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而言,家庭的智慧會被稱作“智慧家居”。然而,這個詞並沒有真正說明家庭的智慧方式。當前在智慧家居市場發力的企業,要麼出自傳統家電行業,要麼來自純互聯網行業,發展方向上各自存在一定差異。如電器行業做智慧家居,通常會把產品功能做得很好,但連接功能卻做的很一般;而純互聯網行業的企業在做智慧家居時,往往會更強調產品的連線性,從而忽視了產品本身的功能屬性。
過去幾年智慧硬體如過江之鯽侵襲而來,在很大程度上教育了市場,也讓人們對智慧化有了更深入的瞭解。其實智慧化是個跨學科的概念,不是做個簡單的設備連結就可以稱之為智慧化了。例如:當前家電廠商們脫離設備本身現狀,只談通過Wi-Fi遠端控制,比如洗衣機可以遠端控制運轉,可惜將髒衣服放入洗衣機的過程還需人工作業,這並未向用戶提供真正的智慧解決方案。

通過通信模組對設備進行連接和控制只是完成了基本步驟,後面還需要通過智慧演算法讓設備單獨完成任務,並完成設備之間的協同配合。而從目前智慧硬體的發展狀況來看,大部分仍只是“偽智慧”設備,僅通過Wi-Fi通信模組提供了基礎的聯網的控制而已,與真正的智慧化相去甚遠。
因此,解決通信問題只是智慧化的最初階段,並不是全部。從底層通信方式向上來到服務層,很多東西就原形畢露了。例如設備的智慧化控制,是需要使用場景做支撐的,這裡面涉及到設備自動控制及協同問題,用戶需求是不是支持的問題等等。
如今很多智慧硬體廠商,包括家電廠商,都會喜歡用Wi-Fi通信模組和藍牙標準作為連接手段,並借此推廣自身的智慧化項目乃至生態標準,但從長遠來看很難成功。目前,中國大多數廠商各自建立一個自己的模組化協定,把其他硬體設備廠商強拉進來,使得整個策略架構非常模糊。當年小米推出小米智慧家居控制中心業務,可以在小米手機上裝上APP控制軟體,結合家中的智慧家居硬體設備來實現遠端控制家中的燈光、窗簾、家電和安防設備等。之後小米在智慧家居領域陸續推出了多款智慧硬體產品,尤其所推出的路由器,在當時小米設想透過路由器欲成為智慧家居的控制中心,到如今,小米的智慧家居之路並不順利,對於家庭互聯網,小米的思想似乎有點“窄”,只把重點放在了設備連接及硬體上面。再如百度度秘通過APP的形式,來發展智慧助理,由於沒有按鍵觸發的功能,每次只能通過打開APP,才能實現交互,這種方式會大大增加使用者使用繁雜度,用戶體驗隨之減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