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另類“堆料NFAUDIONF6首發聽感體驗

說起“國定”(國產定制耳機),這幾年可以說是風生水起,各大品牌可謂百花齊放,而其中NF AUDIO是頗為特別的一個品牌,講究中正的調音以及“戰力”極高的創始人“老羊”無疑都是品牌特色。而筆者最近也收到了第一批(如無意外應該是第一條,當然做人還是要低調一些)的私膜NF6耳機,趁著這個機會就跟各位分享一下這款新品。

以下分享基於私模NF6零售版,和巡迴試聽的公模版在聲音上會略有區別,另外為了搶首發耳機本身沒有經過足夠長時間的煲機,聽感部分僅供參考。

既然是首發,當然還是要寫得流水帳一點,在寫聽感之前我們先來瞭解一下這款號稱“隨身天花板”的耳機的一些基本資訊:

NF AUDIO NF6

單元配置:六個平衡電樞單元(即我們俗稱的動鐵)

分頻:4分頻(9顆元器件)

靈敏度:106dB@1kHz

阻抗:18Ω@1kHz

頻響範圍:8-30kHz

失真:

隔音:26dB

從參數上看,NF6似乎沒有很特別,單元數按照現在流行的套路來算只能說是中等(畢竟不少品牌的單元已經上雙位元數了),從靈敏度和阻抗上看算是低阻高敏的一款耳機(然而它並不算十分好推,下文會提到)。最特別的是NF6一次用了三家的動鐵單元,分別有大家熟知的Knowles婁氏的BK系列和ED系列單元、Sonion聲揚的3300系列單元(複合單元),以及NF AUDIO和倍聲聲學聯合開發的動鐵單元(複合高頻單元)。

當然,自己的耳機我不會捨得去拆,這裡就上一張官方拍攝的NF AUDIO自主研發單元的美照吧。看過一些人稱這個單元僅僅是“打標”,但是據筆者瞭解(筆者有幸參加過倍聲動鐵單元的發佈會),倍聲在和廠商合作的時候,是會按照具體廠商的需求進行特別開發,而NF AUDIO這款單元就和倍聲深入合作的產物,它在一些指標和材質上和倍聲的其他動鐵單元存在差異。

老羊在開發這款耳機的時候在分頻方面是下了大工夫的,NF6的內部甚至直接塞了一塊面積很誇張的電路板做分頻,這也是NF6的宣傳“9顆分頻元器件”的由來。雖然料很足,不過分頻數量並不驚人,一共有低、中、中高和極高四路分頻。從這個分頻架構來看,NF6也沒有隨大流加強低頻的量感,我們知道有不少多分頻的耳機都會有極低頻和低頻兩路分頻,而NF6從這方面似乎有意加強高頻方面的處理。PS:筆者還是比較期待國內會出現類似SE5WAY這類一個單元對應一個分頻的耳機,想想5單元5分頻5導管的“555”怪獸組合,聽起來就特別霸氣。不過這樣處理起來估計會遇到很多麻煩,只能YY一下老羊將來出一個NF6 Plus,使用“666”的配置。

NF6圖賞

既然是定制耳機,大體上外形都很接近(畢竟要根據耳印來做),不過每一家用的材質、導管長度、顏色、面板設計和腔體大小都是千差萬別,也造就了各式各樣的定制耳機。

NF6依然附送了一個Pelican 1010的防水收納盒,這個盒子市場價在100元左右。

筆者定制的NF6在Artwork的選擇方面雖然不算十分複雜,不過也應該能充分體現“定制”的風格,左邊採用透明紫色腔體+拉絲藍色面板+個人簽名logo,右邊則是透明綠色腔體+木紋面板+NF的品牌logo。

出來的效果基本是符合預期的,不過色澤上似乎有點過於“暗黑系”了,右邊面板的細節不容易看出來,這也是美中不足的地方。

筆者的NF6是首發的第一條,所以編號也很特殊,是NF6000*,編號前面還會有使用者姓名的首碼,不過這個刻字只有其中一邊有,刻在耳機頂部。

NF6採用硬模設計,導管不算非常深入,大概是剛到“第二彎道”的位置。

導音孔也是延續了NF系列的特色,採用多合一的結構,據說這樣的設計能夠增大聲場,壞處當然也很明顯,就是容易讓髒東西掉到孔內。類似的設計其實比較少見,主流產品裡只有來自德國的VE(Vision Ears)和Rhines兩個品牌使用類似的導音孔設定。

和大部分定制一樣,NF6也使用了可換線的設計,也使用了主流的0.78mm雙插針,需要吐槽的是NF AUDIO的相位竟然和其他使用0.78mm的耳機相反,信號+極在下方,而其他耳機則在上方。如果手持大量土豪級升級線的同學就要特別注意了,訂做NF耳機的時候要特別說明這一點,讓+極設置在上方即可和現有升級線完美相容。雖說理論上左右兩邊相位相反不會造成很大的聲音變化,不過這樣反插著心理上還是略有點彆扭。

聲音表現

一款耳機,聲音當然是立足之本,NF6作為NF AUDIO首款多單元高端耳機,在聲音表現方面也備受矚目。經過在廣州、北京等地的試聽活動,不少發燒友也對NF6公模分享了自己的聽感體驗,大部分玩家還是給予很正面的評價的。不過也有部分少有認為NF6極為難推,推好以後可以和拜亞動力的T1一戰甚至還能勝出,看來大家的看法還是有比較大的區別。

首先說一下試聽的器材

耳機:NF6、NF4、VE6 X1(為了公平,這裡統一使用NF AUDIO的原裝線材)

隨身前端:iPhone 7 Plus、飛傲X7+AM3平衡模組

台機:PC+Benchmark DAC2L+BHA-1

音樂:雜食向,人聲為主,當然歌曲本身肯定都是足夠“Hi-Res”的。

直推聽感

由於NF6的確比較“吃電流”,所以在直推上沒發揮出該有的實力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所以這次的聽感也分為直推和上臺兩種情況。從參數上看,NF6是一款高敏低阻的耳機,但是事實上它並不好推。

首先是iPhone 7 Plus,手機屆的當紅炸子雞,各個方面都在手機中起到了表率的作用。可惜在音訊方面這一次蘋果帶了個壞頭,竟然去掉了3.5mm的介面,對於喜好聽歌的我們來說這是個災難性的決定。雖然蘋果很“好心”地配了一條Lightning轉3.5mm的轉接器,不過聽歌的時候掛著尾巴,想聽歌的時候不能充電,都是十足尷尬的事情。

聲音素質來說,iPhone 7 Plus和前代是略好於前代的(不過差距很小),在Lightning轉3.5mm轉接器裡面有一顆型號為338S00140的Codec。iPhone 7 Plus接上NF6,第一耳朵並沒有說完全沒法聽,聲音的基本走向依然還是能聽出個一二,素質相比之前的產品(這裡以NF4為例,畢竟是自己私膜,聽過的時間比較長。不過估計NF3和NF3Bass才是主力)有明顯提升,由於單元數上去了,聲音密度也隨之有可聞的提升。但是可以感受到聲音放不開,高低頻都沒發揮出來,聲場也有些窄,聲音走向則是平衡略為偏亮的聲音,不過總給人一種四缸的BMW X6的無力感,看得出NF6還有很多力氣沒使出來。

換上使用AM3的X7,這裡沒有用平衡口,就算在3.5mm口已經相比iPhone 7 Plus有明顯提升。推力方面,AM3已經基本能滿足NF6的“苛刻”要求,AM3已經不是什麼省油的燈,在非平衡口下已經可以達到170mW(32Ω)以上的輸出功率,而像iPhone這樣的手機一般只有可憐的20mW左右。在“響度”方面,這裡也給一個參考,X7+AM3調節高增益,使用3.5mm口,NF4需要40以上的音量會有比較合適的聲壓,而NF6則需要50以上,從“推個響”的角度而言,NF6明顯比NF4更難。此時評價NF6的聽感應該是比較有參考性的,畢竟一般燒友應該大多數使用這個檔次或者差於這個檔次的前端。首先定義上來看NF6是一款聲音風格很平衡的耳機,相比NF4的平衡偏中高頻而言,NF6的適應性會更加廣一些,因為它的低頻明顯更加扎實,無論是低頻的量感還是質感都更為優秀。單元數量的增多,讓NF6在聲音的解析力和聲音密度方面都有明顯且較大幅度的提升。放到具體三頻來說,低頻的下潛有了不小的加強,聲場也明顯大了一圈。低頻的量說不上洶湧澎拜,但是也算是做到了拳拳到肉,相信這次不需要再出一款“NF6Bass”了。中頻方面厚度增加而且更顯沉穩,相對來說NF6會更適合男聲的演繹,NF4會顯得清瘦一些也更飄逸,更適合女聲。當然這裡只是談及“適合度”罷了,聲音素質已經不是一個級別的較量了。中頻的細節、密度,也都是NF6更出色。高頻方面,中高頻的銜接上NF6會更為順滑一些,極高頻的延展性方面也要優於NF4,就高頻而言,NF6已經做得相當不錯,這應該是得益于自主研發的高頻複合單元以及分頻上的處理。

接下來是重頭戲,和VE6的PK戰。VE6是一款爭議比較大的旗艦定制耳機,分析原因一個可能是公模在聲音上發揮不好,另外一個可能是部分批次出現了不少品質問題以及“拖單事件”導致它的“民望”較低。筆者的VE6應該屬於較早的批次,比較幸運的是沒有出現什麼做工和品質方面的問題,聲音方面也沒有部分燒友說的低頻殘廢。值得注意的是這裡對比的是VE6 X1,即低頻相對較多,高頻和透明度相對克制的版本。首先從信息量和素質上來看,VE6對NF6已經是較接近的水準,不會有VE6對比NF4那種明顯的素質差異。從X7直推的情況下,VE6的總體控制力還是要優於NF6,畢竟VE6在直推方面還是有較為針對的“優化”的。高頻方面,在自家對比中NF6的更出色的高頻延伸和順滑度在和VE6對比中已經處於劣勢,估計換了VE6 X2的話差距會更加大一些。中頻方面,VE6的人聲要更貼耳一些,解析也要更出色,而NF6的中頻相對VE6更厚,相對來說“鐵”味也會少一些。低頻方面,NF6的低頻量感明顯會更大一點,不過下潛和質感方面還是差於VE6。直推這個環節,兩者對比還有差距,畢竟NF6不是那麼好伺候,此外VE6是經過充分煲機的,而NF6沒有,這樣的結果也在我們意料之中。

台機聽感

早有聽聞NF6上了台機就會爆發出無窮的潛力,這裡也使用一款足夠“大力”的BHA-1作為耳放進行試聽。果不其然,俗話說大力出奇跡,NF6在一款如此暴力的耳放(32Ω最高可以達到2.9W輸出功率)的伺候下,果然變得服服帖帖了。這下是該有的都有:解析力、聲場、寬鬆度、聲音動態各方面都已經有爆發式的提升,這讓我一度懷疑老羊在調音的時候是不是用的臺式耳放。NF6上了台機,就猶如打通了任督二脈,相比之下國磚的直推三頻顯得擠在了一團。最讓人驚訝的是整體聲音在三頻竟然都有不小的提升,完全沒有推過頭的感覺。高頻方面延展性更進一步,聲場大了兩圈,尤其縱向的聲場表現的確讓人驚訝。中頻的質感、分離度和透明度在這個價位的塞子裡面已經挑不出什麼刺了。低頻方面,在國磚直推中的下潛和質感不足的問題已經不復存在了,換來的是氛圍感和品質頗優的低頻表現,當然,要說寬鬆度、順滑度跟大耳相比還是有一耳朵的差距。此時的NF6面對VE6已經有了足夠的底氣,後者上臺機以後雖然也有提升,但是相比前者的飛躍還是顯得步伐小了一些。台機下對比NF6和VE6,基本可以認為是素質相若,當然兩者的聲音風格還是有不小的差異。中高頻方面,VE6的銜接會更自然一些,高頻的信息量也會更多一些,不過差距不大。中頻NF6相比直推厚度有所減低,不過依然比VE6厚一些,兩者聲音密度接近,NF6更直白一些,VE6會更有感情一點,中頻解析力VE6略為占優。低頻量感NF6相比直推要收斂很多,不過低頻依然略多於VE6,對於一些低頻控來說,上了台機的NF6可能會出現“不夠用”的問題,VE6被定義為“低頻殘廢”也就不奇怪了。總結一下,上了台機以後,NF6已經有了叫板VE6的實力。

總結

作為一款定制耳機,本應該為隨身聽甚至手機服務,不過從NF6的特點來看,似乎它是一款遇強則強的產品。從手機→隨身聽→台機三步走的提升來看,NF6是少有的差異明顯而且三頻都有大幅度提升的一款耳機,這和其他多單元動鐵耳機的特性不太一樣。就產品本身的搭配來說,它最合適的前端應該是4k或者以上的國磚,這個價位的產品不會說有嚴重推不開的情況,能發揮出它應有的價值。從這次的體驗來看,NF6是一款適合折騰並且有很大潛力可以挖掘的定制耳機,充分發揮實力的NF6在7k價位上是非常有競爭力的,但是如果硬要用手機搭配實用,可能效果上就會大打折扣了。

本次NF6的首發體驗和分享就到這裡結束了,由於時間的問題,NF6沒有經過足夠的煲機,相信煲好以後它還會有一定的提升。而考慮到對比時更方便和直接,這次幾款耳機統一使用的只是NF AUDIO的原裝線,如果搭配各種高端線材甚至平衡線,NF6和VE6都會有更出色的表現,以上是本次對比的一些遺憾。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