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衣酥薄清透,蝦身鮮嫩多汁”……
好了好了,把口水都擦一擦。這並不是你們想像中的“金蠶吐絲天婦羅”,而是一群由PVC、矽油和矽膠組合而成的模擬食物模型。
無論是在高級料理店,或者是在街頭居酒屋,都可以看到許多類似的以假亂真的食物模型。他們以高顏值吸引顧客,以高模擬為餐廳創造收益,給不少人點餐帶來了便利。
如此一舉三得,首先要感謝的,就是這種模型的發明者,一個腦洞大開的霓虹人。
清水橋畔,小馱良川上,紅殼格子民居旁鋪著一條條青石板路。120年前,岩崎瀧三出生在這裡,一座位於奧美濃中心的溫馨優美的城鎮。
三歲那年的一次意外中,他不慎跌入坑爐的熊熊烈火之中,燒傷了半邊臉。可想而知,這件事在他年幼的心中造成了多大的陰影——他變得內向且寡言,總是獨自埋頭練習書法與繪畫。
小學時的某天,瀧三前往郡上八幡的神社參拜。昏暗的社殿中蠟燭在燃燒,瀧三盯著溶化之後的蠟滴落並浮在水面,好像一朵綻放的白色梅花。此情此景,他看得著迷。
1931年,一次偶然的機會,岩崎瀧三見識到了遠房表親帶來的教學用食品模型。回想起童年時看到的那朵白梅花,以及當時日本街頭各家餐廳擺放的用來招攬顧客、卻容易變質的實物料理,岩崎瀧三開始思考製作模擬食品模型並將其產業化的可能性。
2016年9月12日,Google以模擬食物模型作為首頁塗鴉紀念岩崎瀧三誕辰120周年。
關於模擬食物發明靈感的故事,到這裡似乎就結束了。但其實它的源起還有更多傳說。
有一個說法是:由於生活拮据,支付不起電費,岩崎瀧三深夜秉燭照顧病重的妻子。蠟油滴落榻榻米,也點燃了岩崎的靈感。他反復研究早期的蠟質模型,直到後來接觸了瓊脂,成功完成了第一個食品模型“蛋包飯”。
當他將蛋包飯淋上番茄醬擺在妻子面前時,連蛋捲折痕都顯得完美且真實,以至於他的妻子根本沒有料到那會是假的。
事實上,在富有生命力的昭和時代裡,岩崎瀧三並非第一個製作出食品模型的人。
1917年,島津的土田兔四郎和西尾總次郎就以蠟製作了供衛生試驗所和保健學校使用的教學食品模型,這是日本歷史上有記載的最古老的食品模型。1923年,關東的須藤首次在食堂提供了食物模型的陳列。
而我們之所以將岩崎瀧三視為模擬食品模型的鼻祖,原因就在於他尋找到了新材料並將其產業化。
試想一下在當時的餐廳裡,人們通常還是通過功能表上的名字與價格來想像食物的樣貌與味道,花樣百出的菜肴上桌時,難免會與想像有出入。模擬食物模型的出現有效地避免了這種問題,提高了點單的效率。另外最想要感謝岩崎瀧三的應該還有外國遊客,天知道模擬食物為他們省去了多少瞎猜菜單和雞同鴨講的工夫。
1932年6月,岩崎瀧三在大阪成立了食品模型岩崎製作所。時光流轉,這份珍貴的技藝在十家手工作坊裡傳承延續至今。如今市內製作食品模型的廠家不少,幾乎都師從岩崎集團,郡上八幡市也因此名聲大噪,享譽海內外。
岩崎食品模型製作所裡,工人正在給模擬草莓上色。
作為一項古老的手藝活,模擬食物模型的製作並不簡單。為解決掛糊問題,日本匠人花了整整十年的時間才製造出天婦羅的模型。落實到具體每個模型,至少要經過開模、做配件、上色及組裝四個過程,為求效果逼真,通常要花費1至2個月時間。
粘稠流動的泡芙內奶油、晶瑩剔透的壽司米飯粒、厚度穩定在1.5到2釐米的炸豬排……每一件食物模型貼著“日本製造”的標籤,象徵著與粗製濫造的隔絕。用絲毫不亞於真實廚房內的辛勞去製作一份永遠不能品嘗的美味料理,其背後顯露的是認真嚴謹與獨具匠心。
到如今,模擬食品模型已然深入到日本群眾的生活細節之中。背包上的掛飾可能是裝有煎魚的便當盒,iphone手機殼上可能帶著兩根大蔥。要是看到銀座的萌妹走過,脖子上戴著一碗蕎麥面,別驚訝,那是時下最流行的食品模型款項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