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鋒網消息,4月24日,中國銀聯與光大銀行聯合使用趣鏈科技區塊鏈平臺,構建出多中心可信POS電子簽購單系統,並完成初步測試。據稱,這次測試標誌著首個跨物理空間、完全基於互聯網環境的聯盟鏈誕生,也是兩家不同金融機構首次共同運維一個異地多活的分散式帳本。
區塊鏈作為金融科技領域的代表性技術,一直被寄予厚望,但應用的過程了沒少有波折。那這次聯盟鏈的誕生又有怎樣的意義呢?為此雷鋒網採訪了背後的區塊鏈平臺提供方趣鏈科技CEO李偉。
最大的挑戰,是在艱苦的網路環境中運行
李偉表示,基於區塊鏈的POS電子簽購單系統主要解決憑證電子化的四個問題:一是以更容易的方式鑒定電子憑證真偽;二是防止電子憑證的濫用,指定電子憑證的使用次數與範圍;三是解決憑證存儲行業面臨的信任瓶頸;四是以記錄電子憑證摘要、流轉記錄等方式,使得電子憑證可追溯,滿足了業務監管和審查的需求。
而銀聯與光大銀行的聯盟鏈描述中有三個關鍵字:跨物理空間,互聯網環境,以及聯盟鏈。
區塊鏈目前主要分為公鏈與聯盟鏈,前者主要是比特幣之類的2C應用,而出於安全與隱私的考慮,銀行等金融機構想應用的是後者。
對於跨物理空間,按字面意思就是,光大銀行位於北京,而另一邊的銀聯在上海,地理位置上差了一千多公里。
而互聯網環境,就是指兩者之間沒有拉專線或者專用光纖,網路狀況走的是互聯網,而且跨聯通和電信兩家運營商,而且共用寬頻,網路狀況不太好。
李偉告訴雷鋒網,國內現在雖然做區塊鏈的很多,但大多數的圈內應用都是在非常好的網路條件下進行的,如局域網或網路頻寬非常穩定。而且有時候機構間的合作會拉專線,在這樣的整個網路系統一般不會有什麼問題。
但如果整套系統普及開來,讓所有的銀行都拉專線,這顯然是不現實的。“區塊鏈要求的是網狀網路,而非星狀網路,隨著參與方的增多,它對專線的需求也會是指數級的增長。而基於互聯網的網路環境,則是最經濟的。我們完全是基於真實的,客觀存在的基礎設施,這點難能可貴。”
這樣的網路環境,再加上光大與銀聯雙方都是金融機構,會很多防火牆、路由器配置,還包括風控,黑名單與白名單等設置。在這樣的情況下實現一個新系統,困難可想而知。
而整套系統中開發中最大的挑戰,按李偉的說法,就是“在一個相對來說比較差的,比較艱苦的網路環境中,保證系統可以平穩順利的運行。”
這一點做起來非常複雜,因為它跨物理空間,網路狀況也不是特別理想,中間會斷網以及延時不穩定的因素,對整個系統要求非常高的。
李偉稱,“如果是基於其他的聯盟鏈技術,如Fabric,可能系統都都搭不起來,某個節點斷了後,整個系統是無法恢復的。而我們的系統做到了,哪怕斷了很長時間,只要網路恢復過來,整個業務也就會恢復過來。”
也難怪李偉會說,“在兩個金融機構之間實現整套系統,有比較大的標誌性意義。”
一切涉及到需要證明的,都用區塊鏈解決
談及合作過程,李偉告訴雷鋒網,此前銀聯在上海有一個區塊鏈測試沙箱,而趣鏈作為第一批產品進行了測試。由於測試結果不錯,銀聯也推薦他們參與了與光大銀行的一項合作,也就是這次測試。整個開發過程大概持續了一個月的時間,包括部署、調試等,並最終通過了包括可用性、安全和功能在內的嚴格測試。
李偉表示,後續POS電子簽購單系統會擴大到其他銀行,而且以這個項目為契機,還打算在數字積分、跨境支付、供應鏈金融等應用方面做嘗試。
而之所以選擇POS簽購單系統作為區塊鏈應用的落地產品,是因為它是一個非常好的切入點,也與銀聯推行無紙化辦公的大的方針有關。
我們每個人幾乎每天都會遇到刷卡的情況,這時就需要有POS簽購單,也就是消費後簽名的那張單子。但它相對來說,卻又是有點雞肋的東西。
李偉告訴雷鋒網,簽購單不要不合適,畢竟它存有一個人的銀行資訊,但這些資訊隔一段時間就因著個人隱私的關係而被刪除掉,所以地位比較尷尬。那是否可以發揮區塊鏈的價值,將簽購單、發票這類過程實現無紙化呢?
這也恐怕也就是銀聯選擇POS簽購單為試驗點的原因,從一個不那麼敏感的業務開始著手。
而更實際的考慮是,從效率上講,各個銀行之間實現數位簽購單後,無疑可以方便交易查詢。二是從成本上講,雖然每張單可能只能幾分錢,但每天就會有數千萬張單,這就是很大的一筆數目。簽購單打印需要POS有一個相應的機械結構,而如果不需要這一結構,甚至能省下一筆機器的電費。
李偉告訴雷鋒網,整套系統經過了測試,未來實際應用中所面臨的問題不大。
“如果只是銀聯這個項目的話,其它銀行加入對整個業務的修改量影響不大,因為我們目前做得還是比較羽量級。簡單來說,我們是把刷卡的這種憑證存在了區塊鏈上,做一個hash,多了一個多方查詢的一個過程。”
在技術上,趣鏈的產品也做的非常通用,容易部署。就區塊鏈本身而言,無論是部署、安裝,還是與業務上的系統對接,都已經非常成熟了。
李偉表示,“未來還會有發票、銀行流水等應用,一切涉及到需要證明的,我們都希望它可以在區塊鏈上進行流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