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視魚性、理性用餌、科學垂釣、講究規則,這是垂釣的基本準備,也是打窩用餌的關鍵點。
窩子內魚星四起,看著水裡的魚類掀起波瀾,但就是遲遲不吃鉤,這種情況就比較尷尬了。面對這種情況,就應該遵循重視魚性、理性用餌、科學垂釣、講究規則四大原則,理性的分析問題,處理問題。
有魚無口
發現窩內有魚,但是就是不吃口時,首先要考慮的不是垂釣策略問題,而是分析是否真的有魚。魚星、波瀾、食物碎屑,造成它們的原因並不僅僅是有魚而已。水下腐殖質的氣泡、小魚小蝦活動、餌料霧化過度都可能給人以錯覺,以為有魚入窩。
▲(這款魚竿靜釣6.4斤,高碳大28調性,手竿腰力並存,鯉鯽混養通殺;合金超輕防爆環,從此幹大物不斷手把節)
▲(上面是一款綜合竿,整體魚竿呈28調,重心靠後,可以說在百元價位中算性價比極高的魚竿;廠家承諾用過也可退服務,釣友放心購買)
接下來再分析釣組問題,是否過鈍,有魚訊沒有發現,或者風浪問題,干擾了釣魚人觀察魚口,最後才是確定窩內有魚,卻沒有吃鉤,這種情況下,八成是餌料不對口造成。
第一:餌料霧化太好,它們在水中霧化範圍過大,速度過快,造成窩子渾濁,魚類找不到釣餌,或者入窩卻吃不到食物,遊動一番後,只得離開。這時,應該及時的控制霧化,增強留魚效果。
第二:味型過重。秋季常用濃香濃腥餌料,但有時也會弄巧成拙,太過於濃重,會造成引誘魚種過多,干擾了魚類在窩內的活動,看似一群魚類,卻都在試探,抗拒,吃口寥寥。這時,最好重新調整配方,降低小藥的比重。
第三:窩料過多。這是一個常見問題,窩料用的太多了,魚類是留住了,但也吃飽了,再看到釣餌,就難吃口了。另外,窩料過多,在一定面積內占比過高,氧氣消耗量大,魚類也不喜歡入窩。
▲(15袋餌料都採用自封口設計。沒有用完可密封保存,下次使用誘魚效果不變。對多種雜食魚類也都有不錯的效果)
▲(原裝生產工藝,幾乎對所有魚類都具有強烈的刺激作用,具有讓魚類無法抗拒的吸引力,水中擴散速度迅速,穿透力極強)
第四:魚餌不對口。無論是魚餌的味型、狀態,只要不對口,都不會有魚上鉤。尤其是在魚塘垂釣時,滑口魚多,它們還比較挑剔,餌料過重、過硬、過散、過腥,都可能造成不開口。
第五:醬層底嚴重。醬層底會干擾餌料入水後的效果,過厚的醬層地,餌料陷入其中,味道傳不出來,自然難以上魚。改變垂釣策略,由底釣變為觸底釣或半水釣。
第六:釣組不協調。子線過粗、鉛墜過大、浮漂過於明顯等,一系列的動態,都存在著干擾魚口,阻礙上魚的可能性。
第七:魚層變化或魚類手驚。這兩個原因其實很難判斷,畢竟我們不是魚,但可以嘗試性的調整,改變水層或釣點,嘗試魚類的變化特點,尋找最切實的魚口。
狀態相同餌料團做法
使用量杯,或大小一致的容器,最好有刻度尺,選擇同等的尺度,稍稍壓實,準確測量餌料用量。
然後倒入一個容器盆中,均勻的鋪開,厚薄一致,避免盆地的高低不平現象。
然後,用量杯選取合適水量,順著某一個方向搖動,調和攪拌均勻餌料,保證餌料的吸水均勻,靜靜的等待它們吸水膨脹。
用手指將其翻起、在放置一會,讓底部膨脹較慢餌料二次膨脹,然後取出一小團,揉搓成餌。
▲(一款專為秋冬配製的釣魚窩料,具有誘魚力強!留魚持久!上魚大!的特點;在野外魚情複雜的垂釣環境中效果更明顯)
▲(選用德國進口大密度原絲魚線,入水快拉起強,魚線一米一個色彩,兩色交替在水中可更加隱形)
這一過程中,餌料的加水量最為關鍵,加水的多少,是餌料未來軟硬度的直接指標。除此之外,若是拉餌,還需要考慮拉絲的比例。想要慢霧化,就輕輕拍打一番,提升黏度。想要短絲拉餌,就把餌料打散一些,反之,多加一些拉絲粉,可以將拉絲纖維延長。
餌料製作雖然不似實驗室實驗精確,但是也要科學合理,做好的餌料不要急於揉搓成團,到了釣位再開始也不遲,太早了,會干擾餌料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