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發現大部分爸爸媽媽很關心“鈣”的問題。睡不好、枕禿、出牙晚、個子不高、走路晚等等幾乎很多問題都歸在了小小的巨集量元素鈣身上。它怎麼有這麼大威力呢?我們今天就專門來說說“鈣”。
寶寶生長速度很快,鈣的需要量相對較多,但我國居民每天膳食中鈣的攝入量往往達不到推薦的攝入量標準。因此,現在多主張嬰兒從出生後2周起,便應該額外補充至少1/3推薦量的鈣劑。
2歲以上的寶寶隨著飲食攝入的多樣化及奶類攝入占比降低,有可能鈣攝入不足,需對平日寶寶飲食進行合理調整。在不能保證鈣攝入的情況下應該進行補充,補充原則為缺多少補多少。對於已經出現缺鈣症狀或醫院檢查出缺鈣的寶寶,應進行治療性補充,每天飯後/睡前補充300毫克鈣劑,或遵醫囑。
【怎樣知道孩子是否缺鈣】
小嬰兒母乳餵養,媽媽身體很好,孩子吃奶也不錯,基本上孩子不缺鈣。 喝牛奶也是一樣的如果孩子飲食營養很不錯,奶源很充足,每天吃的奶也比較夠,較大兒童每天吃牛奶300到400毫升,基本上不缺乏鈣。 如果膳食中鈣不是充足的,就需要額外服用鈣製劑了。
【補鈣五大誤區】
▼誤區一:孩子長不高一定是因為缺鈣
很多媽媽從寶寶出生2-3個月就開始額外補鈣了,理由非常充足:鈣對骨骼正常生長發育、保持骨骼健康是必不可少的,要想寶寶長的高長的壯,一定要補鈣!理由看似正確,但邏輯不通,鈣確實很重要,但如果寶寶不缺鈣,為什麼要補呢?而且寶寶的身高和鈣營養沒有直接關係,而是由營養和基因共同決定的。
這裡說的營養,講究的是營養均衡,就是沒有哪一種營養比另一種更重要。鈣在寶寶的長個子問題上並沒有特別的作用,要想寶寶長的高,需要的是合理搭配膳食,加上適當的戶外運動。
▼誤區二:寶寶有些枕禿,難道是缺鈣
嬰兒的頭髮出生之後,因為新陳代謝較快,會有一陣掉髮期,常常發生在後腦勺處,形成一圈“枕禿區”。有些寶寶睡覺時會左右甩頭,家長還誤以為是因此而把頭髮都磨禿了,其實這都是庸人自擾的誤會。更別提這枕禿圈跟缺鈣,根本是八竿子打不著關係的事兒。
▼誤區三:寶寶夜間盜汗,是不是缺鈣
嬰兒的自主神經還未成熟,因此常常晚上熟睡時,會盜汗&手腳冰冷,這都是正常的反應。有些寶寶甚至盜汗至枕頭全濕,可是摸摸手腳,卻又是冰冷的,害得爸爸媽媽不知道該脫衣物,還是添加衣服。
解決的方法是,不論室溫高或低,爸爸媽媽穿幾件覺得舒服,寶寶就穿幾件。孩子的床可以鋪上毛巾或保潔墊,盜汗全濕,就抽掉換一條新的,不需要叫醒寶寶。
▼誤區四:寶寶不易入睡、夜驚、夜啼,是寶寶缺鈣的表現
不易入睡的寶寶有很多原因,幾乎都跟缺鈣無關。年齡在三個月之前,也許是生理或心理引起的腸絞痛;七八個月大的寶寶,通常是分離焦慮的開始,和媽媽同床共眠也許就可解決問題;更大的孩子夜驚,則像是夢遊一樣,不需要擔心,只要白天少看一些太刺激的電視,就可以改善。
▼誤區五:寶寶出牙晚,難道是沒補鈣的原因
每個寶寶長牙的時間各有不同,有人四個月就冒牙,也有晚至一歲後才長,這都是正常的,跟體質比較有關係,和缺不缺鈣無關。鈣只是牙齒發育的影響因素,起次要作用,真正決定牙齒生長的是基因。所以,如果寶寶比較晚長牙,家長也不用太著急。
【補鈣注意事項】
1、鈣與鋅別同時補
由於鋅與鈣都是陽離子,在消化道吸收離子時,會產生互相干擾現象,降低彼此的吸收率。所以, 鈣劑最好不要和鋅劑一起服用,以免降低吸收率,造成鈣、鋅缺乏。兩者的服用時間最好相隔2~3小時以上。
2、過量補鈣不利健康
補鈣過量的主要症狀是身體浮腫多汗、厭食、噁心、便秘、消化不良,嚴重的還容易引起高鈣尿症,同時兒童補鈣過量還可能限制大腦發育,並影響生長。血鈣濃度過高,鈣如果沉積在眼角膜周邊將影響視力,沉積在心臟瓣膜上將影響心臟功能,沉積在血管壁上將加重血管硬化等。對於不明顯缺鈣的孩子可以通過豆製品、乳製品和魚肉等食物來補充。
3、適當曬太陽
維生素D有促進鈣和磷的吸收,使骨質變硬的作用。所以,寶寶缺鈣,很多時候是維生素D不足引起的。要給寶寶補鈣,首先就要補充VD。經常讓寶寶在戶外活動,曬曬太陽,這是最有效、方便和經濟的補充VD的方法。
你可直接讓寶寶在太陽下玩耍,使寶寶的皮膚經常接觸紫外線。紫外線照射,可促進皮膚內貯存的7~脫氫膽固醇,經光化學作用轉化為維生素D3。太陽光照射,可使皮膚貯存維生素D3備用,而且不會使維生素D過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