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25/Anitama 封面來源:《海盜戰記》
提起海盜的作品,現在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海賊王》或者《加勒比海盜》,但今天要推薦的漫畫,講述的卻是大名鼎鼎但國人比較不熟悉的維京海盜,這就是幸村誠(幸村誠)在《月刊Afternoon》上連載的《海盜戰記》(《ヴィンランド・サガ》)。這部作品對當時的歷史做了詳實考據的故事背景,豐滿立體貼近真實地展現了維京人在西元10世紀左右的狀態。
《海盜戰記》第1卷單行本封面。
《海盜戰記》只是鋪墊
雖然中譯名為《海盜戰記》(臺灣東立版),但其實這部作品的中心並非是圍繞著海盜的。作品的直譯是《文蘭薩迦》。文蘭(vinland)指草原之國(直譯為樹木之地,中文版翻譯為草原之國),薩迦(saga),冰島語中指冰島及北歐地區的傳奇、史詩。所以《海盜戰記》這部看起來似乎是主講海盜爭戰故事的作品,實際上講述的是關於發現文蘭的傳奇冒險故事,名字類似於《草原之國傳奇》。
《海盜戰記》作品目前分三個篇章,分別是:海盜篇、奴隸篇、冒險家篇。從2005年連載至今尚未完結,十一年下來,現在已出到第18卷,奴隸篇于2014年完結,當下的劇情行進在冒險家篇,由於幸村誠本就是個下筆不快的作家,到現在又是按月更新連載,完結似乎遙遙無期。《海盜戰記》曾於2009年獲得13屆文化廳媒體藝術節漫畫部門大獎,2012年又在第35回講談社漫畫一般部門獲獎。看來即使經常休刊、更新緩慢,也不能撼動它是一部受歡迎的優秀的作品的現實。
《海島戰記》奴隸篇的彩頁。
身為年輕而實力非凡的漫畫家,1976年出生的幸村誠在題材選擇上獨具慧眼,有別常人,無論是關於宇航的硬科幻還是維京海盜稱霸時期的北海,幸村誠都把握得非常好。看過他作品的讀者會發現,幸村誠是一位畫工出色、畫風沉穩成熟、風格樸實、編劇能力優秀的漫畫家,他在題材選擇上不流俗但也不獵奇並且有著與年齡不符的“人文關懷”,作品充滿對“愛”的思考。有了這層認知就會明白《海盜戰記》絕不僅僅是“海盜戰記”。
在某次訪談中(參考1),幸村誠有說到,自己從小就喜歡SF科幻作品,最初受到漫畫的影響,主要是星野之宣的《2001夜物語》和木城幸人的《銃夢》兩部漫畫,之後又看了不少科幻小說,但初中時並沒有成為漫畫家的想法,更多的時間是沉迷在遊戲中。到了高中才覺得要考慮未來的職業,這時候看了立花隆的《青春漂流》,被上面關於各種年輕人的想法感動到,決定為成為漫畫家而努力,最後努力考進了日本著名的多摩美術大學。
多磨美術大學的漫畫部很有名,因為是美術學校,很多漫畫家都是從這裡走出去的,比如冬目景、沙村廣明、玉置勉強、五十嵐大介等,但幸村誠有點孤僻,更喜歡自己待著,不怎麼參加活動,雖然他對前輩沙村廣明很憧憬,想見面交流,只是一直沒啥機會。上了兩年大學後,因為一直想畫喜歡的SF題材漫畫,幸村誠看到講談社的廣告在募集漫畫助手,就趕緊報了名,最後成為了漫畫家守村大的助手,並且從大學中途退學。為此,他還跟當時反對自己成為漫畫家的雙親爭辯了一番。
之後(1999年),幸村誠發表了初部作品《惑星奇航》(プラネテス),在2002年獲得了星雲獎漫畫部門獎,2003年被TV動畫化,2005年同樣在星雲獎媒體部門得獎。這部斷斷續續連載全4卷的作品花了他5年的時間,按他的說法,因為是SF題材,為了保證嚴謹,搜集資料花了很多時間。而《惑星奇航》結束後,他暫時只畫了部以新選組沖田總司晚年生活為題材的短篇。然後整整一年多將近兩年時間都在搜集資料,最後在2005年創作了這部《海盜戰記》。
至於為何會從未來的科幻世界,直接跳到了一千多年前的歷史故事裡,幸村誠表示,對他來說,SF是有點不可思議的縮寫,重點是有趣,小時候他看到書說有人應該是比哥倫布早500年發現美洲大陸,印象比較深刻。後來在搜集資料的時候偶然碰到這個說法,就覺得比較有趣,想將其畫出來,於是經過快兩年的準備,才有了《海盜戰記》。在準備資料的這兩年時間裡,幸村誠也解決了人生大事,結婚並生下了第一個兒子,所以他覺得這兩年是他人生很重要的轉折時期。
幸村誠在接受採訪時的照片。
殺戮的榮耀
《海盜戰記》的故事背景是西元11世紀最初的三十多年——“北海帝國的庫努特大帝”活躍時期,這也是北歐的維京海盜們最後的輝煌。維京人(viking)泛指北歐海盜,西元8-11世紀經常侵擾歐洲沿海和英國島嶼,足跡遍及歐洲大陸至北極圈。挪威、瑞典、丹麥是他們的老家,西元9世紀發現並定居冰島,西元10世紀末佔領了格陵蘭島。他們與他們的後人曾一度控制了大部份的波羅的海沿岸、俄羅斯的內陸、法國的諾曼第、英國、西西里、義大利南部和巴勒斯坦的部分地區。對歐洲歷史產生重要影響的中世紀最重要的君主“征服者威廉”就是維京人的後代(他是諾曼公爵,諾曼是法國作為維京人不再攻擊法國而送給維京人的禮物)。這些“輝煌歷史”無疑是維京戰士的榮耀,但也是飽受其苦的他國平民們的地獄。
《海盜戰記》中的武器設定,作者考據了很多歷史資料。
《海盜戰記》給人最大的感受就是劇情的轉變特別讓人措手不及,一言不合就給人發便當,並且以殘酷而現實的手法表現出來。所以導致三個篇章中間的轉折太快,顯得有些過於跳躍。
第一部“海盜篇”講述的就是海盜的戰爭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托爾芬生於剛被維京人開拓佔領不久,遠離北歐戰事中心冰天雪地的冰島。雖然這裡的北歐人大多安于農務(打漁、養殖),但北歐人的戰士之血依然讓年輕人充滿了對戰爭的嚮往。北歐人信奉奧丁大神等很多神靈,他們相信勇敢的戰死後會進入奧丁的“戰士之館”享受無上榮耀,並準備迎接“諸神的黃昏”。天真而一腔熱血的托爾芬在目睹父親托兒茲死去後發誓要為父親報仇,而一直跟隨仇人“阿謝拉特”的丹麥海盜團夥四處拼殺。雖然維京人海盜的兇殘名聲在外,但他們其實相對公平豪放而自由。托爾芬作為好用的棋子聽命于阿謝拉特不問緣由四處殺戮,作為報償,阿謝拉特答應隨時接受託爾芬的決鬥,直到托爾芬有能力殺死自己。有人說海盜篇的主角其實是阿謝拉特,作為海盜兒子的海盜,他用最厭惡的海盜身份向海盜復仇,殘忍冷血又現實。但作為主要人物之一,幸村誠為他設計了複雜的人物性格中一定少不了“愛”。對榮耀的愛,對母親的愛,對母國和平的愛。
畫風前後大變的庫努特王子。
縱觀全8卷的海盜篇,充滿了血腥殺戮。托爾芬從6歲起持續10餘年的復仇仿佛提早進入了沒有榮耀的“諸神的黃昏”;庫努特從虔誠、善良懦弱的陰柔王子變成冷酷精明,面帶刀疤的抨擊神的君王……他們在無數的戰爭和屍體中收起憐憫與微笑,與其他戰士一起在奧丁神的注視下用劍與斧拼殺前路。
平民之痛
維京人在英法等地野蠻行盜,在更南方的希臘等地以行商交易為主。事實上,即使外出拼殺的維京海盜,一生中絕大部分時間還是要做農務來維持家小生計的,搶來的財物也需要交易換成需要的物品。《海盜戰記》從第9卷開始了故事的第二篇章“奴隸篇”,當初故事進展到這裡的時候,估計所有讀者都估不到後續,居然會讓主角中途去當奴隸,也就幸村誠敢這麼狠了。幸村誠有個特點,喜歡在作品的前段進程中描繪龐大、紛亂的情節與場面,在後半段用平實簡單的情節推進描述作品的核心意義。進入《奴隸篇》,主角們從自由無拘,喊打要殺的戰士變成了普普通通的農人。托爾芬甚至變成了奴隸,拿起斧子伐木開荒,從翻地開始學習農務。這時我們才真正注意到站在農人中間的托爾芬竟然這麼矮小笨拙。
如果說維京人的信仰是他們變成海盜且毫無同情之心的主因,那麼被侵擾的其他歐洲人所信奉的天主教的神又帶給他們什麼指引呢?身為強者的維京人認為天主教徒唯唯諾諾軟弱不堪。這時候上帝的愛又在哪裡呢?庫努特可以懷疑信仰用權利自建“樂園”,平民們除了一邊禱告一邊拿起農具死前略微掙扎外,並不能改變什麼。失去土地的農人變成奴隸,失去財產的農場主也變成奴隸,離開戰場沒有收入的士兵同樣變成奴隸。土地更像是最博愛的大神,無差別的接受所有活著的人。只是爭搶死人的神靈們總是更多。
《海盜戰記》第18卷單行本內容。
維京人在人權上比歐洲其他地區更為開放。奴隸並非終身制,與自由人的身份是可以轉換的,女性也有權提出離婚並保留自己的財產(如阿謝拉特的母親從威爾士的貴族變為丹麥的奴隸,阿謝拉特身為奴隸與貴族的私生子身份則是自由人;托爾芬的母親是貴族,父親是戰士,逃至冰島後變為平民自由人,托爾芬從平民變為海盜又變為戰士又變成了奴隸;冰島最厲害的富二代追妻少爺“西格”沒追上妻子反而被海盜抓住也變成了奴隸。)。所以奴隸篇的故事並沒有我們印象中的慘無人道的階級壓迫背景,托爾芬也沒有超大主角光環的傳奇。平民之痛痛在戰亂,自由給了人努力活著的希望,但戰爭不但破壞一切,還將有命活著懷有希望的人陷入絕望的輪回中,戰爭隨時捲土重來搶走收成供養下一次的戰爭……
或許沒人能承受這種絕望,但土地可以。踐踏過太多染血土地的托爾芬終於停在一處,親眼目睹自己開拓的林地變為沃土再被血染紅的過程。土地撫慰人心,也讓托爾芬終於明白,這片戰火紛飛、恩怨縱橫的大陸已是焦土,平靜遙遙無期,不如尋找一片新的土地,用愛與誠為開啟平民的“樂園”。
不管是未來的太空時期,還是千年前的動盪年代,作品通過故事還有人物的對話展示出來的東西,折射出作者的三觀,讀者通過作品跟作者對話,這是一種交流的方式。幸村誠在說到關於作品中的觀念塑造時,表示不管哪個時代背景,重要的是關於人類的描寫,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立場,而每個人的觀念與信仰也都不一樣,地球有60億人,就有60億種不同的想法,他的漫畫也只是自己的一種表達方式,更多的是自己想法的體現。
駛向文蘭
雖然海盜的初衷一定不是探險,但在北歐那片冰封之地加之高超的航海技術,維京人除了外出搶劫交易,也免不了嚮往溫暖豐饒的、可以自給自足的“新世界”。
關於發現美洲新大陸,有另一種意見是維京人雷夫•埃裡克松(leif erikson)是更早的發現者,並且美國支持了這種說法,還在1964年宣佈10月9日為“雷夫•埃裡克松日”以紀念這位踏上北美領土的第一個歐洲人。當然,世界主流依然認為哥倫布是北美發現第一人,恰逢裡約奧運會,這與巴西人對飛機發明者的疑義是不是有些相似?而這位有爭議的大人物就是《海盜戰記》的“好運雷夫大叔”。歷史上雷夫的父親發現了格陵蘭島並命名了這裡,還帶來了挪威的移民在這片僅次於南極的第二寒極生活了近500年,後來因為氣溫進一步下降而離開了格陵蘭島。至於雷夫大叔,生於挪威,後延續父志來到格陵蘭並熱衷探險。漫畫裡雷夫大叔出場時已經是各種探險經歷加成的生活在格陵蘭島、朋友遍佈歐洲的大叔了。雷夫講述的平石之地(helluland)、樹木之國(markland)、草原之國(vinland)分別對應的應該是北美的巴芬島、拉布拉多半島、紐芬蘭島區域,與歷史中雷夫的航線一致。聽著雷夫大叔探險故事長大的托爾芬自然將那片最美好的“草原之國”當做最有可能變成現實的希望的樂園。
《海盜戰記》的宣傳頁上直接標識海洋冒險歷史故事。
幸村誠在《海盜戰記》的人物、劇情走向上都比較嚴謹,對真實歷史的借鑒較多。比如雷夫先發現了文蘭(歷史上約1000年),托爾芬後沿著雷夫的航線探險文蘭(漫畫裡成年後與之同行)。同行的路上遇到了雷夫的寡婦弟妹,並最終成為伴侶(歷史上雷夫的弟妹之前還有一次婚姻,漫畫裡雖然順序有所顛倒但也有三次婚姻)。庫努特大帝證明自己沒有神力的典故以及兄長“病死”三國帝王的史實(漫畫中三國稱帝的順序不同)。傳奇維京人高個托魯克爾先打英格蘭後倒戈,後歸順庫努特,先被封為東盎格魯公,又回到丹麥變成“丹麥王”。所以《海盜戰記》其實也可以當做歷史演義漫畫來看。
恢復自由人身份後,《海盜戰記》劇情終於走向熱血沸騰的“冒險家篇”。實際上如果按標題來說,這個時候才算是正式進入主線,之前的兩篇都是鋪墊而已。幸村誠有說到過,自己一開始就是要畫關於探險的故事,只是前期因為覺得比較有趣,有很多東西可以描寫,就多花了些篇幅來敘述,結果不知不覺增加了太多的篇幅。搞得自己都覺得故事越來越不夠有趣了,但跟他對談的人表示其實沒有的事,後面還是很好看的!
提起冒險,最令人關注的自然是物資籌備與搭夥了。最重要的幾個探險夥伴們基本湊齊,幸村誠將歷史中曾探訪文蘭的雷夫及他的後來者(托爾芬及雷夫的兒子)乾脆一股腦放到了一條船上,力保托爾芬的這次探險“初戰大捷”。除了托爾芬是由於對戰爭的反思而開拓文蘭,作者還在漫畫中表現了維京人哈弗丹不惜讓繼承人西格娶一個平民寡婦,以期與雷夫所在的格陵蘭島搭上親戚,只為文蘭。身為遠離戰亂的冰島最大勢力富豪哈弗丹的這種深謀遠慮其實與歷史中維京人四處遊走發現新的領地是一致的,畢竟生活在苦寒之地的維京人在歐洲這片大路上想要獲取溫暖除了戰爭搶奪別無他法,格陵蘭島終歸太過寒冷,冰島雖然溫泉眾多但也逃不過冰冷,只有海洋對面或許存有希望。相對於哥倫布或其他歐洲人,從地理位置上看,真的只有身在格陵蘭島的維京人最有可能率先踏上美洲的土地。
除了“冒險”主題,“冒險家”篇還有另一條重要線索:托爾芬如何踐行“真正的戰士”的承諾,如何用武力之外的力量化解艱難險阻。其實這條線索從漫畫的開篇就已挑明,只是隨著劇情的發展,尤其是篇幅超長的海盜篇,讀者有時會忘記這條線。反戰才是幸村誠在《海盜戰記》一直要表達的核心思想。文蘭是故事的終點,也是終止戰爭、消弭仇恨、獲取自由、充滿希望的人類所追求的終點,這就是幸村誠的“愛”。
完結猜想
《海盜戰記》還在連載中,我們有理由相信漫畫將以抵達文蘭作為終點。但旅費的籌集、骰子頭對托爾芬的恨意與殺父之仇、命中缺架又無仗可打的托爾芬的高個叔叔、在異國他鄉被作為奴隸的高貴的追妻西格、庫努特與托爾芬的約定等推動劇情進展的關鍵走向依然沒有交代清楚,距離完結似乎那麼遠(畢竟是月更)。
在訪談中,幸村誠有提到過,在漫畫第2、3回的時候,他初步決定花10年時間來完成,結果發現當畫到第8年的時候,故事進程才過了一半。現在都已經連載11年了,所以按這種說法,估計再來個5年才能完結吧。當初開連載時的28歲大好單身青年,如今都已經是有三個娃的爹了。
從篇幅長短來推斷,第一部海盜篇57話,第二部奴隸篇42話(至99話),第三部已經畫了31話(目前更新至130話),所以預計多說40-50話就可以結局了。那些怕在神坑裡飄蕩的同學們大可放寬心,5年在大坑面前真的不算什麼。另外,從畫風看,幸村誠在冒險家篇終於恢復了一個年輕漫畫家該有的活潑頑皮,加入了嬰兒、汪星人、強力人妻、迷弟少爺等多重幽默元素,雲開月明,天朗氣清的背景下,連身懷全家血海深仇的人都能暫且放下仇恨,再沒什麼需要需要糾纏不清的劇情了,就這樣大刀闊斧的推進吧,拜託了!
參考資料:
【SF企畫】幸村誠先生取材(漫畫家)
幸村誠(漫畫家)×平本正宏 対談 『2001年宇宙の旅』から12年経って
原文: m.anitama.cn/article/98968d77e3858a02?utm_source=taobao