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個畫面控
一部好電影
除了講一個好故事
畫面美美美
也是必不可少的!
▲[墜入] 劇照
總有人說畫面美如畫
今天,跟大家說說
電影和畫之間的玄機
中國畫家對線的研究極其精深
創造出多種用筆技巧和線形
比如古代就有中國畫技法十八描
由此可見,線條雖小,但門道頗深
▲張大千 《白帝清曉 》
線條可以展現
物態的本真美、力量美
甚至是神經質的美感
也同樣遵循此類美學範疇
▼
首先,線條的排列要滿足基本的審美需求,橫、豎、斜、曲、圓等不同形式表達開闊,寧靜甚至是放浪的情緒。
在法國古典主義繪畫大師安格爾的作品中,我們感受到了最直觀的乾淨線條與造型的平整。
在《土耳其浴女》中塑造人體時,安格爾發掘到了人類最本質的美,對裸☆禁☆體的完美描摹,將袒露的身體推向了典雅的美學寶座。
這完全得益於他對線條的經營,真正意義上演繹了完美主義的象徵。
▲《土耳其浴女》
電影中也不乏此類構圖嚴謹的自然之美。
在[花樣年華]中周慕雲的妻子和蘇麗珍的丈夫都從未露過臉,這也是[花樣年華]的一大特點,將情☆禁☆欲隱於最深處,利用優美精緻的畫面丈量情☆禁☆欲的尺度。
▲[花樣年華] 劇照
攝像機的角度是在遠處透過窗戶層層“窺視”拍攝的,層次越多,矛盾就越多。左方豎著的黑色牆壁(直線)與右畫面的圓形(曲線)窗戶形成外在的視覺衝突,衍生出內在的戲劇衝突。
▲[花樣年華]劇照
這種戲劇衝突正是一種伏筆:周慕雲與妻子之間將發生一些不太好的“事情”。而你也同樣可以把周慕雲妻子代表成圓形的抽象元素,請與下面這張圖作對比。
▲[花樣年華] 劇照
周慕雲的畫面與上圖又形成對比,這個鏡頭是以方形構圖畫框的形式出現,與上圖周妻子的圓形元素是恰好相反的。這就是王家衛鏡頭語言的內部力量,方圓對抗,互為表裡。
▼
其次,線條的力量美也帶來了蔚為大觀的態勢,這種繪畫線條的力量在德國版畫家珂勒惠支的手中達到了巔峰,魯迅稱:“那沉默之回聲比叫出來的更猛烈。”
珂勒惠支《戰爭》系列木刻版畫《寡婦》:這鬼斧神工的線條張力鐫刻在那近乎崩裂的皺紋中,那是戰爭摧殘下的人民寫照,一種無聲的呐喊。她巧妙地將繪畫語言深入到人類內心深處,使人淨化且感動。
▲珂勒惠支《戰爭》系列木刻版畫《寡婦》
同樣的,這種線條密集排列呈現出的張力在電影中也是屢見不鮮。
在電影視聽語言中它被暗藏在緊張刺激的戲劇衝突中,挑動觀眾的神經。
在經典懸疑片[精神病患者]中,當女主角瑪麗恩慘遭殺害之時,希區柯克在此處借助影像(一種戀物癖的傾向)用強力噴射而出的水流,製造出一種令觀眾觸目驚心且毛骨悚然的緊張感,毫無疑問,這正是線條組合而成的壓抑感。
▲[精神病患者]
除了希區柯克,還有一位導演喜歡在自己的作品中設置這種迷宮式的技巧。
朴贊鬱不僅是一位喜歡虐情的導演,同時也喜歡“炫技”這種炫技並無貶義,作為朴贊鬱最鮮明的電影創作風格,這種“炫技”無處不在。
在[親切的金子]中左畫面纏繞在一起的麻繩(曲線線條)與右畫面神色慌張的金子形成某種呼應,麻繩原本就具有捆綁之意引申而來就代表一種束縛。
這恰恰是暗示了金子所處於危險之境,並且與電影中的其他人物之間存在著一種“剪不斷,理還亂”的複雜人物關係。
▲[親切的金子]劇照
在[老男孩]中這張垂直構圖是極富有戲劇性的。
作為平面化的視覺影像在構圖上不僅僅要考慮豎向構圖還應該考慮到橫向構圖,這樣才能做到和諧,穩定的效果。
▲[老男孩] 劇照
導演在觀眾可以見到的影像中採取了大量的垂直影像,垂直的電梯門口、電梯內部垂直的直線,包括主人公李有真也是可以看做是一個抽象的“垂直線”。
單線條的堆積排列,一種孤獨的肅殺感彰顯無遺。
[老男孩]中不僅僅有垂直線條帶來的力量感,朴贊鬱還開創性地使用了傾斜線條(傾斜的地平線,傾斜的角度)。
▲[老男孩]劇照
眾所周知,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所見的影像中,地平線應該是直的,但這個鏡頭卻很明顯地將攝影機向右下方傾斜,這足以引起觀眾的注意,尋仇者吳大修在這條路上奮力地跑著,而地平線的傾斜給人感覺吳大修跑地異常吃力,這也預示著他尋仇之路的艱險。
▼
最終,看慣了尋常的線條模式,藝術家則會選擇更為神經質的美學突破。
這其中的代表人物當屬奧地利表現主義畫家席勒。在他的繪畫世界中充滿著矛盾意味。纖細、敏感、孤獨卻又強悍、自帶羞澀的“變態”氣質。
席勒的《自畫像》中:反常規的線條(介於直線與曲線之間),誇張、大膽,情緒濃烈。筋骨與肌肉的機理感被附體在他的每一部作品中。那看似生澀的筆觸卻富含一位藝術家的獨特魅力。
▲席勒的《自畫像》
試想,若是一部電影完全被這種起伏感激烈的線條所包圍,那會多麼有趣!
幸運的是,早在將近一個世紀之前,德國表現主義里程碑式作品[卡里加裡博士的小屋]就用驚為天人的佈景美術設計,顛覆性地超越了敘事本身的語言魅力。
▲[卡里加裡博士的小屋]劇照
[卡里加裡博士的小屋]中密佈空間的線條,仿佛每一條線路都是佈景師精心安排的結果。粗細、長短、疏密、質感打造成一副副暗藏謎語的電碼符號。
再配以同樣扭曲變形的配樂,伴隨著妄想症與夢遊感,這份恐慌的氛圍走向了巔峰
這種詭異的線條同樣存在於另一部風格清奇的電影中,它就是[皮羅斯馬尼]。
“日子啊,就像浪裡開破船,風往哪兒吹,你就往哪兒飄”,格魯吉亞著名畫家皮羅斯馬尼一生貧困孤獨,居無定所。
影片[皮羅斯馬尼]模仿皮羅斯馬尼的繪畫作品。
風格質樸,而整體線條卻有一種抽搐似的敏感羸弱感。畫面中心的人物面色蒼白,眼神中流露出的傷感溢屏而出。
▲[皮羅斯馬尼]劇照
無論東西方藝術,這都是一個大同世界。
就像作為東方繪畫代表的中國畫也一樣強調線條的作用,中國畫的空間、質感以及營造出的最終意境都是靠著幹濕,濃淡的筆墨線條進行表達。
而電影在塑造故事建立情感時,也在依賴於這些視覺語言,這灑脫動感的節奏閃耀在電影畫面上,銀幕上流淌著生命的奇跡。
來自看電影全媒體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