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胃炎系指不同病因引起的各種慢性胃黏膜炎性☆禁☆病變,是一種常見病,發病率在各種胃病中居首位。
慢性胃炎缺乏特異性症狀,症狀的輕重與胃黏膜的病變程度並非一致。大多數病人常無症狀或有程度不同的消化不良症狀如上腹隱痛、食欲減退、餐後飽脹、反酸等。萎縮性胃炎患者可有貧血、消瘦、舌炎、腹瀉等,個別伴黏膜糜爛患者上腹痛較明顯,並可有出血。
慢性胃炎的
刮痧
療法
臨床一般分為胃氣壅滯、肝胃氣滯、脾胃虛寒3型。
一、胃氣壅滯
(一)症狀
可見脹滿拒按,噯腐吞酸,或嘔吐不消化食物,其味腐臭,吐後痛減。
(二)治法
(1)選穴
天樞、足三裡、內關、裡內庭、下脘至神闕、陰陵泉。(見圖2-9-1、圖2-9-2、圖2-8-2、圖2-8-4)
(2)定位
天樞:位於人體中腹部,肚臍向左右三指寬處。
足三裡:膝蓋下3寸,脛骨外側一橫指處。
內關:位於前臂正中,腕橫紋上2寸,在橈則腕屈肌腱同掌長肌腱之間取穴。
裡內庭:在足底,當第二、三趾骨問,與內庭穴相對處。(內庭:當足背第二、三趾間縫紋端。)
下脘:位於人體的上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中上2寸。
神闕:位於人體的腹中部,臍中央。
陰陵泉:在小腿外側,當腓骨頭前下方凹陷處。
(3)刮拭順序
先刮腹部下脘至臍中、天樞,再刮前臂內關,然後刮下肢陰陵泉、足三裡,最後刮裡內庭。
(4)刮拭方法:瀉法
在需刮痧部位先塗抹適量刮痧油。先刮拭腹部正中線下脘穴至天樞穴,用刮板角部白上而下刮拭,出痧為度。刮拭上肢內側部內關穴,由上向下刮,用力輕柔,刮30次,出痧為度。然後重刮下肢內側陰陵泉穴和外側足三裡穴,各30次,可不出痧。最後刮拭足部裡內庭穴,用刮板角部刮拭,出痧為度。
二、肝胃氣滯
(一)症狀
可見胃部攻撐作痛,胸悶暖氣,喜歎息。
(二)治法
(1)選穴
足三裡、中脘、太沖、期門、內關、膻中。(見圖2-8-3、圖2-9-1、圖2-9-3、圖2-9-4、圖2-7-3)
(2)定位
足三裡:膝蓋下3寸,脛骨外側一橫指處。
中脘:仰臥位。在上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中上4寸。
太沖:在足背側,當第一蹠骨間隙的後方凹陷處。
期門:在胸部,當乳☆禁☆頭直下,第六肋間隙,前正中線旁開4寸。
內關:位於前臂正中,腕橫紋上2寸,在橈則腕屈肌腱同掌長肌腱之間取穴。
膻中:兩乳☆禁☆頭連線之中點。
(3)刮拭順序
先刮胸腹部膻中至中脘,再刮脅部期門,然後刮前臂內關,再刮下肢足三裡,最後刮足背的太沖穴。
(4)刮拭方法:瀉法
在需刮痧部位塗抹適量刮痧油。先刮拭胸腹部正中線膻中穴至中脘穴,用刮板角部自上而下刮拭,出痧為度。刮期門穴,刮拭胸部兩側,由第六肋問,從正中線由內向外刮,先左後右,用刮板整個邊緣由內向外沿肋骨走向刮拭。刮拭上肢內側部內關穴,由上向下刮,用力輕柔,刮30次,出痧為度。然後重刮下肢外側足三裡穴,30次,可不出痧。最後刮拭足背部太沖穴,用刮板角部刮拭,出痧為度。
三、脾胃虛寒
(一)症狀
可見胃痛綿綿,空腹為甚,得食則緩,喜熱喜按,泛吐清水。
(二)治法
(1)選穴
脾俞至胃俞,中脘、章門、內關、公孫、關元至氣海。
(2)定位
脾俞:在背部,當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
胃俞:在背部,在第十二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
中脘:仰臥位。在上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中上4寸。
章門:在側腹部第十一肋游離端的下緣。
內關:位於前臂正中,腕橫紋上2寸,在橈則腕屈肌腱同掌長肌腱之間取穴。
公孫:在足內側緣,當第一蹠骨基底的前下方,赤白肉際處。
關元:仰臥位。在下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下3寸。
氣海:仰臥位。在下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下1.5寸。
(3)刮拭順序
先刮背部脾俞至胃俞,再刮腹部中脘、章門、關元至氣海,然後刮前臂內關,最後刮足部公孫。
(4)刮拭方法:補法
在需刮痧部位塗抹適量刮痧油。先刮拭背部正中旁開1.5寸線,從脾俞穴向下刮至胃俞穴,用刮板角部自上而下刮拭。刮中脘穴至期門穴,刮拭胸部兩側,由中脘穴起,從正中線由內向外刮,先左後右,用刮板整個邊緣由內向外走向刮至掌門,出痧為度,用力輕柔。刮拭腹部正中線,從氣海穴向下刮至關元穴,用刮板角部自上而下刮拭,30次,出痧為度。刮拭上肢內側部內關穴,由上向下刮,用力輕柔,刮30次,出痧為度。最後刮拭足部公孫穴,用刮板角部刮拭,出痧為度。
精彩推薦:
刮痧能治療嘔吐嗎 嘔吐的刮痧療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