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國外旅行,聽不懂機上廣播,是一件深深困擾我的事情。"Flight attendants, doors to arrival,crosscheck,stand by for all call." 每個單詞都認識,可是連起來就不懂了。更何況有的時候突然冒出很長一句話來,然後飛機上的人開始譁然,我卻只能努力捕捉著別人的表情,想看出點什麼。挺讓我著急的,這事。機上廣播說的是啥通關密語?今天我們一起來看看門道吧!
Doors to Arrival(解除滑梯預位) Crosscheck(交叉檢查 / 互相檢查) All Call(全員報告) 不知道大家是否跟我一樣有關門強迫症,每次出門反復檢查好幾次門鎖。我們平時出門都要檢查大門,更別提乘飛機了。 當你聽到乘務長講:"Flight attendants, doors to arrival,crosscheck,stand by for all call." 這就意味著空乘們的 " 關門強迫症 " 要犯了。開玩笑,感謝空乘們細心的安全檢查,才能給我們帶來安心的飛行。 這裡有三個術語:Doors to arrival, Crosscheck和All call。連起來的意思就是:乘務員請注意,解除滑梯預位,互相檢查,等待全員報告。
這三個指令其實跟飛機的艙門裝置有關係。它就是飛機每個艙門的底箱都預留的充氣滑梯(evacuation slide)。 相信大部分人沒有用到過它,因為只有遇到緊急情況,它才會自動展開。充氣滑梯的展開速度超級快,2 — 10秒完成。
起飛前,空乘會將救生滑梯的裝置扳 / 推(機型不同,動作不同)至防禦(armed)位置,以便迫降時迅速逃生。 當飛機落地停穩,連上地面空橋後,空乘必須解除救生滑梯的防禦狀態,這樣才能正常開啟大門,否則滑梯會自動展開。解除滑梯預位的另一個說法叫disarmed your doors。
(這就是忘記解除滑梯預位的後果) 在乘務長下達命令後,各艙門空乘必須立刻去艙門檢查,之後通過對講機彙報(像不像電話會議?),最後回到自己位置待命。 Final Approach 最後進近 一趟航班,我最喜歡聽到的是空姐的那句 "Ladies and gentlemen, we are now on our final approach into XXX city." 憋了好久,終於聽到準備落地的消息了。 字面上的意思,final approach就是最終靠近,就是快到目的地的意思嘛,但其實它背後的理論和技術極其複雜。
Final Approach 涉及到一個很龐大的飛行流程。打個比方,我們在操場跑步需要按著跑道的方向,朝同一方向跑,這樣才不會撞到別人。飛機更是同樣的道理。 所有飛行員都遵照規矩有序的起降,這樣才不會在空中和地面撞到障礙物。而這個規矩叫做起落航線(traffic pattern,也叫五邊飛行)。
想像一下,起落航線就是,跑道上空特定高度的一個矩形跑道。五邊分別是①進場邊(departure),②側風邊(cross-wind leg),③下風邊(downwind leg),④基線邊(base leg),以及五邊飛行的最後一個階段—最後進近(final approach)。
你可以理解最後進近為飛機調整高度後,進入對準跑道馬上落下去的狀態。然後著陸刹車。給機長點個贊,下機。 Last Minute Paperwork(最後的文書工作) 說完我最愛聽的一句話,難免也要講講不愛聽的 … 那就是 "We ’ re just finishing up some last minute paperwork and should be underway shortly…" 聽到這個,基本上你就準備在飛機上多待一會兒吧。
通常說這句話就是 … 航班延誤的前兆。可能空中交通太堵了,空管在控流。這個 " 文書工作 " 可能是重新定制飛行計畫,或者記錄飛行時的重量和配載平衡,又或者只是等待維護人員處理航班飛行日誌。 文書工作大概會持續半小時時間。如果延誤時間過長,旅客情緒無法控制,你聽到的就是機長廣播而不是乘務長廣播了。 Air Pocket(氣流顛簸) 比起空乘們程式化的廣播,我更喜歡機長廣播。一方面機長專業權威,更有說服力,另一方面機長語氣總是非常幽默放鬆,讓人瞬間就安心了。再加上磁性的嗓音,恩 ~ 簡直迷人。 但是吧," 機長廣播 " 基本代表我們遇到了迫降備降、航班延誤或者氣流顛簸這類特殊事情。
有一次遇到了氣流顛簸,我們就像在在洗衣機中脫水的衣服一樣,上下左右各種顛,然後飛機又是盤旋又是狂跌又是上升。 正在大家惶恐不安時,逗逼機長超級興奮的開腔了," this is captain speaking, as you can see, we encountered some air pocket, but you are lucky to meet me, these are just little trouble…balabala…now we are landing, yooooo!" 然後飛機就沖下去了,過來沒多久順利著陸,大家激動的鼓了很長時間的掌。
air pocket,可不是裝著空氣的袋子。當然你也可以想像它是《西遊記》中風神的法器 " 風布袋 " 露了口,自己放風玩 ... 在航空術語裡它的意思是短暫的氣流顛簸。
另外,現階段還沒有研製出可探查到前方氣流的工具。顛簸是天氣現象造成的,與飛行員技術無關(飛行員看不到氣流2333,也不是鳥能感受到氣流的動向)。 顛簸分三個等級,輕中度只要乘客遵循乘機安全提示,系好安全帶,還是非常安全的。遇到嚴重顛簸,機長會申請調整飛行高度或者偏離航線來擺脫顛簸區域。但是有時候因為空域或者其他飛行器的原因申請失敗,那就只能 … 顛著了,阿門。 Equipment(飛機) 你有沒有聽空乘講過這麼一句話:"Due to an equipment change ,departure for XXXcity is delayed three hours." 黑人問號臉,equipment?啥設備出問題了能導致航班延誤?是小零件還是什麼防火製冷系統出問題了?為啥不說清楚???
其實這個 equipment 就是飛機本身啦。但我挺好奇的,為什麼整個行業都拒絕使用飛機這個詞來稱呼,而用這麼模糊的 " 設備 " 來表述?可能只是行業術語規定吧,沒啥真正原因。 the Ramp ( 原意:斜坡,術語:停機坪 ) 飛了這麼多次,延誤、顛簸我都遇到了,再碰到行李箱被暴力裝卸摔碎,也就沒啥不淡定的了。默默跑去行李處辦理賠償。 正好聽到地勤在跟另一位乘客解釋,"We are sorry, your suitcase was crushed by a 747 out on the ramp." 翻譯下:抱歉,您的行李箱在斜坡上被一架747飛機碾碎了。" 斜坡 "?是什麼鬼 ... 然後地勤朝窗外的停機坪指了指,原來是停機坪的意思。
停機坪是最靠近航站樓的飛機和車輛移動的區域,與跑道相連接。它是航空早期的遺留物。在航空史早期,許多飛機都是兩栖的,如果一架飛機沒有飛行任務,那麼它不是停在水面上,就是在斜坡上。 但是現在我們哪有什麼斜坡,只是沿用這個詞而已。中文叫停機坪。停機坪的另一個英文是 tarmac,但是特指瀝青路面的停機坪。 Deadhead(免票乘客) 空服人員也是人,誰沒個頭疼腦熱,臨時執行不了飛行任務的呀?但是飛行任務又不能放著不管 … 這時航空公司就會指派一名 "Deadhead" 前去機組頂替工作。前兩天轟動中美的 UA 事件,那四個名額其實就是 deadhead。
可別一看到 Dead 就直接聯想到 " 死 "。 deadhead 是免票乘客的意思。它指某機組員工由於臨時問題無法執行飛行任務時,另指派一名空服人員搭乘公司航班(相當於順風車啦),去往其他目的地執行任務的機組員工。 當然由於臨時問題無法執行任務而乘機回家的空服人員也是 deadhead。
也就是說,免票乘客有兩種情況,一種是本身是機組身份,但不執行飛行任務,因私人原因乘坐飛機;另一種是,不是機組身份,但不以乘客身份乘飛機,需要加機組(領取機組任務書),也可免費乘機。 免票是所有旅客都辦理登機後,飛機上有空位置才可以坐,沒有空座就上不去了(一個白眼送給 UA)。 別羡慕,人家可不是免費乘機去玩,他們其實是任務在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