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這部電影告訴我們主旋律電影還可以這樣拍

上周上映的抗戰電影

[我的戰爭]

在上映之前由於

一個宣傳片

而飽受爭議

甚至導演彭順和

參與制作的劉春

都出來發微博撇清關係

雖然上映之前就飽受爭議

但是[我的戰爭]

還是有它的可看之處

與以往的抗日題材電影不同,這部電影杜絕手撕鬼子,代入感十足,情感戲份自然融合,動作之外更顯人性

作為一部新生的主旋律電影,[我的戰爭]並未陷入同類題材的故步自封,同樣追憶戰爭歲月和愛國精神,彭順將大量筆墨揮灑到了戰場而非說教上。

或許,它可以改變觀眾對於主旋律電影的傳統認知。

[我的戰爭]以抗美援朝為背景,將四大戰役(江面大橋遭遇戰、五裡亭阻擊戰、小鎮突圍戰、537高低爭奪戰)串聯起來,講述一群熱血青年在那個年代裡的“成長”。

礙於篇幅需求,每場戰役的分量未得平均,主要集中在“小鎮突圍”和“高地爭奪”,剩下的前兩場,更多被彭順用來推進敘事、培養觀眾情緒。

具體到每場戰役中,編劇劉恒設計的精妙橋段加上彭順的獨特手法,整體觀感倒是不差

。江面大橋上的緊急撤退,五裡亭老爹和張洛東的齊力炸山,537爭奪戰的坑道遊擊,是有別于[戰狼]的大視野展演,但同樣精彩的戰爭戲。

最驚心動魄的一段發生在某小鎮,志願軍們踩到地雷,孫北川的一聲“別動”,表明了不知道有誰踩到,踩了幾顆,緊張的懸念頃刻降臨,一副赤裸的殘酷圖景順帶展開。

在攝影師陳偉年大量的手持鏡頭下,戰士們被炮火圍裹的緊張氛圍並不輸於[集結號],更何況還有爆炸關頭的慢鏡、和與[智取威虎山]類似的“彈道留痕”。

影片的運鏡亮點還在於模仿射擊遊戲的主觀鏡頭,及從步槍前端反拍回來的,Gopro記錄下的反主觀鏡頭。可以說,在面對龐大的戰爭場面時,彭順總有辦法讓槍炮對抗變得更有可看性。毫無疑問,這是年輕觀眾喜歡的方式。

同時,[我的戰爭]的不足也很明顯。在宏大的時代背景裡,彭順的視野卻相對狹窄。537一戰中,部隊出發前,沒有部署和分工,大傢伙站在一起,陳詞激昂地抒發著愛國情懷,隨即鏡頭一切,便上陣開打。

雖然戰鬥場面本身是很好看,但若真碰上喜歡較真的觀眾,這種好看從一開始就是不成立的。

拋開戰爭不談,彭順對片中一眾熱血青年的處理也稍顯潦草。性格方面,孫北川那樣的吃相粗野、文化程度不高的“大老粗”,竟也會在戰場上拽文弄詞,而張洛川的“粗”,則又好似一種強行偽裝。

兩人與孟三夏的關係則仿若三角戀的暗喻,然而戰士們屢赴前線,文工團負責後勤的分工,又註定了其中會有無奈的成分。

所以其實到最後,孟三夏更傾心於誰都已無關緊要,孫北川犧牲後,這層關係就此告破。

戰爭面前,感情線索並未喧賓奪主,這是好事。但一切帶著愛慕心理的關切因為動盪語境的關係,並未給“成長”的命題增光添彩,反而有種四不像的雞肋嫌疑。

大體上看,因為彭順留給戰爭戲份的事件太多,所以人物的站立空間被嚴重壓縮,更像電子遊戲中,因為技術不夠達標,而像紙片一樣的樹葉花草。

如此,位於刀刃上的人性,在面對離別與相聚時擺出的不同姿態,便也失去了扎實的立腳點。

看得出來,面對這樣一部大製作、大場面的戰爭電影,拍慣驚悚、懸疑題材的彭順很興奮,但若因此就丟了創作一部電影的章法,未免得不償失。

不過在預期的臨界線上,[我的戰爭]起碼在整體水準上還不至於滑鐵盧。這套主旋律情懷,沒有故作老成,它足夠親民,也足夠躁動。

來自看電影全媒體平臺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