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古代文明為中華民族留下了極其豐富的文化遺產,是目前世界上擁有“非物質文化遺產”數量最多的國家。那些中國文化“代表作”,你可曾瞭解?
►昆曲
發源於江蘇昆山至今已有600多年歷史的昆曲被稱為“百戲之祖,百戲之師”,眾多地方劇種都受到過昆劇藝術多方面的哺育和滋養。
中國戲曲自形成以來一直在舞臺上流傳,隨著時代的變化,從劇本到聲腔、表演不斷變革,昆曲則變化較少,對戲曲傳統特點保留較多,劇碼又極為豐富,被稱為“活化石”。
►皮影戲
中國皮影戲是一種以皮制或紙制的彩色影偶形象,伴隨音樂和唱腔表演故事的戲劇形式。皮影藝人在幕後用木杆操控影偶,通過光線照射在半透明的幕布上創造出動態的形象。皮影藝人有許多絕技,諸如即興演唱、假聲扮演,一個人同時操縱數個影偶,以及能夠演奏多種不同的樂器。相關皮影技藝經由家庭、戲班或師徒傳承。
►中醫針灸
針灸發源於中國,是中醫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中國優秀民族文化的代表,這個項目的成功申報是對中國傳統醫學文化的認可。中醫針灸是中華民族智慧與創造力的體現,其歷代延續的完整知識體系和穩定的實踐效果獲得了世界範圍的認可,為保障相關群體的生命健康發揮著重要作用,並成為其持有人的重要的文化認同符號。
►京劇
京劇以程式化、象徵性的虛擬表演為特色,注重手、眼、身、法、步的綜合運用,表達了傳統中國社會的戲劇美學理想,保留了被廣泛認可的本國文化遺產要素。
►珠算
珠算是以算盤為工具進行數字計算的一種方法,被譽為中國第五大發明,伴隨中國人經歷了1800多年的漫長歲月。它以簡便的計算工具和獨特的數理內涵,被譽為“世界上最古老的電腦”, 隨著電腦技術的發展,珠算的計算功能逐漸被削弱,但是古老的珠算依然有頑強的生命力。
►古琴藝術
古琴是最早的彈絃樂器,最古老也是最純粹的華夏本土樂器,具有深厚的民族文化色彩,位列“琴棋書畫”之首。
►中國書法
中國書法是以筆、墨、紙等為主要工具材料,通過漢字書寫,在完成資訊交流實用功能的同時,以特有的造型符號和筆墨韻律,融入人們對自然、社會、生命的思考,從而表現出中國人特有的思維方式、人格精神與性情志趣的一種藝術實踐。
►媽祖信俗
媽祖是中國影響最大的航海保護神。西元987年,福建省莆田市湄洲島的媽祖因救海難而獻身,被該島百姓立廟祭祀,成為海神。隨著航海業的發展和媽祖的影響擴大,歷代朝廷封媽祖為天妃、天后、天上聖母。
►中國雕版印刷技藝
雕版印刷技藝是運用刀具在木板上雕刻文字或圖案,再用墨、紙、絹等材料刷印、裝訂成書籍的一種特殊技藝,迄今已有1300多年的歷史,比活字印刷技藝早400多年。它開創了人類複印技術的先河,承載著難以計量的歷史文化資訊,在世界文化傳播史上起著無與倫比的重要作用。
►中國剪紙
中國剪紙是用剪刀或刻刀在紙上剪刻花紋,用於裝點生活或配合其他民俗活動的一種民間藝術。其傳承賡續的視覺形象和造型格式,蘊涵了豐富的文化歷史資訊,表達了廣大民眾的社會認識、道德觀念、實踐經驗、生活理想和審美情趣,具有認知、教化、表意、抒情、娛樂、交往等多重社會價值。
►傳統蠶桑絲織技藝
蠶桑絲織是中國的偉大發明,是中華民族認同的文化標識。這一遺產包括栽桑、養蠶、繅絲、染色和絲織等整個過程的生產技藝,其間所用到的各種巧妙精到的工具和織機,以及由此生產出來的絢麗多彩的綾絹、紗羅、織錦和緙絲等絲綢產品,同時也包括這一過程中衍生出來的相關民俗活動。
5000多年來,它對中國歷史做出了重大貢獻,並通過絲綢之路對人類文明產生了深遠影響。
▶龍泉青瓷傳統燒制技藝
龍泉青瓷傳統燒制技藝是一種具有製作性、技能性和藝術性的傳統手工藝。至今已有1700餘年的歷史。
在原料選擇、釉料配製、造型製作、窯溫控制方面,龍泉青瓷均具有獨特的技藝,其成品具有獨特的審美價值。龍泉窯燒制的“粉青”“梅子青”厚釉瓷,淡雅、含蓄、敦厚、寧靜,是中國古典審美情趣的表現。
還有很多就不一一列舉了。非物質文化遺產之所以要保護,不是因為好看,而是因為有用!如果“非遺”是中看不中用的東西,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就跟古董和藝術品收藏沒有什麼區別了。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今天,非物質的無形的遺產更加重要,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包含著難以言傳的意義、情感和特有的思維方式、審美習慣,蘊藏著傳統文化的最深的根源,保留著形成該民族文化的原生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