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我不是針對誰,我是說今天的國產恐怖片都是辣雞

又一部新片狠狠抽了中國電影的臉。

《招魂2》

上周剛放出資源。

沒白等。

豆瓣7.8。

比第一部7.5高。

個人評論自當別論。

至少在大眾評分上,《招魂》系列的大旗立起來了——沒有走向“續集崩壞”的節奏。

必須承認——

即使膽大如Sir,即使對溫子仁的恐怖三板斧瞭若指掌。

但看《招魂2》,Sir還是,被驚到了。

借著《招魂2》風雨來襲的契機,Sir今天就給你們說說,溫子仁何以成為今天的恐怖電影一哥。

及,國產恐怖片,離《招魂》還差在哪。

以下內容涉及部分劇透,請酌情觀看。

溫氏恐怖片的第一大招,是真實。

在《招魂》系列,那些欲說還休,如老井般深不見底的歷史事件,才是第一主演。

《招魂》,用作引子的“安娜貝爾娃娃”、鬼屋、驅魔師沃倫夫婦,都確有其人其事。

這下馬威給的。

根據真實故事改編

《招魂2》如法炮製。

故事的源頭,來自一起曾發生在紐約的靈異殺人案——

一位年輕男子聲稱受到惡靈教唆,在某個晚上,一夜之間,殺死全家。

懸疑氣氛就此確立。

故事的主體,則取材自20世紀70年代極具爭議的“恩菲爾德事件”。

該事件是史料最全的鬧鬼事件之一,當年曾驚動英國BBC參與調查。

為了讓觀眾100%相信,溫哥甚至在電影宣傳期,就針對性地搬出當年受害者的採訪。

當你在不同場合,不同時段,無數次看見一個滿臉喪氣的女人,以新聞片的形式,對著鏡頭講述自己小時候的撞鬼經歷。

發出怪聲音

其間,穿插各種老照片、舊錄音。

你要是還沒“入戲”,那我也沒sei了……

可以說,“真實”,是貫穿於《招魂》系列的第一元素。

連“鬼上身”這種游離於常識之外的經驗,都渲染得如教科書般準確。

請注意該系列鬼魂的行事規則。

第一步,是只聞其聲,不見其“人”。

首先出現,一般就是說話聲、腳步聲,感覺有另一個人存在。

第二步,從聽覺,擴散到視覺騷擾:

受害者一般都是那些,心理承受能力比較差的人,把受害者嚇倒,摧毀他們的意志。

當你不堪其擾,意志處於崩潰邊緣時。

它們才趁虛而入,鳩占鵲巢。

也就是我們常常說的——鬼上身。

仔細回想第一部的情節,是不是完全遵循三大步驟?

第二部,同樣如此。

聽到。

見到。

無處可逃。

珍妮特睡著了

現在是我在說話

不過,今天的觀眾,早被各種恐怖片洗腦,即使你把形式做得再足,內容不嚇人,照樣被嫌棄。

這時,溫氏恐怖片第二絕殺出場了。

長相洗剪吹的溫哥,深知高級的恐怖質感,絕不在於那些撒血漿,咋呼呼的視聽暴力——那是低級的生理刺激。

他追求的,是安靜而幽涼的窒息感。

按機叔的說法是,一般恐怖片是想讓你看見什麼,但《招魂》反其道而行,它是要讓你看不見什麼。

恐懼的根源,是未知。

從《招魂》開始,溫子仁就精於此道。

鬼怪主體要麼隱匿於黑暗,要麼被門遮擋。

需要通過鏡面反射、床單包裹,才能看到廬山真面目。

當時這幕嚇得Sir前列腺一緊

《招魂2》,溫子仁變本加厲,還做出改良。

使用頻率最高的,依然是黑暗。

《招魂2》,黑暗不止是怪物藏身之所,黑暗甚至能跟人互動。

黑暗,“活”了起來。

這場帳篷戲絕對是年度最佳驚聲尖叫之一。

男孩把玩具車推進漆黑的帳篷,不以為意。

為了吊起觀眾胃口,鏡頭還特意隨著男孩,回望了帳篷幾眼。

等男孩上床後,導演恰到好處地讓牆面擋住了帳篷。

我們跟男孩一樣,看不到外面發生了什麼。

這時,恐怖來了——

被推進帳篷的玩具車,突然被“推”回房間。

誰幹的?

想幹嘛?

鏡面反射同樣遵循此道。

《招魂1》

最常規的,鏡子外面是一個人,裡面是另一個人。

表示某種心魔或者靈魂附體的效果。

你看見了,人物看不見。

還有,你一會看見,一會看不見。

比如嚇到不少人的“123木頭人”遊戲。

正是通過黑暗,鏡子,玩弄觀眾心理的技巧,觀眾被“看不見又看見”的套路擺弄刺激,身不由己地陷入故事。

《招魂》系列能成功,一大原因就是,溫子仁沒有把它拍成一部鬼片,而把它拍成懸疑片。

被網友吐槽長得像瑪麗蓮·曼森(下圖右)的修女鬼。

這部分劇情是後來補拍的。

剛開始看,你可能會蒙圈——

女鬼是誰?

為什麼要來糾纏沃倫夫婦?

她跟附身在小女孩身上的另一個鬼,有什麼聯繫?

隨著影片進展,女鬼身份一點點被打亮。

我們跟著沃倫夫婦的調查,拼圖般默默摸索,最終,兩條線合二為一,劇情反轉,恍然大悟。

這時再回頭看,你才會發現,原來溫哥早就在我們忽略的地方,埋下彩蛋——

寫著女鬼大名的物品,在沃倫家隨處都是。

來自外媒Movie News Guide

什麼叫細思恐極,這就是。

說白了,低級的恐怖是放肆,高級的恐怖,是克制。

你看,《招魂》只死了一隻狗和一隻鳥。

《招魂2》更絕——

一條人也沒死,連狗都活著……

照樣把觀眾嚇成狗。

紅外線鏡頭下,在影院看《招魂2》的觀眾

相比之下,我們的恐怖片呢。

且不說這些如色鬼般毫無必要存在的眼睛。

論嚇人手段,就單一的令人髮指。

誠然,今天的國產恐怖片不恐怖,審查是一大阻力。

但審查不是國產恐怖片集體墮落的藉口。

1989的《黑樓孤魂》。

它的可怕,其過耳難忘的音效該記頭功。

這是因為它沒有延用當時國產恐怖片的配樂套路,而讓作曲家瞿小松,拉鋸條拉出尖厲陰森的背景音。

《黑樓孤魂》的最後,同樣因為國產恐怖片,不能出現鬼,而把一切歸因於精神病——為此電影也被稱作國產恐怖片“精分”路線鼻祖。

但當導演把它解釋為 “文革就像是一場大病。”

並出現滿屏藥丸。

這種與現實心照不宣的呼應,不更具深意?

前幾天豆瓣有篇文章,《說我覺得的國內偶像劇最大的問題吧》,作者科のgirl,挺火。

其文邏輯照樣適應用國產恐怖片。

看《招魂2》,隨便拎出一張劇照。

牆紙、海報、檯燈、服飾,甚至玩偶。

你都能感受到那個年代的氣息。

幾乎還原現場。

我們的國產恐怖片呢?

同樣是“鬼宅”。

這從路邊淘來的白紗。

這整潔如新的床頭。

這樣板房一樣的書房。

借用《說我覺得的國內偶像劇最大的問題吧》的話說——

可是國產的特別假,一看就是假,一看就是電視劇,假的,加上差勁的演技,真的就是不停的快進…

在Sir看來,好的電影,是有味的。

不論是塵土飛楊的煙火味,還是刺鼻酸眼的尿騷味。

電影的夢,不就是把假做真?

而在今天的國產恐怖片裡,我們要不聞不到味。

要不,聞到的,或者是廉價輕浮的塑膠味,或者是急功近利的銅臭味。

這,怎麼追?

再把話說得糙一點。

如Sir剛剛提到的《招魂》的嚇人技巧,難道國產恐怖片導演看不出來?

不可能。

他們不用Sir說也懂。

但懂和想,想和做,做和做到,遠遠不是一回事。

說白了,一部優秀的電影,它那些看似聳動的花招,都是拙樸手藝的一次次打磨,百尺竿頭的精進。

可惜,這種步履不停的用心,我們最欠缺,又常常輕視。

本文圖片來自網路

編輯助理:醋醬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