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岩井俊二的新片
[瑞普·凡·溫克爾]
終於可以看了
▼
這次的岩井俊二
一改往日風格
大走社會批判路線
而黑木華則奉獻了
真誠炙熱的演技
即使是最忠實的岩井俊二的粉絲,大概都不會認為他是一位會隱喻社會現狀的導演。
誠然他也拍過[燕尾蝶]、[關於莉莉周的一切]這樣的作品。前者中的“圓都”更像是為了給影片中無處安放的漂泊者們一個為之奮鬥的理由,後者中的校園青少年暴力議題,又總被片中過於自溺的情緒所稀釋。
總而言之,“社會”或“寫實”在岩井俊二以往的作品中都並不是核心主旨的所在。但他的新作[瑞普·凡·溫克爾的新娘],卻把“社會”的議題擺在首要的位置。
與前作另外一個差異在於,在這部片中,導演依然較少地沉溺於自己的情緒當中。
七海被自己的老公拋棄以後,找尋不到人生的方向,拖著巨大的行李箱在街道上的慢鏡,以及真白臨死前與七海的傾訴真情,大概是片中兩處最煽情與過火的段落。
但除此以外,影片較少出現以往那種大光圈逆光式的拍攝手法,這當然也與主旨有關。
這一次導演不再聚焦于青少年的故事,也許是自覺到了人生的一定階段,不能像以往一樣矯情,翻來覆去講述年輕人的一點情緒。
但[瑞普·凡·溫克爾的新娘]的核心是什麼?影片的主人公七海,因為上課時被學生捉弄,而被學校開除。與此同時,她通過新時代的網路交友的形式,結識了自己的愛人,並與之結婚。
七海的婆婆並不喜歡她,故而婆婆通過“使命必達”的分手專家安室的計謀,成功讓老公懷疑七海與外人有姦情,並提出了分手的要求。
對於懦弱無能的七海而言,原本能夠牢牢握在手裡的幸福轉瞬即逝。孤立無援的七海,第一時間想到的,不是自己的父母而是非常“陌生”的安室,僅僅因為安室曾經在關鍵時刻幫過她。
影片進行到一半的時候,大概多數觀眾不會對七海的處境抱以同情,因為無能的她,相對于狡猾的安室而言,太像涉世未深的少女。
年齡上早已不是少女的七海,完全缺失了謀生的技能。走投無路時只能做酒店的清潔工,卻又對生活抱以幼稚的期盼——通過網路找到真愛,也依賴因此結識的朋友安室。
這樣的人物設定,即便遇到了艱難的處境,也不會讓觀眾移情。但岩井俊二作為創作者,依然憐憫這樣的七海。
事實上,完成任務的安室,並沒有再進一步加害於她,而是繼續利用她,來完成另外一位女性角色的心願,她即是真白。
七海與真白初次結識,參加完偽裝婚禮後,喝醉的兩人漫步在偌大的東京鬧市街頭,真白一轉眼就消失不見。就像影片伊始,七海站在相似的街頭,焦急地搜尋前來會面的網友。
在這座城市裡,人與人之間關係太過脆弱,無論是網路還是現實,再牢固的關係,都會一不小心遺失在擁擠的人潮中。
當真白患上癌症晚期的事實被披露,因為A☆禁☆V☆禁☆女優的身份而被身邊人嫌棄,影片的主旨也逐漸浮現出來——便是當代日本部分年輕女性的孤獨。她們是身份卑微、被拋棄的群體。
回到影片的名字,[瑞普·凡·溫克爾的新娘],瑞普·凡·溫克爾指的是誰?片中,瑞普·凡·溫克爾是真白的網名,而在最後,七海與真白一起穿上婚紗,在後者生命的最後一天,終於成為了她的新娘,亦即回應了片名。
當中的典故,來源於美國作家華盛頓·歐文的小說《瑞普·凡·溫克爾》,故事當中的瑞普·凡·溫克爾心地善良卻又懦弱,他較少考慮自己的得失卻樂於助人,只是在生活中被瑞普太太野蠻地壓制。
岩井俊二通過命名的方式,與原作形成了互文。七海的性格,多麼像瑞普·凡·溫克爾,心地善良,即使處境艱難,也依然選擇幫助別人。但岩井俊二卻把這個名字放在了真白的身上。
重點在於,片中最後一場“假想”的婚禮中,七海成為了“瑞普·凡·溫克爾的新娘”,即隱喻著,導演希望七海能夠完成從瑞普·凡·溫克爾到瑞普太太的轉變。
實際上,導演希望的是七海內心的女性主義的覺醒,剔除自己性格中懦弱的部分,能夠爭取自己想要的生活。因此,岩井俊二是借真白之口,表達了對七海的期望。
▲[瑞普·凡·溫克爾的新娘]電影原聲帶封面
觀影貼士
1.岩井俊二構思劇本時經常路過一家小店,後來他在店裡看到了美國作家華盛頓·歐文筆下的《瑞普·凡·溫克爾》,於是便有了本片的片名。
2.為展現東京的四季風貌,岩井俊二不僅將拍攝週期延長至9個月,還採用了6K的高清畫質。
3.影片在東京附近拍攝時,有很多岩井俊二都不知道的地方,七海提著行李箱彷徨失措的那場戲,導演自己都在想,“這是哪兒?我要去哪兒?”
4.影片有兩個版本,海外公映劇場版為2小時,導演剪輯版為3小時。
來自看電影全媒體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