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已經過去,處處彌漫著春天的氣息。但是,冬天似乎並不想銷聲匿跡,在春季還慘雜著絲絲的涼意意。而家長們是否因為春天的來臨,過早給孩子脫去了棉衣呢?
俗話說“春捂、夏補、秋涼、冬藏”是古代人人民總結的四大季節的養生之道,蘊含了豐富的指揮和實踐的經驗,是非常的受用哦!
春天是四季的開始,所以從古至今,人們皆十分重視對“春捂”的養生之道。俗話說“一天之計在於晨,一年之計在於春”,可見春天是一個調養身體的好季節。那麼什麼是”春捂“呢?父母有沒有在這個最重要的季節給孩子進行”春捂“呢?
其實所謂的“春捂”是指春天來到,氣溫逐漸開始回暖,但還是有絲絲寒意的,不易過早脫掉棉衣,讓身體熱量調節與冬轉春的環境溫度變化相協調。在初春時節乍暖還寒,早晚溫差大,過早脫掉棉衣,會使體溫調解中樞難以適應,導致免疫力下降。看完這些,對於“春捂”的認知是不是更明朗些呢!
春天來了,到處都是生機勃勃的景象,在大街上,不乏會看到不少的俊男靚女們褪去了厚重的冬衣,換上了靚麗的春裝,也有不少辣媽潮爸們帶著孩子,打扮的十分清爽。
春天是一個萬物復蘇的季節,有很多美好的事物都會在此蘇醒,春天是一個很多人喜歡的季節—當然我也不例外。在我們陶醉春天的美景時,也要照顧好自己的身體哦
但最近我發現,家中附近的兒童醫院已經人滿為患了。大部分的寶寶都是因為春天來了,儘早脫衣,導致發燒感冒了。看到父母臉上滿是擔憂著急。元寶媽媽在這裡溫馨地提個醒:春季不光是感冒的高發期,同時也是各種傳染疾病高發期,所以父母不論是外出遊玩還是在家裡,都要特別注意寶寶,寶寶免疫力低,抵抗力差,容易導致疾病的發生。
“春捂”的養生之道可謂是好處多多
好處一:可以有利於抵禦風寒,適度的春捂,可以讓在冬眠的皮膚慢慢蘇醒過來,在初春時慢慢活躍,抵禦冬季殘留寒邪的侵襲。
好處二:有利於身體慢慢適應季節的變化,有個適應的過程,從而應對好初春氣溫急劇變化的複雜情況,減少感冒、咳嗽等疾病的發生。
那麼"春捂"要捂那幾個部位呢?
背暖:保持背部的適當溫度,可以預防疾病,減少寶寶感冒的機會。記得是“適當的過暖”,反之過暖是背部出汗過多,容易引起背部疾病。
肚暖:肚子是脾胃之所,保持肚暖等同於保護了脾胃。孩子唱脾胃不足,因此有冷空氣侵入時,容易引發孩子獨自疼的現狀,從而損傷脾胃功能,是脾胃不能正常的運轉,影響到孩子腸胃吸收,從而使營養不斷流失。
足暖:腳部是陰陽經穴交會之處,皮膚神經末梢豐富,是對外界最敏感的部位。只有保證孩子手腳暖,才可以保證適應外界的氣候變化。
頭涼:孩子體內散發的熱量,是有1/3是有頭部散發出去的,頭熱容易孩子頭昏、心煩,容易導致孩子患病。如果孩子保持頭涼、腳暖,必定神清氣爽。
小腿:中醫認為,寒從腳下生,需要注意孩子小腿處的保暖。
春捂應把握好時機
一般來說,15攝氏度是春捂的臨界溫度,可以根據當地的氣溫情況,對孩子進行適當的春捂工作,當氣溫靈活時,可以隨機應對。
春捂持續多久才好
一般是1到2周合適。春天雖然來臨,但也是需要10到15天的過渡期的,家長們可以在這段時間多孩子做好春捂工作。
關於孩子的健康,做好"春捂”的工作事是遠遠不夠,平時要讓孩子加強鍛煉、合理的膳食,增強寶寶的免疫力。
關於“春捂”,你家孩子做好了嗎?如果媽媽們有更好“育兒養生”的建議,歡迎一起留言討論交流...
原創文章,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