無論是豐年或災年,都能夠謀得溫飽,成為生存的本錢。確實,有著一技之長的手藝人,依靠自己的勞動和才智,能讓自己和他人的生活都變得美好。

蒸籠作為古老的蒸食工具,在我國源遠流長成品蒸籠靠的是嫺熟的技藝,精品蒸籠靠的是純粹的手藝


蒸煮過程中不漏氣,看的是技藝好壞;能否蒸熟,則是評判手藝好壞。

製作竹蒸籠這個過程不是很難,但是要做好也不是很簡單,細心、耐心兩者皆不可缺。

現在的人生活條件好了,對生活的品質也有了要求,手工做的蒸籠原生態非常受大家的喜愛。

喜歡蒸籠的人,都是沖著手工加工的竹蒸籠蒸出的食物味道好,吃著健康。自己用竹蒸籠整出來的包子要比外面賣的包子更香。

竹制蒸籠由於其透氣性好,而且竹子能夠吸收多餘的水分,蒸出來的饅頭和包子比較漂亮,而不銹鋼蒸籠則恰恰相反。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