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這可能是中國最後一部膠片電影,你確定不看?

[路邊野餐]後

又一部藝術電影

值得曬票根在朋友圈裝個逼

它就是[長江圖]

▲[長江圖] 海報

[長江圖]講的是

一個船長和岸邊女啪啪啪

哦,不對,談戀愛的故事

一般來說,大部分人

印象裡的船長是這樣的:

▲[加勒比海盜] 劇照

但[長江圖]中的船長是這樣的:

▲這麼憂鬱肯定是文青啊

然而,這種打扮

並不妨礙這部電影的逼格

因為,當你被這部電影刷屏時

你可能會看到這些字眼

中國最後一部膠片電影”

膠片電影的畫風一般都很美

比如去年侯孝賢的[刺客聶隱娘]

▲[刺客聶隱娘]

此時,裝逼的點來了

請拿小本本記好:

這次[長江圖]的攝影

和[刺客聶隱娘]一樣

出自金牌攝影李屏賓之手

▲[長江圖]

作為今年唯一入圍

三大電影節的華語片

它獲得了柏林傑出藝術成就銀熊獎

而這個獎其實就是最佳攝影

▲李屏賓柏林獲獎

是不是瞬間覺得逼格好高

而“中國最後一部膠片電影”的由來

是因為拍這電影那年恰逢柯達停產

再加上膠片電影的放映也越來越難

這也許不會是

中國最後一部膠片電影

但給影迷敲醒警鐘,且看且珍惜!

▲[長江圖] 劇照

話說,此影片還提及

魔幻現實主義

不用怕智商不好使

反正看不懂這件事

你絕對不會是自己一個人

▲別怕,蒙圈與你同在

那麼問題來了

我們為什麼要推薦

一部蒙圈的電影?

因為它除了能很好的裝逼以外

它還是一部美得不要不要的電影

不過,別怪小編沒提醒你:

[長江圖]排片量只有2.9%

相比於同期上映的[鯊灘]

[長江圖]的排片量連其十分之一都不到

所以,想看就抓緊去看

畢竟錯過了,這片可能就

看不到中國膠片電影了

▲[長江圖] 劇照

如前文所說,影片在柏林獲得最佳攝影,古典韻味與全篇綴滿詩歌的[長江圖]相輔相成,觀眾看到的長江更像一幅山水畫,堅持用膠片拍攝,讓影片充滿80年代質感。

這給影片“好看”提供了極大保障,畫面美炸是看完電影后的第一反應。

▲[長江圖] 劇照

目前,IMDb上評分7.3分:

而國內豆瓣評分為7.1分:

看完兩個網站的評分,肯定覺得[長江圖]頂多算一部正常水準國產片,遠不到高分佳作。

但柏林電影節落幕時評審團主席梅麗爾·斯特裡普說:“如果可以,我想給這部電影再多一個獎。”

▲影片主創亮相柏林

除了攝影,從主創陣容看,還是很有看頭!

有文藝片專業戶秦昊震場,他在影片裡飾演男主——高淳,廣德號這艘船上不靠譜的船長。

他是那種眉眼紋風不動,內心卻波濤洶湧的演員。

在婁燁的鏡頭下,他是[春風沉醉的夜晚]中風情萬種的同性戀者:

▲失戀後換成女裝唱歌

他是[浮城謎事]中擁有兩個家庭的出軌丈夫:

在獲獎無數的[推拿]中,他是失明的沙老闆:

與生俱來的悲情氣質,對盲人的演繹簡直以假亂真。

在王小帥的[青紅],他是那個青年技工和身穿喇叭褲跳貓王的青年:

憑藉“第六代導演”之手的文藝電影,秦昊已經7次入圍國際電影節。

“孤傲、冷、陰鬱、擰巴”,是他塑造的眾多邊緣人物中的共性。

這次[長江圖]失敗文藝青年形象,對他的挑戰更多是來自外界拍攝環境。

他坦誠這是拍得最辛苦的一部電影。拍攝期間全在船上,為了塑造長期船工形象甚至幾個月不洗臉增重15斤,以達到水腫的狀態。

對於導演楊超,多數人陌生,但小編要說他來頭不小。

他是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93屆的畢業生,和徐浩峰、賈樟柯同學。

▲導演楊超

他受到坎城電影節的兩次垂青。在2000年,楊超就憑藉北影上學時期拍攝的短片[待避],拿下坎城電影基金會三等獎。

第一部長片——[旅程]在2006年獲得當年坎城電影節“最佳處☆禁☆女作特別獎”,也是迄今為止中國電影唯一得這個獎項的片子。

▲[旅程] 海報

在[旅程]中就對長江有感情,加上淮河邊長大,武漢長江邊上學。讓楊超對河流有執念。

在[旅程]中徐浩峰做了回客串,他說楊超是那種能為理想付出很多的人。

在[長江圖]拍攝及製作過程就能感受到這種堅持。

6年籌備,2年拍攝,2年後期,加上前期的采風,耗時十來年。

因為劇本需要,堅持拍攝時沿著長江逆流而上。

膠片拍攝比數位大很多。拍完的膠片需要暫存在船上的冰櫃,每到一個大岸口,送片員帶著膠捲在機場上和安保人員鬥智鬥勇,才避開安檢曝光廢棄的風險。

▲楊超作品豆瓣評分

從豆瓣上就可以感受到,看楊超作品的絕對是少數。是不是隱藏高手?大家可以進影院自行判斷。

瞭解完影片畫面美炸

和重要主創的厲害後

我們繼續說說

為什麼這部電影“不好懂”

正如開頭講的,影片講述的是長江上失(詩)意船夫和岸邊女橫跨長江的愛情故事,把男女情感構架在長江這條魔幻之河上。

透過他們一次次的重聚、分離,在情感的變化中看長江沿岸的景象變化和不同時空間的交換。

▲生活在沿岸的人總在分別

對於看不懂的梗,楊超自己打趣地說“一遍肯定是不夠的”。

很多打著“文藝”幌子的影片,用弱化劇情來表達自我藝術,說白就是故弄玄虛。

但小編看完[長江圖]後發現:存在看不懂的原因,不是因為劇情,而是觀眾對敘事結構不理解。

劇情是完整,而敘事結構上現實和回憶兩條主線夾雜著正敘和倒敘。

高淳身上發生的故事是正敘,他逆流而上一路回溯,船的行進和回憶交織在一起。

安陸的故事是倒敘,在他逆流而上的路上,是安陸一生的回憶,從老到年輕,全程二十來天也是安陸二十來年的命運。

於是你看到,高淳這個船夫每到一個岸口,都會遇到一個長得一模一樣的女人,然後啪啪啪、做飯、偷菜、散步。

加上楊超是重度科幻、魔幻小說愛好者,在採訪中他說在下一部影片是魔幻動作片。

他在寫[長江圖]劇本時遵循的定律中,其中有一條是“高淳能看到的觀眾才能看到”。

所以影片呈現的安陸,只是透過和高淳的幾次相遇,增加了觀眾對安陸情感變化的理解難度。

這樣的敘事方式,滿足了兩人情感迷離性,和江上氤氳的霧氣一樣,讓觀眾難以分辨。

而串起是空間轉換的是那本被高淳在船上找到的詩集——長江圖。

逆流而上,順著詩集上的座標,上海、江陰、荻港、安慶、武漢、荊州、三峽大壩...一個個地名成了詩歌的落款。

通過詩歌,打開時空之門,現實和回憶交織。

忍不住感歎,80年代的文青擱現在,大概也就是走到哪發條朋友圈帶個定位。

導演選擇這樣的敘事結構,滿足自己的藝術野心,但忽略了買單觀眾的觀感。

在人物塑造上,詩人的角色中的痛苦是少數存在,不能觸及到多數人的痛感。

數千年來,長江兩岸的變化,他是一個沉迷過去甚至有點憤青的青年,試圖把一個少數存在的形象屹立在宏偉的長江上,完成一次史詩般巨作。

而安陸的女性形象,因為敘事角度的原因,她是不完整不夠豐滿的,短短幾幕身體力行去無畏修行的場景也讓多數人望而生畏。

在導演極為“克制”的表達中,演員的表演只有解讀性而喪失了觀賞性。攝影呈現的畫面達到了史詩般,但電影本身遠沒有。

相比同樣和長江有關的[三峽好人],兩條主線同樣和尋找有關。

山西煤礦民工韓三明在三峽庫區尋找妻子和女兒,山西護士沈紅來尋找兩年沒有回家的丈夫郭斌。

▲[三峽好人] 劇照

視覺呈現上,是浪奔浪流的大江、燈火璀璨的新橋、寬闊洋氣的奉節新城、巍然聳立的三峽大壩。

用普通人的情感帶入,敘述三峽變化中,長江流域那一個個被淹沒的土地上人民的漂泊,充滿現實主義詩意。

▲[三峽好人] 劇照

不可否認[長江圖]背後蘊含著楊超的野心和天才般的靈光乍泄,時空想像力也使整部電影具有探索性。

影片背後有哲學、生命、不可逆等思考,但用小眾群體來表達,讓影片充滿人到中年對過往的意淫和對現在曖昧的嫌疑,影片格局過於狹隘。

不禁想到同樣具有哲學意味且探索性的[生命之樹],泰倫斯·馬力克和楊超都選擇在多個時空中穿梭切換,都採用了詩歌的表現手法。

但在駕馭野心能力上,支撐這一切的內容之核,是關於生命意義的詢問,所以儘管影片晦澀難懂,也無法阻擋它成為大師之作。而[長江圖]顯得更矯情。

影片的“好看”在於呈現了一個無邊無際浩瀚的長江,江上汽笛聲和發動機此起彼伏,每個富有詩意的地標在鏡頭中變得生動,岸枯萎搖擺的蘆葦,三峽上出現的零星煙火,陡峭山壁間行走的身姿,以及80年代質感的畫面。

[長江圖]的配樂創作者左小祖咒在首映中提到的長江情結。這條母親河觸及著每個人的心,我們對她陌生又熟悉,陌生在我們可能沒在長江邊上成長,沒在長江上航行過,熟悉在我們從小朗朗上口的詩歌,已經把長江這個名字嵌入骨子裡。

前有李白的”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後有[長江圖]上的詩歌”兩岸城市已背信棄義,我不會上岸,加入他們的萬家燈火“。影片最後,隔江相忘也正是”君住長江頭,我住長江尾“的詩意。時空的交匯,不同時代的詩歌流淌在長江上。

[長江圖]的不夠完美不在於技術,而是認知上。但依然推薦你們去感受長江,通過這部[長江圖]進入長江,而不是過度糾結和解讀劇情,順著[長江圖]逆流而上,尋找我們共同的源頭。

不過,小編在此還是要溫馨提示:看此片前一定要補好眠,因為實在是有點悶,就別選累的時候去看了。不然,這片對你來說只有三個字:很好睡。

來自看電影全媒體平臺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