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手機>正文

手機螢幕的那些賣點:大多都是讓用戶買單的噱頭

手機早已成為現代人不可或缺的隨身物品,而手機螢幕作為人與手機最直接的交互視窗,更是成為眾多廠商創新技術的發力點。自從手機進入觸控式螢幕時代,各種螢幕“黑科技”百家爭鳴,不斷刷新著消費者對這片黑色玻璃的認識。

現在我們所說的手機螢幕,已經不單指螢幕的顯示層,還包括觸控層和保護層。螢幕技術升級頻率差不多是一年一更,而大多數的升級還是表現在螢幕的顯示效果和螢幕尺寸上。今天筆者就為大家盤點一下目前的各種螢幕“黑科技”,有哪些只是噱頭,又有哪些具備劃時代的意義。

一切為了顏值的全面屏

自從觸控式螢幕成為主流,人們對屏占比的探索就沒停止過。由於最占位置的鍵盤被虛擬鍵盤替代,在螢幕上做減法成為各家廠商的拿手好戲。指紋識別還沒普及前,Home鍵在一段時間內被安卓系統內的“三大金剛”代替,而在指紋之別成為標配之後,廠商為了屏占比又將它移至背部。

小米MIX通過犧牲通話品質採用螢幕發聲技術讓手機正面額頭消失,在擁有91.3%屏占比的同時讓Home鍵位於正面。而三星發現曲面螢幕已經無法再讓中框延伸之時,也開始了徵用Home鍵位置的做法,雖然後置指紋被人們所詬病,但S8的正面確實在維持極高一體性的同時兼具超高屏占比。

按照目前螢幕進化規律,在不久的未來或許會出現正面都為螢幕的手機,但在解決正面螢幕下指紋、聽筒和前置攝像頭感測器開口問題之前,全面屏仍然只是一個概念。為了所謂全面屏,使用用戶體驗較差的方案的做法,在筆者看來只是一種嘩眾取寵的行銷手段。不可否認“全面屏”對手機顏值提升、體積縮小方面的功勞,但如果這些優點需要以靈敏度較差的指紋識別、毫無隱私的通話效果、單手操作誤觸頻發之類的用戶體驗缺陷作為妥協,相信大多數消費者都不會為此買單。

超越人眼識別的解析度競賽

2015年,索尼首推4K解析度手機Xperia Z5,而近期三星也曝出下一代OLED螢幕將擁有4K+800ppi的特性。手機解析度幾乎以每兩年翻一番的速度更新著,但電池的續航能力卻完全更不上腳步。在電視螢幕剛剛普及4K之時,很多人家的電視信號還停留在普清階段,目前在手機上也出現著同樣的尷尬。

放大70倍看4K

囿於人眼識別度,相同螢幕尺寸的手機,4K與2K在顯示效果上幾乎毫無區別,但耗電量卻增加了不止一倍。與此同時,受限於大多數消費者所處的網路環境與手機記憶體,線上觀看4K解析度的電影簡直是一種最糟糕的體驗。要不是VR時代的到來激發了人們對手機解析度的需求,4K甚至2K解析度在日常使用中都是賣點般的存在,這也不難解釋很多廠商都會為2K手機附贈一個降低解析度的功能按鈕了。

開啟手機解析度競賽的蘋果或許要笑掉大牙,想當年iPhone 4推出的Retina技術出發點是為了適應人眼的識別度,但沒想到這卻引發安卓陣營不斷以解析度為賣點“挑戰著人眼的極限”。現在iPhone 7 Plus的解析度也只1080P,在不使用放大鏡正常距離觀看螢幕時,你根本不會看出他與索尼Xperia Z5在清晰度上有什麼區別。

看似貼心的護眼模式靠譜嗎?

在小米6發佈會上,雷軍第一次把護眼技術當做“黑科技”單獨拿出來說。官方對該技術的說明分為三點:降低藍光同時黃光不氾濫;1nit最低亮度;4096級背光調節,可以說是基本從用戶體驗角度來打造護眼技術。這不禁讓人想起iOS 9更新的Night Shift功能,蘋果第一次將螢幕色溫調節集成到控制中心中,可見其重要性。

那麼小米6的護眼技術和iOS的Night Shift有什麼區別,對人眼真的有保護作用嗎?首先兩者原理相同,但前者是從硬體層面實現消除藍光,這樣才能做到色溫不會瞬間向暖色調傾斜,色彩較後者自然些。雖然醫學研究得出藍光對人眼疲勞度堆積效果最為明顯,但就算你全程使用護眼模式玩手機,該近視還是近視,該疲勞還是疲勞。護眼模式能做的,只是在短時間內讓你覺得眼睛不會很快疲勞。

另外北京大學人民醫院眼科副主任醫師王凱介紹說,大自然戶外發出的藍光比手機發出的更多,讓眼睛疲勞的原因還是在於長時間對著螢幕和眼睛與螢幕距離過近。所以護眼模式其實是變相讓你對著螢幕的時間變得更長,要想眼睛不疲勞,還是得注意手機使用時間,休息的時候多望望遠方。

3D Touch和螢幕下指紋

從每一次新iPhone發佈的半年前開始,互聯網都會充斥各種對這部年度手機的YY和曝光。今年,加入螢幕下指紋技術的新iPhone又被吹上天,就如iPhone 6S的3D Touch技術。那麼,這兩項技術真的是改變未來的創新嗎?

3D Touch確實在觸控式螢幕的輸入方式上有了一定的創新,但卻還沒到劃時代的水準。3D Touch在iPhone上很多時候只是扮演著小功能的角色,這一點從安卓機並沒有集體向iPhone該功能“致敬”上不難看出。目前對螢幕下指紋技術的相關報導還不多,所以筆者也不好評論。雖然3D Touch技術脫離了螢幕尺寸和顯示效果這個升級怪圈,但較差的用戶體驗卻使得它的宣傳效果不如後者直接。真心希望蘋果能拿出些真正的創新,也希望螢幕下指紋技術能成為一項重現蘋果昔日輝煌的新技術。

小結:

螢幕“黑科技”經常打著美麗參數的幌子讓我們在選購手機時不知不覺被吸引,尤其在沒有體驗真機的情況下很容易就為這些虛無的功能買單。筆者建議消費者們在買手機時還是得從自身需求出發,再配合一定程度的使用體驗再購買,畢竟每天都要把玩它幾個小時,用戶體驗不好就是花錢遭罪,對吧?

科客點評:在這個用戶體驗至上的時代,你會為了顏值買單嗎?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