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大家都被希拉蕊和川普的辯論刷屏,姐在網上看到一句話吐槽神總結:
而過程嘛,外網則用了一張圖神總結:
▲左邊是姐小時候就開始玩的連連看,右邊則是讓姐大學頭疼不已的高等數學……
話說希拉蕊簡直是實力碾壓啊:
▲“你至少要準備張紙巾嘛。”(紐約客漫畫諷刺川普準備不足,他在前期辯論時一直是即興發揮,表現得不錯,但是第一場正式辯論的即興發揮並不奏效,反而希拉蕊準備充分。)
但咱們今天先不說政治立場的問題,姐注意到的是:希拉蕊作為一個女人,已經68歲了——而我們印象中的68歲中國女人是什麼樣的?就是帶孫子,跳廣場舞,打麻將?平時就想著婆媳關係,夫妻關係,子女關係?
因此,看了他倆的辯論後,姐除了讚賞希拉蕊撕得漂亮,更感慨她讓我們發現:即便是到68歲的女人,也依然能捍衛自己的夢想。
▼希拉蕊:我今年68歲
我的夢想是當美國總統
其實愛看美劇的寶寶們應該不陌生,劇中很多女政客、女強人的角色身上都有希拉蕊的影子:
▲《紙牌屋》裡男主的夫人克雷爾·安德伍德
▲《女國務卿》的女主伊莉莎白·麥考德,她必須在國際危機、辦公室政治和複雜的家庭生活之間尋找平衡點。
▲《傲骨賢妻》的女主艾麗西亞,她的政客丈夫因性醜聞和政治醜聞被捕,她不得不重新當回律師。
之所以說有希拉蕊的影子,是因為這些角色和她一樣,都有一些共同點:內心強大,獨立自主,也可能經歷過婚姻中的背叛,但是能走出來,反而成就自己的夢想!
獨立、強大、有夢想的希拉蕊是這樣煉成的
在和川普辯論時,希拉蕊曾反駁他:“你們這種富二代,跟我們這些中產出身的人比,你們不懂的... ”姐認為,恰恰是她中產階級的家庭,讓她從小成了一個強悍的孩子。
做和別人不一樣的人,像男人一樣戰鬥
希拉蕊的父母是二戰後抱著“美國式希望”的典型一代,他們相信美國的無限可能性。他們的價值觀念紮根於大蕭條時期的生活經驗,相信辛勤工作,不問回報;相信自力更生而非自我放縱。
▲希拉蕊(白衣小女孩)與家人
在希拉蕊的小時候,雖然條件有限,但她的母親羅德姆女士很重視他們的教育,希望孩子們多讀書,還每週堅持帶希拉蕊上圖書館。等到孩子們長大一點後,她的母親還自修了大學課程。姐認為,希拉蕊在往後的優秀學業,很大程度上是受母親的影響。
▲希拉蕊母親,蘿西·豪厄爾·羅德姆。
同時,羅德姆女士還是一位很有主見的女性,即便對於她們那一代的婦女來說,限制真的太多了。她曾對希拉蕊說:“別人是別人,你是你。你可以有自己的想法,我不管別人怎麼做。我們跟別人不一樣,你也跟別人不一樣。”
因此,希拉蕊從小就是一位非常“敢想”的人。而且羅德姆女士還十分痛恨自以為是、假裝清高的人,這讓希拉蕊和弟弟們懂得自己既不高人一等也不低人一頭。
但是,要論起家裡的權威,卻當屬希拉蕊的父親羅德姆先生。曾在二戰期間服役于美國海軍的他,對孩子相當地嚴格。
希拉蕊的好友Lissa Muscatine曾表示,羅德姆先生就像是一個難搞的客人。很努力工作,而且不相信有免費的午餐,只相信自力更生,還相信他的孩子總是能做得更好。
這位嚴厲的父親卻給了希拉蕊很大的支持。希拉蕊曾說過:“因為我是女孩,他從沒對我說過哪一行是不能做的,這一點非常重要。他總是鼓勵我盡全力做事。”
而希拉蕊上大學時所選擇的衛斯理女校,在一定程度上與她父親的觀點十分契合——衛斯理百年來所秉承的精神,就是“不必因為女性而屈居第二位”。而它的校訓,則是“寧照顧他人,勿當被照顧者”。
在個人自傳《親歷歷史:希拉蕊回憶錄》裡,她寫道:“父母把我們訓練成強悍的孩子,以使我們能面對生活中的任何挫折。父母希望我們為自己而戰。”
這些寶貴的精神都在希拉蕊身上發揚光大,一直伴隨她走上了美國首位女總統的競選舞臺。
她的政治夢想和追求,從學生時代就開始了
當希拉蕊進入衛斯理學院時,剛好是學生運動活躍的年代。因此,讀政治專業的希拉蕊,雖然慢慢地與父親的政治理念出現了分歧,但卻依然積極地投身於政治運動當中。
讀書期間她還擔任了學生會主席,成了學院裡獨一無二的人物。1969年畢業的時候,希拉蕊還成為了學校歷史上第一個在畢業典禮上發表演講的學生。
為了她的夢想,她非常地努力,成績斐然。作為學生會主席,她和她那一屆的學生,帶給學院有史以來最大的貢獻——在她畢業的1969年,學生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關心政治,黑人研究被列入學校課程。而且迫於學生會的壓力,學院也同意增加黑人學生和教職員工的數量。
▲1969年的畢業典禮,希拉蕊·克林頓 (左數第二)、衛斯理學院的董事會主席約翰·誇爾斯(左數第三)、參議員愛德華·布魯克(最右)
1969從衛斯理學院畢業後,她繼續考取了耶魯大學法學院,並於1973年獲得法學博士學位,畢業後成為一名律師,也繼續與政治有著密切地聯繫,曾擔任國會眾議院“水門事件調查委員會”委員之一,名噪一時。
在耶魯上學的期間,她遇到了她未來的總統先生克林頓,兩人於1975年結婚。
1979年,希拉蕊成為羅斯律師事務所首位女合夥人。在她的律師生涯中,曾兩次名列美國百名最有影響力的律師。
當1978年克林頓當選阿肯色州州長後,希拉蕊就被委任農村衛生諮詢委員會主席,但是在1980年克林頓謀求連任州長時,思想守舊的選民們卻不樂意了:
因為他們結婚後,希拉蕊拒絕改從丈夫姓氏,仍堅持用父姓“羅德姆”。後來,為安撫思想相對保守的阿肯色州選民,希拉蕊才冠上夫姓,當上了阿肯色州的第一夫人。
這一當就是12年。在1992年克林頓競選總統期間,希拉蕊一直是他的政治顧問,1993年隨他入主白宮。那時候,她成了離總統最近的女人。而今天,她想要自己當總統了。
雖然克林頓的醜聞不斷,很多人質疑她為什麼不離婚?這也違背了她一直強調的女權主義。但是他們的婚姻遇到問題 ,並不代表這段相互扶持的關係是失敗的,他們早就成了最默契的夥伴。
況且不離婚也不代表她沒有態度,當她作為國務卿出訪剛果的時候,有個大學生問她前總統克林頓對某一事件的看法,她十分霸氣地回應:我的丈夫不是美國國務卿,我才是。你想問我關於我丈夫的事?如果你問的是我的看法,那我會告訴你。但如果你問我丈夫的,請直接問他。
據說當時希拉蕊那個眼神啊,簡直都可以把那個提問的學生直接KO了。
希拉蕊不像很多常見的女性一樣,自動或被動的放棄自己的追求,把自我價值建立在老公孩子身上,要求丈夫有事業能賺錢,孩子成績好工作好有面子,再要求孩子趕緊結婚傳宗接代……誰規定女人就一定要過這樣的生活呢?咱們完全可以有更高遠的夢想,哪怕是當美國總統。
關於夢想這一點,姐想跟大家說的是,且不管年齡,不管期間經歷過多少挫折,我們都可以為之努力,就像希拉蕊一樣,68歲還在奮鬥。因為,夢想對所有年齡的人,都具有無限的可能性。
最後,if 姐想以《本傑明巴頓奇事》中的一段話做為結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