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膏藥的起源和作用原理

膏藥的歷史起源和作用原理

膏藥,是中藥五大劑型——丸、散、膏、丹、湯之一。在戰國秦漢時期出現的醫學文獻《黃帝內經》、《神農本草經》、《難經》等著作中都有關於膏藥的記載。

這時的膏藥,是豬脂膏之類的軟膏。魏晉時期煉丹術盛行,黑膏藥已經出現。唐宋時黑膏藥的製備逐漸完善,得到廣泛使用。明清時已經成為普遍的用藥之一。到了近代,由於湯藥的發展,黑膏藥的使用大大減少。現代藝的工橡膠膏出現後,黑膏藥已幾乎從醫院中絕跡,只流傳在民間。據現代藥理研究,黑膏藥或無鉛黑膏藥在吸收、療效方面優於橡膠膏。


一般膏藥包括膏(基質)和藥兩個部分:

膏比較簡單,成分比較固定.藥的部分比較複雜,因病、因人、因時、因地而異。

膏藥是將藥物溶解或混合於半固體的膏中攤塗於紙\布或獸皮等裱背材料上,供貼敷於皮膚上外用.黑膏實際上是由油脂類和氧化鉛等在一定條件下製成鉛硬膏,又根據醫療需要加入適當藥物而成.

膏藥治療是外治法的一種,它利用藥物,施於病者機體外表,借經絡的通路發揮藥物的通經走路、行滯去瘀、開竅透骨、驅風散寒的功能,從而達到某種治療目的.

膏藥是祖國中醫外科療法運用中藥歸經原則,運用藥物互相協調為用的效能,組成多味藥物的大複方,以發揮藥物的良好效果。

由於膏藥用於肌表薄貼,所以膏藥中取氣味具厚的藥物,並加以引藥率領群藥,開結行滯直達病所。因此可透入皮膚產生消炎,止痛,活血化淤,通經走絡,開竅透骨,祛風散寒等功效。

貼於體表的膏藥刺激神經末梢,通過反射,擴張血管,促進局部血液迴圈,改善周圍組織營養,達到消腫,消炎和鎮痛的目的。同時藥物在患處通過皮膚滲透達皮下組織,在局部產生藥物濃度的相對優勢,從而發揮較強的藥理作用。

 

此外,因膏藥中有些刺激性強的藥物,強刺激通過神經反射,可以調節肌體功能促進抗體形成,提高人體免疫力。藥物穿通皮膚及黏膜後,經過血管或淋巴管進入體循環,也可產生全身性藥物作用。從而達到各種治療作用目的的一種有療法。

骨質增生、腰椎間盤突出、頸椎病、肩周炎、椎管狹窄、腰肌勞損、風濕、強直性脊柱炎、滑膜炎,足跟骨刺西醫治療患者只能用止痛藥、止痛針緩解症狀。然而這些病症都屬於中醫痹症範疇。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