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工作中你是否有過下述經歷:
當明確了一項工作任務後,你開始著手四處搜集可能有用的資訊或資料。然而,隨著資訊搜集得越來越多,面對堆積如山的資料,你頓時陷入了焦頭爛額的困境……
不得不說,如今互聯網時代信息量之大早已遠遠超出你的想像。2014年,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的研究人員給了我們一個數字:世界範圍內伺服器年處理為9,570,000,000,000,000,000,000 位元組,也就是9.57澤位元組(1澤位元組等於10的21次方)。換句話說,如果將地球的資料年處理量轉換成書本格式,那麼這些書本摞起來的厚度則長達90億千米,這長度是地球與海王星距離的20倍!
面對如此多爆炸的資訊,我們該如何取捨?
【二】
面對爆炸式的資訊,如何確立好議題?
上一篇拆書中,我們已經瞭解了完成有價值的工作的前提是需要事先確定好問題。也就是說,高生產力的工作者在正式工作前都會事先判斷問題本身,即從討論“說明有必要找出答案”,以“為此必須先弄清楚什麼”為思考流程。
今天精讀君將繼續為你拆讀《麥肯錫教我的思考武器》第一章節,進一步瞭解如何確立一個好議題。
【三】
如何搜集用於確立議題的資訊?
①接觸一手資訊
所謂的一手資訊,就是沒有經過任何人過濾的資料,例如:
若從事銷售,你可以站在店門口聽取顧客的聲音;
若從事商品研發,你可以前往使用商品的第一線,與使用商品的顧客對話;
……
如今,越來越來的人喜歡從各種讀物等二手資訊中獲取線索,而這正是致命傷,因為這會讓你養成“戴著有色眼鏡看資訊”的態度思考,且偏離資訊的精准度。
②掌握基本要素
一般來說,基本要素包含三個部分:
數字:例如在討論業務整體的時候,會突出“市場規模”、“市場佔有率”之類的數位;
問題意識:即依循過去以來的脈絡,找出該領域、業界、企業的常識。要涵蓋全部的“如果不知道這些,與該領域的人就無法進行對話”的內容,並確認是否遺漏了重要的觀點;
架構:無論在哪一個領域,都需要知道以下架構資訊:到目前為止課題整理的情況、正在討論的問題在既有架構中時什麼樣的定位,以及什麼樣的解釋。
③不要搜集過頭或知道過頭
搜集資訊的效率必定有其極限,因而當資訊過多的時候,將無法更加理智地分析。這種情形稱為“搜集過頭”與“知道過頭”。
搜集過頭:用於搜集資訊的時間和其所獲得結果的信息量,在某種程度上呈正比關係。一旦超過某個程度時,迅速吸收新資訊的速度就會慢下來,這就是“搜集過頭”,即就算投入大量的時間,具有實際效果的資訊也不會呈等比增加;
知道過頭:知識的增長不一定會帶動智慧的增長,相反的,當信息量超過某個程度之後,將會造成負面效果,因此在變成“知道過頭”之前停止搜集資訊,這正是在搜集用於確立議題的資訊時的秘訣之一。
精讀君批註:
提及搜索資訊,如今我們常常會說到一個詞,即“資訊超載”。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很簡單:人的本性都是喜新厭舊,資訊和知識的獲取也是如此。相較于應用已有知識,獲取新資訊、新知識有趣得多,也更容易擁有知識填充的滿足感。然而,這種“多而淺”的資訊搜集常常看完就遺忘,需要應用時也無法及時調取,因而導致投入的時間常常打水漂。
一個比較典型的事例來自心理學家所做的實驗。在20世紀80年代,心理學家安得爾森在麻省理工學院做了一個實驗:
他把學生分為兩組,第一組只允許瞭解股價的變動情況。他們可以按照自己意願買賣股票,但是所能瞭解的資訊僅限於股價的漲跌。
第二組不僅可以瞭解股價,還可以源源不斷獲知似乎跟股票息息相關的財經新聞。
結果很出人意料,資訊少的第一組買賣股票的效果比第二組好得多。
不得不說,當資訊達到一定的量級時,決策的效果反而越差。事實上,如何建立知識的聯繫,獲取有效的資訊,是如今我們所必須掌握的一種能力,即搜商。中搜總裁兼CEO陳沛甚至認為:搜商是和智商、情商並列的第三種人類能力。
【四】
確立議題的方法還有哪些?
一般情況下,通過遵守好議題的條件,並搜集相關有效的資訊,即可確定議題。但不免遇到一般的做法無法找出議題的時候,這時候你可以參考下述5個方法進行議題確立。
①刪減變數,即刪減要素或限制要素。例如,“商品購買行為”涵蓋的範圍太大,可以將商品領域限定為“數位家電”。
②視覺化,即將問題的結構視覺化和圖示化,從而整理找出答案的重點。例如在討論“店鋪中的陳列方式”時,可以排列出相互的關係並製成圖畫。重疊擺放的物品就畫成上下重疊,這樣就很容易看出哪裡和哪裡的聯結還不夠清楚,而這就是議題。
③從最終情形倒推,即設想全部課題都解決後的情形,整理與眼前情形的落差。例如想要思考自己三至五年的中期事業計畫時,設計“想像中的情形與到達目標的正確路徑”就是議題的關鍵。
④反復問“所以呢?”,即通過加深假說程度,從而查明議題。當提出“全球氣候變暖是錯誤的”時,通過提問可得出“全球氣候變暖並不是全球一直共同發生的現象”……以此類推,直至看清議題的本質性。
⑤思考極端的實例,即當要素與變數牽涉在其中時,嘗試將幾個重要變數先填入極端的數值,即可看出哪個要素的變動會成為關鍵。
精讀君批註:
《邏輯思維,只要五步》一書作者下地寬也曾指出,工作中遇到問題想解決時,應該考慮兩點:①用什麼順序解決問題;②每個順序中具體應該怎麼做。今天精讀君拆讀的內容也是如此。
創造有價值的工作應以“找出該問題答案的必要性有多高”為首要出發點;進而依循好議題的三大要素,搜索相關的資料資訊確立議題。若運用一般的做法無法找到議題時,則進一步運用找不到議題時的5種解決方式。
稍加留意你會發現,工作中我們常常會看到這類人群:一類人還沒有瞭解情況就馬上開始工作,結果很快出現進退兩難的情況;另一類人則非常有邏輯和條理,能很好地帶領其他同事順利地完成工作。他們之間的最大差異就在於是否掌握了解決問題的順序。
【五】
研究顯示,世界上大部分“可能是問題”的“問題”,事實上都不是真正有必要處理的問題,而真正要解決的問題通常不到5%。由此可見,對於有價值的工作而言,確立一個好議題至關重要。
今天的拆書為大家介紹了如何搜集用於確立議題的資訊,以及確立議題的一些方法。那麼,當確立出一個好議題後,我們又該如何進一步提升工作的價值呢?對此,在後續的微課中,精讀君將繼續為你拆讀《麥肯錫教我的思考武器》第二章節的內容,精彩未完待續……
【拓展閱讀】
更多麥肯錫經典系列圖書,請參閱以下書目:
①麥肯錫方法
在麥肯錫方法的背後透視和規劃了職場人的職業之路,本書是走向職場的必讀之物。
②麥肯錫思維
該書全面揭開麥肯錫的思維方法與工作方式。
③麥肯錫問題分析與解決技巧
本書在邏輯思考的基礎之上,建構出一套體系,從理論和實務兩方面來說明解決問題的技巧,以及在背後支撐它的分析技術。
④麥肯錫教我的寫作武器
職場人士必讀的商務文案寫作指南、前麥肯錫顧問高杉尚孝傾力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