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時間來,大家發現身邊的人賣房再升級換房落空的案例多了起來,周遭的仲介公司手裡的房子已少到了無房可賣,而無論炒房的還是炒股的都把目光盯上了房價,結果就是"房價繼續上漲已逐漸成為了共識"。
網上流傳這樣一個段子。中國出了一道可以問鼎諾貝爾經濟學獎的課題:近半上市公司利潤不夠買京滬深一套豪宅,但賣掉1%的股份就夠買幾套了,請論證樓市、股市哪個泡沫更大?
現實中的劇情更加精彩:從屢見不鮮的徹夜排號,到不久前上海的離婚買房、杭州限購前夜的搶房,再到如今的上市公司為保殼的賣房。
過熱到甚至用“瘋狂”來形容亦不為過的中國房價,已經引起各界專業人士廣泛關注。住建部原副部長仇保興日前透露,“前段時間我提交了一份建議,是說對於房地產市場,現在應該是到了考慮採取溫和的、分散的、非中心化的調控政策的時候了”。
的確,無論是開發商搶地還是購房人搶房,都呈現出非理性狀態。針對搶地,鄭州等城市一邊增加土地供給,一邊干預地價上漲。針對搶房,杭州等地緊急恢復限購。毫無疑問,這些都是應急降溫措施。但要從根本上治理樓市易發的“躁動症”,還須從金融、稅收、土地、財政乃至經濟入手。
房產專家仇保興認為,調控房價一是房地產稅——即把房地產稅變成一個組合稅,分四個稅種,即消費稅、空置稅、轉讓稅、物業稅,依據不同的情況施策,增加徵收的合理性;二是解決房產續期問題,讓產權到期的房產交納房產稅,使二手房價格合理化。顯然,這兩個建議都有利於樓市降溫。
顯然,雖然近年來我國樓市調控已經從統一調控轉向分城施策,但要解決樓市根本問題,還需要頂層設計。比如,房地產稅能否分拆、如何分拆,目前的決定權在國家相關部門,從長期來看在於房地產稅法;房產續期更需要頂層設計。
在樓市分化的背景下,分城施策是必然的,但分城施策成功的關鍵在於頂層設計,因為貨幣、稅收、土地、財政等調控政策,最終決定權在頂層,地方政府的權力有限,能力也有限。所以,期待決策層對樓市政策進行系統全面設計,甚至有必要以第二次房改來解決樓市存在的深層次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