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黃疸是指出生28天內,新生兒由於膽紅素代謝異常,引起血中膽紅素水準升高,而出現的皮膚、黏膜及鞏膜黃染為特徵的臨床徵象,它分為生理性和病理性黃疸。
那麼,什麼是膽紅素?為什麼新生兒會增多呢?
我們身體裡的每一個紅細胞,無時無刻不在進行著一個新生、死亡、又重生的過程。新的紅細胞一代代的產生,老的紅細胞一批批死去。死掉的紅細胞屍體被身體處理後就會產生一種叫膽紅素的東西。
膽紅素通過血液進入肝臟被解毒處理,然後變成膽汁排到腸道,再被腸道的有益細菌親密接觸,最後隨著大便排出體外。
然而並不是所有的膽紅素都隨著大便排走了,實際上排到腸道的膽紅素還有10%-20%沒被細菌處理,它們在腸道再次被吸收,回到血液裡,然後再到肝臟、腸道,再被吸收,如此不斷重複。我們給這個比較繁瑣的過程起名叫“膽紅素肝腸迴圈”。
請注意,在膽紅素代謝這個每天都重播的戲劇裡,除了膽紅素這個主角,還有幾個配角:死亡的紅細胞、血液、肝臟、肝腸迴圈、腸道細菌,它們都起著很重要的作用。
那麼,究竟為何新生兒會出現黃疸呢?新生寶寶,尤其是早產兒,體質很弱,身體裡死亡的紅細胞比成人多,肝臟解毒能力也更弱,腸道有益細菌較少,繁瑣的肝腸迴圈自然就較多,於是他們血液裡的膽紅素就明顯增加了。
血液裡膽紅素增加到一定程度,皮膚的黃染就肉眼可見了。
生理性黃疸在寶寶出生後2-3天出現,4-6天達到高峰,7-10天消退,早產兒持續時間較長,大概會持續2周,除有輕微食欲不振外,無其他臨床症狀。生理性黃疸對寶寶並沒有傷害,病理性黃疸才需要爸爸媽媽們關注了。
如果黃疸出現的很早,又褪的很晚,寶寶變得反應差、哭聲弱、吃奶差就要趕緊就醫了,防止發生嚴重的核黃疸,影響寶寶智力。所以,新手爸媽們一定要嚴密觀察寶寶的各項表現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