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居家>正文

兒童口腔誤區,少讓孩子牙疼受罪!

對於寶寶口腔健康這一塊,新手父母大多都有痛並快樂著的經歷,寶寶萌出了第一顆牙時的欣喜;意外發現寶寶牙齒變黃時的緊張;太多的細節需要注意,往往一不小心不是這裡疼就是那裡癢,真是嚇死寶寶&粑粑麻麻們了。

誤區1:邊喝奶邊睡,寶寶睡的香

在臨床上有很多小朋友會有奶瓶齲。這種奶瓶齲,不單單是說小朋友用奶瓶才會有那種齲壞,喝媽媽的奶也會有,只是說相對來說沒有那麼容易而已,但是也會發生。

對寶寶來說,喝奶除了是在進食,還有安撫的作用。餵奶時寶寶都依偎在媽媽的懷中,既溫暖又舒適還安全,寶寶確實會享受良好的睡眠環境,因此許多媽咪會在睡前讓寶貝含著奶嘴睡覺,或者讓寶寶含著乳☆禁☆頭睡覺,讓寶寶安定心情、睡得沉穩。

可是,這對於寶寶的牙齒健康卻是一大隱患:

奶瓶齲就是因為孩子在喝好奶之後,牙面上有太多的奶漬殘留,這導致小朋友的牙齒一片一片的脫礦,然後變成齲壞。

睡眠時唾液的分泌會大量減少,造成口腔自淨能力降低,睡前若沒有徹底清潔口腔,細菌很容易大量繁殖,加上奶水長時間在口腔內發酵,這些都是導致寶寶蛀牙的主要原因。

另外寶貝邊喝奶邊睡覺還容易引起吸嗆:當寶寶意識不清時,口咽肌肉的協助性不足,不能有效保護氣管口,易使奶水滲入造成吸嗆的危險。

因此,不要讓寶寶養成邊喝奶邊睡覺的習慣,睡前喝完奶,家長一定要對寶寶的口腔進行清潔,不能讓口腔內殘餘的乳汁過夜。清潔方式如下:

在乳牙萌出前可以使用消毒紗布或棉球,蘸取溫水,擦洗其口腔粘膜、牙齦、上顎和舌,注意動作應輕柔;

萌出第一顆乳牙後,就要開始刷牙了。

誤區2:乳牙不重要,反正有恆牙

很多媽媽會不解:乳牙不是要換的嗎?為什麼還要治療呢?

我們來算筆賬:從出生6個月左右開始萌出第一顆乳牙,到2歲半左右20顆乳牙萌出完畢。自6-7歲至12-13歲,乳牙逐漸脫落而被恒牙所替代,在這之中寶寶至少有6年時間是由乳牙陪伴的。這段時間中,乳牙都負起了哪些責任:

咀嚼。兒童生長速度快,代謝旺盛,每天飲食需要一定的營養才能保障生長發育的需要。只有健康的乳牙才能發揮正常的咀嚼功能,才有利於消化和吸收;

發音。乳牙開始萌出和乳牙列時期是兒童開始學說話的重要時期,完整的乳牙列對兒童的正常發音非常重要;

排列。乳牙對恒牙的萌出起“嚮導”作用。每個乳牙的根下有繼承恒牙的牙胚,乳牙到了替換年齡就要脫落,繼承恒牙就要在乳牙原來的位置長出。

身負重任的乳牙受了傷,如果得不到及時治療會帶來什麼樣的影響:

如果乳牙疼痛,寶寶為了避免進食帶來的痛苦,就養成偏食的不良習慣,如不吃蔬菜和瘦肉等,造成營養不良,影響兒童正常的生長和發育;

另外,若是乳牙蛀了沒有處理,上面都是細菌,等到要換牙時,恒牙竟然要在這種環境生長,之後牙齒的狀況會相當令人擔憂;

恒牙的生長,並非憑空冒出來,而是循序漸進、慢慢地發育。若成長的環境髒亂,恒牙生長的時候持續浸潤在這樣的環境中,久而久之也會開始蛀牙;

若乳牙因為嚴重蛀牙而不得不拔除,本來的空間被其他的牙齒占去,會間接成為日後還得矯正牙齒的原因;

另外,乳牙過早喪失還有可能導致繼承恒牙萌出過早,過早萌出的恒牙,牙根發育不成熟,牙根短,經不起咀嚼壓力,很容易鬆動,甚至脫落;而上前牙缺失的兒童發唇齒音和舌齒音困難,會嚴重妨礙語言的學習。

由此可見,乳牙是負責為恒牙打根基,只有乳牙保護好,才會有健康的恒牙。

誤區3:從小會刷牙,動手能力強

有時候在診室看到小朋友的牙齒,牙齒狀況不太好,詢問家長:“平常有刷牙的習慣嗎?”家長總是振振有詞:“有啊,我每天都叫他刷!”可事實上呢?許多大人也許都不知道如何正確地清潔牙齒。

刷牙很重要,這樣的重責大任,不應由寶寶自己承擔,寶寶可以自己練習刷牙,但在寶寶還不能獨自刷乾淨之前,家長一定要在旁監督甚至再幫他刷一次,我們既要給他養成一個刷牙的意識,讓他有刷牙的意識和習慣,但是又要保證他刷牙是刷得乾淨的。

而且,學習刷牙是漸進的過程。3歲以下的寶貝,清潔的工作應該完全由家長負責。幫幼兒刷牙的正確方式:

準備好清潔需要的毛巾布手指套或口腔按摩器;在清潔嬰兒口腔前,一定要確保你的手用肥皂清洗過,確保清潔過程中不傳播任何傳染病菌給他;用毛巾或毛巾布裹住你的手指,並清水打濕。

把你的寶寶放在你的大腿上。寶寶應該正面躺在你的腿上,它的頭部貼近你的胸部,從這個位置,你將能夠直觀的看到寶寶嘴裡的情況; 輕輕的把你的手指放入寶寶的口中,輕輕擦拭上下牙床。

如果寶寶試圖咬你,你不要感到驚訝。當你試圖把你的手指塞進他的嘴裡,這是很自然的讓寶寶咬你的手指;安撫寶寶要帶著微笑,你甚至可能會想要在過程中說服他。雖然他不可能第一次明白,他希望能聽到你的聲音;你也可能想要在手裡拿著他最喜歡的玩具吸引他,讓他可以在清潔過程玩。

3~6歲時,可以開始培養寶貝自己刷牙的習慣,邊玩邊學,因年紀尚小,無法清潔乾淨,所以家長仍需再為寶貝徹底清潔一次。

6歲以後,寶貝可以開始學習正確的刷牙方式,再由家長檢查,並加強清潔不容易刷乾淨的死角。10歲以後,寶貝的手部靈巧度足夠以後,便可開始學習使用牙線。

誤區4:有蛀牙,晚點看,也不遲

研究表明,越多越多學齡前兒童正患有齲齒問題。超過四分之一的孩子在四歲前就患上了第一顆齲齒,甚至有很多寶寶在2歲時或者更早的時候就有了蛀牙。

因此,美國兒童牙科學會建議,擁有早期蛀牙風險的孩子需要在1歲左右就約見牙醫,並在十二歲之前,每半年來定期檢查一下牙齒。

早點發現蛀牙,早點治療,蛀牙上面的小洞不會自己慢慢癒合,等到了一定的程度再治療起來比較苦難的時候,小朋友也不是很配合,家長也會很焦慮,所以有蛀牙一定要幫他及時治療起來,定期檢查也非常重要。

另外其實看牙醫並不只是看寶貝的牙齒,同時也教導家長如何照顧寶貝的牙齒,兒牙醫生會針對孩童的牙齒狀況給予家長實用的照顧建議。

為了防止兒童早期蛀牙,家長們除了需要瞭解寶寶為什麼會有患上齲齒的風險,還需要學習如何管理兒童健康飲食,兒童口腔衛生知識,以及為寶寶進行塗氟與窩溝封閉來防止齲齒的出現。以及更多齲齒之外的牙齒健康問題,需要家長們從牙醫處GET,比如:

如何照顧嬰幼兒的口腔

正確使用含氟物品規範,例如含氟牙膏

糾正不良口腔習慣,包括吸吮手指或拇指

如何防止有可可能會破壞面部和牙齒的事故發生

兒童牙齒的萌出與牙齒發育的不同階段

飲食和口腔健康之間的關聯

一旦蛀了牙,對牙齒造成的就是永久性的傷害。牙齒無法再生,預防重於治療才是真正口腔保健的核心觀念,希望多更父母能意識到這點。

誤區5:只有糖吃多,才會有蛀牙

糖多了容易患蛀牙,這是沒錯的,但攝糖的方式、頻率也會影響牙齒患齲病。因此,應該減少糖與牙齒的接觸時間,比如:

同樣一瓶含糖飲料,—次喝完比多次喝完可以減少糖與牙齒的接觸時間;

正餐之前吃糖,進餐時的食物中的纖維素會摩擦、清掃牙面,這會使糖與牙齒的接觸時間少於正餐後吃糖;

攝糖後刷牙可以減少糖和牙齒的接觸時間;

睡覺前攝糖,可以增加糖與牙齒接觸的時間。

此外,除了糖,其他飲食也會影響牙齒的健康,比如高碳酸的飲料。牙齒的表層是鈣鹽,在高碳酸飲料的酸性環境下會被破壞。將拔下來的牙齒在可樂中浸泡周,在顯微鏡下可見牙齒表面千瘡百孔。高碳酸飲料與致齲菌產生的酸協同作用,可以使齲齒的破壞更加迅速、更加廣泛,使牙齒原本不容易患齲的部位也患齲。

對於含糖食物時,不要只局限在“糖果”上,許多食物都包含一種或多種糖分,所有種類的“糖”都會導致牙齒齲壞:

水果,少部分蔬菜和絕大部分牛乳製品都至少含有一種糖份;許多加工食品即使嘗起來沒有甜味,但實際上都添加了糖份,比如,花生醬、果凍三明治,都含有糖份;在番茄醬、沙拉醬等調味醬中也有添加糖份。

牙齒的健康生長需要合理膳食,牙齒周圍健康的牙齦組織同樣也需要合理均衡的飲食。孩子的飲食中糖類、澱粉的含量過高會升高牙齒患齲風險,所以均衡飲食很重要。對孩子而言的健康飲食包括以下主要食物:水果、蔬菜、穀物、肉類、豆類、牛奶。

誤區6:蛀牙不會傳染

嬰兒出生時,口腔內是沒有能引起蛀牙的細菌的,那這些細菌到底從何而來?答案很簡單,就是寶貝身邊的照顧者、家人等。研究表明,母親是兒童早期感染細菌——鏈球菌屬突變體的主要傳染源。

感染該種細菌易使12個月內的嬰兒發生齲齒。細菌通過唾液由母體傳染給嬰幼兒的途徑包括接吻、母親咀嚼食物後喂孩子、談話、咳嗽或打噴嚏時唾液污染等。因此,兒童齲齒的預防也不能忽視母親唾液污染孩子口腔而傳播致齲菌。

家長養成好的潔牙習慣,會降低將口腔內細菌傳染給寶貝的風險,同時寶貝看在眼裡,起而效尤,認真刷牙,也會擁有一口好牙。

能造成蛀牙的細菌可以經由許多途徑傳染給寶貝,在中國,還有一些家長在寶寶沒有長牙齒之前會嚼爛食物去喂寶寶,特別是老一代人餵養的時候,以為可以讓寶寶直接吞咽更方便,但其實這樣非常不衛生。

大人口腔裡有很多細菌、病毒,嚼喂容易使小孩患病,因為成人身體的抵抗力比嬰幼兒要強,有些致病細菌成人接觸了可能不患病,可是寶寶接觸後很可能患各種疾病。

咀嚼後的食物很細碎了,孩子不再咀嚼便可咽下,天長日久,寶寶的咀嚼能力就得不到鍛煉,造成牙齒、咀嚼肌和下頜骨不能正常發育。看護者必須改變嚼食餵養孩子的陋習,食物不要直接用嘴試溫、吹涼,不親吻孩子嘴部等,防止疾病傳播。

其他像是親吻臉頰、嘴對嘴親親也一樣會傳染。因此,若家人、照顧者的牙齒不好,尤其是有口腔疾病等問題,上述的行為應儘量避免。

最好的方式是連主要照顧者都要注意自身口腔清潔,有蛀牙或牙周病等問題也應該儘早處理。一方面降低把細菌傳染給寶貝的機會;另一方面,家長有好的潔牙習慣,寶貝也能有好的榜樣,有樣學樣,自然也會重視牙齒健康,養成良好的潔牙習慣。

誤區7:為了貌美,矯正牙齒

一提到牙齒的錯牙合畸形,家長們首先想到的都是“不齊”、“不好看”、“不敢笑”等等與外貌有緣的問題。但其實矯正牙齒,不僅僅只是為了外觀!

牙齒的畸形還會影響口腔健康,就算是排列較整齊的牙齒,也不是人人都能刷到位的,更何況東倒西歪的牙齒呢,牙齒不整齊不僅影響美觀,還會使刷牙難度瞬間上升!擁擠錯位的牙齒由於不易自潔,故好發齲病、牙周炎症,同時常因牙齒錯位而造成牙周的損害。

牙與牙之間的關係發生錯誤,會導致下頜關節找不到自己正確的位置,從而引起關節的疾病。錯牙合畸形出現牙合干擾和早接觸時,下頜開閉口、前伸、側方運動的限度及軌跡均會出現異常,進一步將會影響顳下頜關節的功能,甚至導致器質性☆禁☆病變。

在歐美的醫師們主張對3-15歲的兒童進行早期干預矯正。比如使用MRC肌功能矯治就可以通過訓練舌頭的正確位置,正確的吞咽方式和用鼻呼吸,給孩子們帶來整齊的牙齒排列;同時,訓練器也對牙列施加輕度的力量,以幫助牙齒的排列和牙弓的擴張。

這樣的治療不但排齊了牙齒,而且給孩子們美麗的臉形。同時,大大減少後期托槽矯治的時間也避免了拔牙的發生。

誤區8:好好刷牙,足夠防齲

嬰兒出牙後至14歲都屬於齲齒的高危險期,尤其是6-12歲。所以醫生建議:除了使用牙線與刷牙外,兒童應對每一顆牙齒表面進行氟化處理,即塗氟。牙齒塗氟後,氟化物可抑制口腔中的細菌生長,同時阻止它們對牙齒、齒縫中的殘餘食物進行發酵。

這是一種預防齲齒非常有效的方法,它在國外早就開展多年了,已成為一種常規的兒童牙齒保健的方法,牙齒塗氟必須去求助專業牙醫,在對牙齒做嚴格、徹底的清潔後,才可以塗氟,雖然塗氟的過程寶寶不會有任何痛苦,但塗氟後1小時內,要確保寶寶不要漱口、喝水或進食哦。

另外,在乳磨牙時期(3-4歲),第一恒磨牙(6-7歲),雙尖牙和第二恒磨牙(12-13歲) 時期做窩溝封閉,來增強牙齒的抗齲能力。它是世界衛生組織向全世界兒童推薦的一種簡單有效的保護牙齒的方法。

根據每個寶寶的口腔況,我們應該把這些措施都逐漸的幫他們做起來。當然,這也是因人而異,不是百分之百我們每個寶寶必須要做這些,但是六歲之前的小朋友,醫生還是建議除了刷牙之外,再有一些輔助手段,這樣子對防止他蛀牙是非常有好處的。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