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美獎於本月19日開獎了。
毫無懸念,《權遊》繼續收割。
但,不買帳的也大有人在。
比如這位火氣有點大的網友——
冰與火和這劇比起來簡直就是屎。
話是重了點,但也看出多少人為它鳴不平。
艾美獎錯過了它,你可千萬別錯過。
本月頭等大事,是這部劇第二季的回歸——
毒梟
Narcos
這部在許多人心中,是去年美劇的No.1。
第一季豆瓣9.1,已經證明了它的強大。
第二季評分,還在看漲,眼看10分都不太夠……
爛番茄網的新鮮度,直接從78%漲到了滿格。
一句話,《毒梟》絕對是爽到爆的神劇!
Sir這就送上獨家點評,讓你不僅爽,還爽得相當有內涵。
先來說第一個看點——
超級猛料。
根據真實歷史事件改編,講述一代毒梟巴勃羅的發跡史。
他出生於底層家庭,日後卻成為哥倫比亞富可敵國、聞風喪膽的一號人物。
巴勃羅靠的是,可卡因生意。
這種白色粉末一問世,就碾壓大麻等一路貨色,讓整個地球為之瘋狂。
巔峰時期,巴勃羅壟斷了全球80%的可卡因貿易份額,每天向美國的輸送量高達15噸。
稱他是毒梟之王,當之無愧。
他最大的煩惱,是錢太多……這真不是矯情。
因為一噸可卡因,大概這麼多。
而換回來的美金,是這麼多。
福布斯全球富豪榜,巴勃羅曾經名列第七。
黑錢不能存銀行,他就只能……刨坑埋。
你聽到這兩個數據,會驚掉下巴——
3萬:每年買捆錢用的橡皮筋,就要花掉3萬。
20億:這個數目,是每年被老鼠啃掉的鈔票。
而且,都!是!美!金!
巴勃羅的“傳奇性”,不止是他締造的毒☆禁☆品帝國。
更在於他擁有的巨大能量,足以綁架整個國家的命運。
他的處世哲學是Silver or Lead(銀或鉛),就是金錢和子彈。
第一步,任何人都可以用金錢收買。收買不了?
也沒事……直接子彈打死。
兩手抓,兩手硬。
敬酒罰酒,任君選擇。
來看一筆他的人命帳——
一個總統候選人,數十個記者,200個法官,1000個員警。
還不包括死于巴勃羅殘暴統治的、難以計數的平民。
哥倫比亞政府甚至一度需要租物流公司的冷藏庫……用來停屍。
沒錯,《毒梟》講的,就是這個十惡不赦的大魔王。
再說劇中的正義雙男主,是美國緝毒局一對搭檔。
墨菲(波伊德·霍布魯克 飾)和潘那(佩德羅·帕斯卡 飾)。
他們在現實中的人物原型,還擔任了《毒梟》的顧問。
劇中幾乎每個角色,都能找到對應的歷史人物。
就連形象也力求最大程度的還原。
由上到下:巴勃羅、哥倫比亞總統、勾結販毒集團的女記者
正如《毒梟》開篇所說,這個誕生了加西亞·瑪律克斯的國度,充滿魔幻現實主義。
它的荒誕程度,連文學家的想像力都追不上。
比如法官害怕暴露身份,要帶上面罩給毒販宣判。
巴勃羅還贊助足球隊——全國超過一半的足球隊,都有毒資背景。
運動員是真正的“用生命在踢球”。
安德列斯·埃斯科巴在1994年世界盃上,踢進了一個烏龍球,結果被黑幫殺害。
看出來沒,《毒梟》魔幻現實的“精髓”在於——
這些魔幻,都是現實。
這就說到它的第二個看點——
超級真人秀。
《毒梟》忠於歷史,但拒絕枯燥地堆砌材料。
它要把一個人人眼中的大魔頭,還原為真實的人。
一句話,讓你看得見摸得著……但你摸都不敢摸。
第一季的劇情,結束於1992年。
而現實中,1993年12月2日,巴勃羅被擊斃。
他前一天剛過完44歲生日
所以《毒梟》第二季的結局,可以說是板上釘釘,編劇想玩什麼花頭,都沒轍。
如果說第一季是說巴勃羅的發跡史,看他怎麼神擋殺神佛擋殺佛。
那第二季,就是一代梟雄的末路傳……看他怎麼難看地死。
這要從一把劍說起——
哥倫比亞的國寶,象徵主權獨立的波利瓦爾之劍。
在第一部中,這把劍的來歷頗有一段故事,並且多次出現。
巴勃羅對它愛不釋手,不是沒有原因。
這個不差錢、不差女人、不差一切的毒販,偏偏只對一種東西上癮。
出身底層的他,最想染指的,就是一般窮人想都別想的——政治。
他給窮人建學校、醫院、運動場,帶領當地人種古柯(用於提煉可卡因),共同致富……
被當做聖人供奉。
明明可以靠販毒悶聲發大財,也完全可以暗中左右國家政局。
卻一心想放棄毒☆禁☆品事業,洗白白當總統。
可是毒梟的身份終究不為政客所容,巴勃羅在仕途上功敗垂成。
1981年巴勃羅遊歷美國,在白宮前的這張合影,給他一生和政治的關係做了預言般的注腳——
滿心嚮往,近在咫尺,卻註定被擋在門外。
所以他始終覺得——“你們毀了我做一個好人的機會”。
在生命的最後時光,巴勃羅幻想已經去世的表弟,也是他最親密的搭檔回到身邊。
你看他們的扮相,一個像馬克思,一個像切·格瓦拉……
這說明啥?
巴勃羅至死都不認為自己是罪人,而是勞苦大眾的代言人。
比起享樂,他更關心改造國家。
《毒梟》絕不是想給毒梟洗白。
因為對於一個財富過剩的人來說,那些金錢買不到的、貌似崇高的理想,才最能擊中他的G點。
你看巴勃羅自知插翅難逃的時候,匆忙中還沒有忘記放生女兒的小兔子。
是不是有點像項羽臨死前,放走他的烏騅馬?
同樣渴望建功立業,同樣抱憾而終。
從“老子就是法律”的不可一世,跌落到為了家人的安全,祈求員警庇護。
不過遺憾的是,編劇在第二季似乎忘了交代象徵國家權柄的玻利瓦爾省之劍的去向。
這麼重要的一個線索,居然沒了下落。
如果能像《霸王別姬》裡楚霸王項羽的佩劍一樣,暗喻貫穿始終,多好。
最後再說《毒梟》的第三個看點——
超級社交網路。
它難以置信地還原了現實世界的複雜性,真實得不像一部電視劇。
有多複雜?
Sir隨便整理了一張劇中關係圖,就問你看暈了沒。
不同於其他影視作品,靠巧合或單一角色的動機來推進劇情。
《毒梟》展現的是,在哥倫比亞這個魔幻國度,各方勢力之間的勾連、牽制、碰撞與媾和。
用一張毒☆禁☆品的犯罪網路,將整個社會全面起底。
你以為是死對頭的,居然可以合作——
美國緝毒局(DEA)洩露情報給想扳倒巴勃羅的毒販,“以毒攻毒”。
你以為是自家人的,竟然會暗自較勁——
只要你(CIA)的行動涉及到毒販
那就是我(DEA)的地盤
即使是合作,也因為利益不同,各打自己的鬼算盤。
面對毒☆禁☆品湧入、美金外流,剿滅巴勃羅對於美國絕壁是一場“鴉☆禁☆片戰爭”。
哥倫比亞呢,合作歸合作,面子不能丟:禁毒可以,功勞歸我。
模糊的不僅是陣營的界限,更是每個人心中是非對錯的準則。
警探一開始謹遵職業操守,保護每個提供線報的毒販。
到後期,卻變得超級狠心,無辜的線人用完就扔。
總統可以為了剷除毒瘤,在死亡威脅面前,生死置之度外。
也可以為了同樣的目的,把別人的生死也置之度外——
用家人威脅在緝毒任務前退縮的軍官。
為了一鍋端,阻止巴勃羅的家人出國避難。
作為緝毒英雄的卡裡略上校,也有不光彩的一面。
暗地裡連孩子都殺
為什麼不手下留情?
因為到處都是視巴勃羅為英雄的兒童,會為毒販賣命。
在非人的環境下,常人內心的底線——
不出賣線人,禍不 及家人,不殃及兒童……
統統被打破。
你想在《毒梟》裡看到光華四射的完美英雄?抱歉,沒有。
你覺得《毒梟》裡的壞人就十惡不赦,毫無人性?抱歉,也沒有。
它和周遭的現實一樣……永遠沒有單面的人格。
說到這,Sir不禁一陣空虛。
看完《毒梟》所做的那些事:
直面國家黑歷史、真實還原大壞人、無情揭穿政治和人性中的灰色地帶……
你就會懂,有一種劇,叫做別人家的劇。
絕不會出現在我們的螢屏中。
對於《毒梟》這樣會讓人上癮的“違禁品”,Sir只想建議你們……
抓!緊!看!
因為看這種劇,你不會學壞,也不會變傻。
你反而會對這個世界,理解得比刻板的教科書、臉譜的主旋律、鑼鼓喧天鞭炮齊鳴的全民大綜藝……
更深那麼一點點。
本文圖片來自網路
編輯助理:黑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