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母嬰>正文

“3歲看老”,究竟看的是什麼?多數父母不明白

文/小小費的媽咪

我和瑪麗同處一個電梯,自然而然聊到孩子。瑪麗頗為開心地說,孩子又送回老家了,自己可以和先生愉快地度過一段寶貴的二人世界。

瑪麗的孩子今年剛剛一歲9個月,她和先生為了養家糊口,實在無暇顧及,只能送去讓老人看著。望著瑪麗送走孩子,如釋重負的樣子,一種遺憾卻浮上我的心頭。

中國有一句老話,3歲看到老!也有一種觀點說:3歲看終生。

很多父母認為,3歲的孩子大概就定性了,孩子是否聰明、性格好不好,都在這個時候顯露出來。而他們忽略了一點,3歲孩子能呈現什麼狀態,跟0-3歲父母如何對待他們,有極強的聯繫。

這裡首先要打破一個迷信!很多父母因為忙於工作,把早期教育的職責託付給早教中心。

而早教中心為了吸引生源,會以孩子0-3歲大腦的神經元突觸的發育圖片作為理論依據。他們告訴父母,嬰兒剛出生時,其神經元突觸的密度量非常稀疏,但到了兩歲時,神經元突觸就達到了一生的高峰,非常密集。

因此,他們告訴家長,抓緊0-2歲這段時間訓練孩子的感知、藝術、智力開發等等方面,錯過了就遺憾終生吧。

可是,這種說法大有偏頗。腦科學家論證發現,雖然兩歲左右的孩子神經元突觸的密度很大,但過了3歲以後又漸漸稀疏,到了10歲又會慢慢增強密度。

所以,神經元突觸的密度和腦發育的功能並沒有直接的聯繫。

用大白話來說,上不上早教,用處並不明顯。

那為什麼有的孩子3歲能呈現不同的狀態?有的聰明伶俐,有的呆萌魚唇?

Word Gap(詞彙量的差異)!

好多家長也許驚呆了,神馬意思?詞彙量的差異導致了孩子一生的成敗?

美國科學家通過大量樣本,對0-3歲不同家庭的孩子做了調查和研究。結果顯示,社會中產階級及以上的孩子,與窮人家庭的孩子比,3歲時詞彙量差了一半!

中產階級家庭孩子詞彙量約1100個左右,而窮人的孩子詞彙量約500個。因而,美國教育界就提出,要想社會公平,首先必須填平這個Word Gap!

科學家統計到,中產階級家庭父母對孩子說的話,比窮人家說的,多出3000多萬句。中產階級重視教育,所以願意拿出時間、也有時間,和孩子說話、互動。而底層家庭為生計所困擾,白天累得夠嗆,晚上也懶得多說話,導致孩子在0-3歲之間交流不夠、與父母的互動不足,所以造就了日後也許會落人之後。

*惠氏S26鉑臻配方奶粉,全面強化了智學因數組合(DHA、膽鹼、葉黃素) ,接近母乳水準,可以幫助孩子眼睛更好、語言學習更快、認知與記憶力更強。

不要碰!

別那樣做!

小心我揍你!

這些詞語都是一般普通家庭常掛在嘴邊的。

如果把孩子的大腦比作一台高級電腦,常年接受這種簡單地命令式的語言,就會讓孩子的大腦缺乏反應速度,運轉也較慢。

這就是為什麼一些孩子長大以後,學習很努力,但就是成績不好,理解知識也比別人慢。

0-3歲孩子聽得越多的詞語,在後天就會越呈現出這方面的特性。

多說與數字有關的詞語。3歲前請準確地告訴孩子,路邊有10棵樹,池塘裡有55條魚,今天去超市我們花了128元錢。

多說與空間和方位有關的詞。拿起一本書,你告訴他這是一本矩形的書。新買了一個大西瓜,告訴他這是一個橢圓形的大西瓜。這有利於培養孩子空間感知能力,對日後物理、數學學習大有益處。

多表揚孩子的好品質。“寶寶把看過的書收好了,真是一個愛整潔的孩子。”“寶寶吃飯又按時吃完了,效率棒極了。”孩子經常聽到對個人品德、好習慣的讚揚,日後就更能自律、面對各種挑戰,取得更大的成就。

當孩子開始學說話,絮絮叨叨時,父母更要及時回饋,通過語言、表情回應孩子。孩子為了獲得父母更多的反應,就會加速蹦出新詞。他們更喜歡看到媽媽的笑臉和肯定哦!

來源:媽咪讀呀,本文已獲得授權

凡本號注明“來源:XXX(非本號),本文已獲得授權”的所有作品,版權為原作者所有,我方已獲原作者授權,有權轉載使用的其作品,請勿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違反上述聲明者,原作者方有權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有關版權及相關問題請聯繫旺旺:媽咪寶貝傳媒2015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