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春季旅遊旺季,各類戶外服裝成為市場上的消費大熱門。不過,很多戶外服裝“防水”“防風”“防曬”“速幹”等等通過所謂的特殊面料來實現的功能,實際上並沒有那麼“神秘”,很多價格相對便宜的服裝,也同樣具備上述這些功能。消費者在選購該類服裝時,大可不必迷信高價格、高科技。
戶外服裝有哪些?全家全套購買需上萬
戶外服裝一般包括衝鋒衣、軟殼、皮膚風衣和皮衣等。衝鋒衣通常指硬殼(hardshell jacket),是戶外應對惡劣天氣的外套,能防雨雪、防風,並且透氣,表面堅硬可靠,既防風雨,也防撕裂和刮蹭,既可應對惡劣天氣,還可應對惡劣環境,如行走在喬木叢、攀爬山岩等時防護身體,但體感較硬,舒適性較差;軟殼(Softshell Jacket)在防護方面,僅可短時防小雨雪,但穿著舒適性和透氣性上更好,活動更自如。相當於戶外的鎖甲。皮膚風衣不防雨雪,但透氣性和穿著舒適性更好。皮衣防風、放刮蹭、防曬、保暖,防雨雪和透氣性稍差,也是高寒地區日常生活時的常見外套。
戶外品牌的銷售人員經常會這樣推薦新款衝鋒衣:“全功能的,採用了防水、防風又透氣的高科技面料。而且還是超薄,重量也特別輕。”衝鋒衣相較其他外套,最重要的特點是環境適應性全面,同時相對舒適方便。一件衝鋒衣價格達到了兩三千元,這一檔次的戶外服不在少數,有些知名品牌的新款、旗艦款衝鋒衣、戶外全套服裝等,價格甚至高達四五千元。為了準備春季的戶外旅遊,一家三口都新添置全套的高端戶外裝備的話,總共花費可能上萬元。
黑科技成主要賣點,看暈普通消費者
時下賣出高價的戶外服裝,最主要的賣點就非“黑科技”莫屬了。以一家知名品牌的全新系列衝鋒衣為例,從面料到輔料再到各種拉鍊、紐扣、繩索,幾乎全都被高科技“武裝”起來。“防水透氣”“防撕裂耐摩擦”“沖切扣帶”“壓膠接縫”“無拉伸拼接剪裁”等等各種材料、工藝繁瑣的名稱、標識,以及各種專利技術的英文縮寫,實在是讓“外行”的消費者一頭霧水,再加上銷售人員的“渲染”,確實給人十分高級甚至有點高不可攀的感覺。
以衝鋒衣為例,有哪些面料?
1. GORE-TEX
GORE-TEX面料的中間層採用ePTFE(膨體聚四氟乙烯)微孔濾膜,兼具防水(Waterproof)、防風(Windproof)、透氣(Breathable)特性,並由外層和內襯和此薄膜合在一起。GORE薄膜加了PU(聚安酯)層,以免受人體油脂和洗滌劑的損傷,但帶來的問題是GORE需要內部積累一定濕氣,使內外達到一定溫濕壓差後時才開始透氣。
普通的GORE-TEX面料,結構為2層或3層,可選運動透氣舒適的PACLITE內襯技術,以及防護性強的C-Knit內襯技術;高端運動向的GORE-TEX Active,最為透氣舒適,結構為複合3層,內襯和薄膜複合在一起;高端防護向的GORE-TEX Pro,防護性最強,透氣適中,結構為3層,中間層採用多層薄膜,可選Gore Micro Grid Backer內襯技術,微網格內襯,透氣舒適。
2. eVent
eVent面料使用也比較廣泛,應用ePTFE薄膜技術。eVent採用稱之為Direct Venting的技術,無需PU層,可第一時間直接透氣,從實驗資料來看,eVent透氣性好於GORE和GORE PRO,稍遜於GORE Active。目前eVent也分三個子類,性能各有側重,Waterproof(防水),Windproof(防風),Protective(防撕裂刮蹭)。
3. 其他
很多戶外品牌擁有自己的面料,大都為薄膜或塗層技術,薄膜在性能和耐久上優於塗層。如Patagonia(PATA,巴塔哥尼亞)的H2No(薄膜);Marmot(土撥鼠)的PreCip(塗層)和MemBrain(薄膜);Mountain Hardwear(MHW,山浩)自家的EPIC(塗層),以及貼牌eVent的DRY.Q(薄膜);SympaTex,無孔親水薄膜;Columbia(哥倫比亞)的Omni-Tech;The North Face(TNF,北面)的HyVent(塗層)和升級版的DryVent。此外面料大廠PolarTec的Neo shell,雖是軟殼面料,但此面料防水;Pertex與Outdoor Research聯合打造的shield+也是防水的軟殼面料。
一般來說,對於衝鋒衣,GORE和eVent是經住了市場檢驗的穩妥選擇,如果搞不清形形色色的自有面料,看一下是薄膜技術還是塗層技術,推薦選擇薄膜。
按需購買 平價的也挺划算
值得注意的是,這些所謂的高科技帶來的各種功能,實際上並不一定非要高價才能買到,很多“平價”戶外服裝,也同樣具備這些效果。正所謂“只買對的,不買貴的”。業內人士稱,很多售價僅為三四百元的戶外款外套,也都能防水、防風。以防水功能為例,其實早已不是什麼高科技了,只要面料內層帶有防水膜,就都能實現很好的防水功能,而這種技術在行業內也比較普及,面料的成本並不高。此外例如防曬、防風等功能,也同樣不像部分商家炒作的那樣神秘,而且目前市場也沒有一個規範的通用標準。因此對於爬山、郊遊等一般需求來說,選擇普通的“平價”戶外服裝,顯然更加划算也更加理性。
選什麼品牌?有網友總結除出戶外品牌的等級,僅做參考:頂級,Arc'teryx(始祖鳥);第二等級,Mammut(猛獁象)、Marmot(土撥鼠)、Mountain Hardwear(MHW,山浩)、Patagonia(PATA,巴塔哥尼亞)、Westcomb、Haglofs(火柴棍)、Outdoor Research(OR)、Black Diamond(BD,黑鑽)、The North Face(TNF,北面);第三等級,Decathlon(迪卡儂)、凱樂石(KAILAS)、極星(Shehe,ARCTOS)、Jack Wolfskin(狼爪)、Columbia(哥倫比亞)、VAUDE(沃德)、Deuter(多特)、Fj?llr?ven(北極狐)、奧索卡(Ozark)。
需要指出的是,面料僅僅是選戶外服裝需要考慮的很小一部分。更多的還是用途、價格、品牌、外觀、剪裁、設計、縫製甚至是顏色因素。如果是跑步穿,那就輕量防風為主;如果是低海拔簡單徒步,那就沒必要剪裁太長;如果是攀登穿,那能容納安全頭盔的設計就非常重要;如果是滑雪穿,那有一個防雪裙的設計才能更好地防止灌入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