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後世傳奇:中國歷史上的那些特種部隊(下)

在每一個繁盛的王朝,都會有一支神秘的驍勇之師,他們是皇帝的王牌,是敵人的噩夢,是百姓的談資,也是後世的傳奇。

(上集戳這兒)

06. 玄甲騎

朝代:唐朝

兵種:輕騎兵

時間:約西元620年

隋唐時期,騎兵的發展達到中國戰爭史的一個高峰,尤其重甲騎兵一度成為主流,而且提倡“甲騎具裝”,也就是騎兵和戰馬均披厚甲。但在與機動性更強的突厥騎兵交手過程中,重甲騎兵屢屢受挫,於是中原政權開始仿效突厥建立精銳的輕騎兵部隊。最先改革騎兵的就是唐朝的開國皇帝李淵,而作為李淵他家老三,李世民繼續深化自己老爹改革志向,不斷精進,發展出一支精銳騎兵部隊,即玄甲騎。所謂玄甲,就是黑甲,該軍士兵都身著暗黑鐵甲,躍馬馳騁,甚是拉風。

《資治通鑒》記載:“秦王世民選精銳千餘騎,皆皂衣玄甲,分為左右隊,使秦叔寶、程知節、尉遲敬德、翟長孫分將之。每戰,世民親披玄甲帥之為前鋒,乘機進擊,所向無不摧破,敵人畏之。”也就是說,後來成就帝王偉業的李世民正是玄甲騎兵隊的大隊長,而且同樣穿著黑甲,身先士卒,並在與王世充遭遇的虎牢關之戰中以少勝多。

玄甲騎還有兩個特點值得一提。首先是人員構成十分複雜,每掃蕩一個地方勢力,就將當地的精銳騎兵納入麾下,比如隴西、涼州等地的騎兵,甚至還包括部分突厥騎兵。其次是鎧甲升級換代,拋棄了魏晉時期的具裝鎧,演變為以明光鎧為代表的唐十三鎧,明光鎧是一種護胸鏡鋥亮的板式鎧甲,外觀華麗,重量更輕,而且防禦力大大提升。

07. 岳家背嵬軍

朝代:宋朝

兵種:騎兵+步兵

時間:約西元1135年

說起南宋抗金名將岳飛,各位應該都能口述兩件他的英雄事蹟,尤其後背的“精忠報國”刺青文身。但提到他統領的軍隊,知者想必寥寥。嶽飛的直系岳家軍是南宋中興時最強大的一股軍事力量,鼎盛時期約有十萬人,分為:前軍、後軍、左軍、右軍、中軍、游奕軍、踏白軍、選鋒軍、勝捷軍、破敵軍、水軍和背嵬軍等十二軍。其中踏白軍、游奕軍和背嵬軍為三支騎兵部隊,是嶽飛專門為了對抗金軍騎兵精心打造的,堪稱岳家軍的精銳。其中的背嵬軍則是騎兵中的先鋒,後來更是成為嶽飛的親兵衛隊,可以說背嵬軍是岳家軍的中流砥柱。

背嵬軍趨向成熟後,不止騎兵部隊壯大到8000人規模,更發展出一支萬人規模的步兵軍團,並且開創了步兵在平原擊潰金人精銳騎兵的經典戰例。至於背嵬軍騎兵,細節就更多了,騎兵背嵬主要裝備長、短刀各一,約十支短弩、二十支硬弓,以及鐵葉片革甲等。戰術多變,常常分成多個獨立的戰鬥小組,緊密配合,與敵人作戰時,往往在距敵人百余步時就由七八人放箭,七八人用短弩射馬,然後長刀對劈,迅速衝鋒,集結,再衝鋒,從而大量殺傷敵兵。就是靠此戰術,朱仙鎮一役,奇跡般地以500背嵬精騎大破十萬金軍,逼得金人感慨“撼山易,憾岳家軍難”。

08. 神機營

朝代:明朝

兵種:槍炮兵

時間:約西元1410年

永樂八年,朱棣征交趾(今越南)時,得神機槍炮法,於是創建了明朝的神機營。後來明成祖又提出“神機銃居前,馬隊居後”的作戰原則,神機營配合步兵、騎兵作戰,發揮了重要作用,使火器的應用更趨專業化。神機營是明代京城禁衛軍三大營之一,也是明軍中專門掌管火器的特殊部隊,這支戰略機動部隊以銅火銃為主要裝備,後期又添置火繩槍。這種獨立槍炮部隊建制當時在全世界都處於領先地位,比歐洲最早成建制的西班牙火槍兵(創建於1510 年),要早一個世紀左右。作為世界上最早建立的火器部隊,神機營的建立也使炮兵成為一個獨立兵種寫入人類戰爭史。

神機營一個營的標準編制是:步兵3600人(全配火器)、騎兵1000人、炮兵400人(管理野戰重炮及大連珠炮),共計5000人。作戰時,列於陣線前列,各炮隊之間有一定間隔,便於裝填炮彈,可以輪番齊射,用炮火摧毀敵人陣地。1410年,明軍在大漠受到蒙古韃靼軍隊阻擊,神機營用炮火攻擊,敵軍的防守陣地被神機營的炮火所摧毀,大部分守軍在炮火中喪生。可見,冷兵器時代的對戰方式,在現代作戰武器面前真是不堪一擊。

09. 戚家軍

朝代:明朝

兵種:槍炮兵

時間:約西元1560年

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戚家軍成軍于浙江義烏,因統帥為戚繼光而得名,總兵力4000人,主力是義烏的農民和礦工。戚家軍因為戰無不勝的戰績和高達十余萬的斬級記錄,被譽為“16至17世紀東亞最強軍隊”。

戚家軍百戰不敗的原因在於戚繼光的治軍思想極為先進,以東亞最先進的武器裝備部隊,後膛的神威將軍炮、佛郎機炮,還有鳥銃、倭刀、鐵甲等。車營火器比為 43.60%,馬營火器比為 42.57%,步營火器比為 48.02%,輜重營火器比為 58.70%,其中以輜重營火器比最高。

同一時期的歐洲正流行西班牙大方陣(一個大方陣規模相當於明朝的「營」),單一規模西班牙大方陣配付的火器比為22.38%(不含炮兵)。日本戰國大名是以「備」為基本戰術單位(也相當於明朝的「營」),一個「備」的火器占比為20.98%。均與戚家軍相去甚遠。縱觀彼時的全球軍事力量,只有奧斯曼帝國的新軍火器(占比約在30%),和戚家軍的差距還小一些。

查看戚家軍戰績,多數是與倭寇對抗,常見“斬真倭五千餘級”,“共斬殺真倭兩萬餘”這樣的記錄,戚繼光抗倭英雄的美名果然名不虛傳。

10. 燕雲十八騎

朝代:無國界

兵種:說不清

時間:不確定

燕雲十八騎大概是最虛無縹緲,最具傳奇色彩,也最符合現代軍事理念對於特種部隊要求的一個神秘團體。

說它虛無縹緲,是因為正規史書中並未有關於燕雲十八騎的直接文字記載,只有在《三國演義》、《新唐書》這樣的文學作品裡有相關描述,比如《三國演義》第十四回 :“曹孟德移駕幸許都,呂奉先乘夜襲徐郡,張飛此時酒猶未醒,不能力戰。呂布素知飛勇,亦不敢相逼。十八騎燕將,保著張飛,殺出東門,玄德家眷在府中,都不及顧了。”這可能是最早關於燕雲十八騎的記載了。而《新唐書》中描寫的“燕雲十八騎”則是隋唐時期一支精銳騎兵,也就是說,在不同歷史時期都出現過燕雲十八騎的名號,讓人不由得懷疑這支神秘之師是否真的存在過。

說它傳奇,是因為燕雲十八騎只由十八個人組成,他們身著寒衣,外披黑色長披風,臉帶面罩,頭蒙黑巾,腳踏胡人馬靴,背負大弓,腰佩彎刀。他們神出鬼沒,很少涉足中原,從未有人看過其真面目,每次出現時,都將給大漠蠻族帶來一次慘絕人寰的大殺戮。

關於他們戰力的描述,一句話便可概括,“快如風,烈如火,所到之處,寸草不留。強弓彎刀,善騎善射,以一敵百,未嘗一敗。”當然,以上文字必有誇張之處,燕雲十八騎的人數應該未必拘泥於18人,可能是幾十人,但肯定不會特別多。他們到底存在於哪個朝代,已無據可考,合理推斷的話,“燕雲十八騎”應該是古代文藝工作者對救百姓于水火、挽狂瀾於既倒的精英部隊的美好想像和通用泛指。

Tips:國外歷史上的那些著名特種部隊

亞述騎兵——世界上最早的騎兵

馬在戰爭中的應用歸功於遊牧民族。早在西元前兩千年赫梯人就用雙駕輕型戰車橫掃腓尼基、美索不達米亞和埃及。而最早的正規騎兵則是西元前9世紀出現的亞述騎兵。那時候的騎兵個個都是馬術高手。三千年前,還沒有馬鞍和馬鐙,只用韁繩控制馬需要高超的技巧。亞述軍隊中有三種騎兵:輕騎兵,裝備弓箭和標槍;騎弓手,身穿硬皮甲;重騎兵,裝備長矛和劍,負責近戰接敵。

馬穆魯克駱駝騎兵——不騎馬的騎兵

冷兵器時代,駱駝騎兵是當之無愧的沙漠之王。馬穆魯克騎兵是在蒙古騎兵崛起之前唯一一支讓歐洲重騎兵欲哭無淚的軍隊,雖然原因有些奇特——由於馬匹對駱駝的氣味非常厭惡,很多歐洲騎士還沒來的及與敵人拼上幾刀就因為馬匹受驚從馬上摔下來了!

當然,馬穆魯克駱駝騎兵還是有相當的實力,他們依賴沙漠地形,使用半月形彎刀,裝備著相當嚴密的甲胄,加之宗教信仰和高昂士氣,使得他們成為一支非常可怕的武裝力量。直到十八世紀拿破崙入侵埃及時,裝備了火槍的法軍騎兵在金字塔戰役中才打敗了一支馬穆魯克駱駝騎兵軍團。

斯巴達重步兵——戰爭史上第一支職業軍隊

斯巴達重步兵是千古戰爭史上的一個傳奇,也是史上第一支完全職業化的軍隊,每一個斯巴達人都是天生的戰士,頑強的意志、嚴格的紀律性和出色的攻擊能力使得斯巴達戰士所向披靡,在這一點上就連後來的馬其頓方陣也不能比。在希波戰爭中,李奧尼達的500名斯巴達士兵帶著3000希臘聯軍與波斯10萬大軍鏖戰不分勝負,最後波斯靠著希臘叛徒的指引才勉強獲勝。一年以後的普拉提亞決戰中,以斯巴達重步兵為主力的3萬希臘聯軍輕取波斯精銳的8萬主力,完成復仇。

(完)

編輯=由之 文=Boyrun 助理=劉思潔

本文刊登于《男人裝》

(未經許可禁止轉載。轉載及稿件合作請聯繫)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