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巴掌大的一方石硯,卻承載了兩千年的漢族文化!

硯臺,我國的一種傳統工藝品,想必大家都不會陌生。它是文房四寶之一,漢文化圈傳統書法的必備用具,就算沒用過,那也絕對見過。

硯,多稱硯臺。自秦代蒙恬大將軍改良毛筆以來,各種材質的硯臺也接連不斷橫空出世,如石硯、瓷硯、漆硯、鐵硯、銀硯、玉硯、水晶硯等多種硯臺先後踏上歷史舞臺。而這些當中,唯有石硯普及性最高,同時它也是最經久耐用的。

正史有載四大名硯,即洮硯、端硯、歙硯、澄泥硯。還有三大石,即端硯、洮硯、歙硯。當然,除此之外,還有松花石硯、龜山硯、黃石硯、徐公硯等好硯,只不過產量並不多,因而知道的人也少。而今天要說的,就是一種稀少的上等石硯——金星硯。

相傳書聖王羲之偶得一金星石,愛不釋手,磨製成硯,視為珍寶,故後人又稱該石為羲之石,該硯為羲之硯,顏真卿也對其極為愛惜。蘇東坡曾形容:“石墨如漆,溫潤如玉,金星遍佈,有大如豆者,細微發墨,叩之有聲,制硯上品也。”金星硯究竟是什麼?憑什麼得到這麼多文人墨客的青睞?

張愛萍,金星硯製作手藝的傳人,硯制已有四十餘年。縱觀整個制硯工序,大概有七大步驟,接下來就讓我們看看,他們是如何製成這名貴的金硯吧。

【一、 採礦選料】

找出合適的位置,然後開採,挖出質地堅硬且還得含有金星的石料。

【二、依形構思】

依據石料原有的紋理、形狀、大小,在此基礎之上,初步制定出成品的樣子。

【三、打制毛坯】

大致固定坯料,劃分切割之後,便成了硯坯。以前完全靠手動打磨的,現在有了機器的幫助,方便了不少。

【四、構圖走線】

在硯坯上勾勒成品的具體圖案,當然之後也會適當調整。

【五、切割雕刻】

借助各種金屬工具,一刀一刀雕琢,這一步費時也費力,更考驗手藝人的手藝,還要有一定的耐性。

【六、精修定型】

換上更細小的工具,精修各處的細節。

【七、磨光上蠟】

先用砂紙粗磨,再以小塊青石坯反復細磨拋光,最後才封蠟包邊。

金星硯的採礦選料至關重要,好的石料時常是要深掘數百米才會出現,且只採用硬度適中、剛中含柔的金星石。過硬難以細化,過軟不易化墨。紋理還得是星羅棋佈,或者遊走生動的。精挑細選之下,才會拿來雕琢。

金星石由山東費縣劉莊鄉出產,以此為原材料多番打磨雕刻為硯。這石料極為稀少珍貴,乃輕微泥岩所構成,內含硫化鐵結晶,看似嵌在墨玉中的金色繁星。也有成條彎曲的紋理,其狀如龍似鳳。金星石質感細膩而耐磨,制硯後著手生潤,滴水不幹,寒不結冰,研墨無聲,發墨如油,澀而不損筆。即便實在七月流火之下,墨汁依舊難以乾涸。因而古來聖賢,都想得到一方金星硯。

看著這硯臺上滿布的金星,讓我感受到更多的則是制硯人的精神。雖然金星只是微弱地閃著,可仍掩蓋不了這不俗的光芒。東東深深地被這種傳統手藝的光輝所打動!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