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魚漂選擇的小方法,老漁人都未必知道!

俗話說浮漂是釣魚人的眼睛, 釣魚人都離不開浮漂,現在市場上的浮漂種類真是可以用花樣百出,琳琅滿目來形容,使得好多釣魚人特別是初學釣魚的釣友選擇起來很是費心思,就連釣過一段時間的釣魚人想選擇一支也是很不容易,不知道自己應該選哪種漂才適合自己。 如果你想要選擇一支浮標但又不知從何下手時可從以下方面考慮:

▲福翼防爆漂漆醒目加粗浮漂,硬尾小扁尾棗核型立式浮漂底釣漂,韌性固化漂漆,漂尾自清潔,靈敏度高,清晰度好,不吃水,翻身快,下沉均勻,競技浮漂。

首先看是你要經常釣的水層

1、水皮漂:即垂釣接近水面的所用浮漂。此種漂為短竹腳+短粗漂身+短示標(即漂尾),追求的是翻身快(是指與鉤餌同步翻身,下同)。

2、淺層漂:即釣中上層水域的所用浮漂。此種漂為短竹腳+比水皮漂略長的粗漂身+略長的示標(約十目左右),追求的是翻身快,鉤餌降落時間長。

▲福翼醒目空心魚漂,採用納米材質,近視放大加粗硬尾底釣漂,視目清晰,魚訊明顯,顏色鮮豔,不吃水下沉快,浮力大。

3、深層漂:即釣中下層水域的所用浮漂。此種漂為長碳腳或長竹腳+粗大漂身+長示標(硬尾約十五目左右,軟尾約七目左右),追求的是釣餌快速到達釣層並縮短釣餌的降落時間。

4、底層漂:釣底所用的浮漂。此種漂為長碳腳或長竹腳+細長流線型漂身+長示標(硬尾約十五目左右,軟尾約七目左右),追求的是釣餌快速到底,下頓動作大。

▲採用優質納米複合材質,靈敏不吃水,棗核型漂身,自重輕,穩定性好,抗水流效果好;通纖設計,加粗醒目漂尾,混養魚漂。

其次是看漂尾

1、軟尾漂:漂尾為空心,整體浮力大些,靈敏度低些,但卻可過濾掉一些微小雜亂的假動作。它的動作真實性高,主要用於釣滑口魚和頂漂魚(吃餌動作為上浮)。

2、硬尾漂:漂尾為實心,整體浮力小些靈敏度高,主釣下頓標準動作。

關於漂尾的長短問題:漂尾越長,釣餌下擺後降落的時間越長,既行程越長,對於釣行程、釣介面魚來講漂尾長些好,但也有一點,漂尾越長靈敏度會越低。

▲友義蘆葦加粗尾混養魚浮漂,硬尾棗核長身鯽魚立式浮漂魚漂,純手工,採用純天然蘆葦,重很輕,浮力很大,靈敏度極高。

魚漂的材質:有蘆葦漂、孔雀翎漂、巴爾沙木漂

蘆葦漂:比重最小,浮力大,相對來講靈敏度最高,但也因靈敏度太高,漂的動作就多,所以蘆葦漂的動作亂,假動作多,使用此種漂需要一定的基礎和一段時間的摸索,找到感覺後越用越順手。

孔雀翎漂:比重稍大,穩定性高,信號真實,而軟尾去殼更是釣滑口魚的利器。

巴爾沙木漂:比重最大,漂體結實耐用,穩定適中,屬於中性浮漂,靈敏又不失沉穩,適合大部分魚情,初學釣魚的首選。

魚漂的靈敏度:比重越小,吃鉛(既所需的鉛重)越大越靈敏; 同吃鉛的漂,體積越小越靈敏;同體積的漂,吃鉛越大越靈敏。

▲這款小浮力夜光漂經過雷焱西蜀幾年時間精心研製,又在2016進行改進升級,加固衰光管,拒絕脫落斷尾。主釣混養輕口鯽魚介面,是一款專業的競技夜釣漂。

選定魚漂之後,還可以對魚漂的品質做一番檢查。

檢查外觀:

將魚漂拿在手中,漂頸位置架在另一隻手的拇指、食指間,邊轉動邊檢查漂身左右是否對稱、漂尖與漂腳是否構成一條直線等。如果出現漂肩高低、寬窄不對稱,漂身左右明顯不等以及漂尖插入漂身的位置不同心等,則證明這支魚漂不是一支做工精細的高品質產品。

另外,在目檢時還需注意檢查魚漂漂尖色目環是否清晰,間距是否過大或過小。因為,魚漂的漂尖部分是我們直接觀察魚訊的主要參照物,它的清晰、可視度如何,將直接影響我們對水下魚訊的判斷。

▲浮漂採用德國高分子納米晶體材料,自重輕,浮力大,不吃水,不漲目,信號非常靈敏,水阻小抗風浪等優點,做工精細,適合台釣不同場景、水域。

檢查重心:

將魚漂放在漁具店光滑的玻璃櫃檯面上,用手輕輕地撥動魚漂,如果它能夠在光滑的台板上滾動快捷、流暢,所經之處相連接可構成一個扇面圖形,並且在滾動中沒有搖晃、抖動等現象,就說明這是一支不錯的魚漂。

▲複合採用不吃水合成材料,具有天然材料中巴爾杉木的浮力,蘆葦的靈敏,孔雀羽的穩定,漂尾漂腳連體,緊密結合,不易斷裂,防止爆頂,不會脫落。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